分享

繁花含秋情

 昵称40346088 2022-11-19 发布于黑龙江

繁花含秋情

自2015年开始,至今

报本堂明清木雕博物馆

发布馆藏品

原创  第「592」期

今日分享乾隆年间的老物件

工艺、 用材、年代、美学皆有

美学,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

审美,远在知识边界之外

品味,直接显现在难以表述的感受之中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报本堂馆藏

工艺:小叶紫檀高嵌小叶黄杨

年代:清乾隆

这件作品:乾隆年间艺术品。

地/小叶紫檀,漂亮皮壳,在手中把玩,分量是有的,因小叶紫檀木料重。高嵌小叶黄杨,岁月磨砺,小叶黄杨如黄玉般的品相。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闰年反缩一寸。因生长缓慢,难有大料。四五十岁的黄杨木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自古,雕刻小件,或与其他美木搭配、镶嵌。

为此苏轼有诗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乾隆年间,骨木镶嵌,是山花烂漫之时。

黄杨木作为文人案头上的把玩之物,方寸之间雕琢出精美图案,通过我们的眼睛,发现具有深远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承载物。

鉴赏这件高嵌黄杨菊花,历史的尘埃难以掩盖其身上的光芒,我们拿在手中兴奋地猜测,这件雕工用料精美绝伦的物件,工艺精湛,用料金贵,是否有不同寻常的身世?

满地风霜菊绽金

繁花含秋情

黄杨木,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黄亮,磨光后能与象牙媲美。

这件高嵌黄杨菊花,历经几百年的岁月磨砺,外表呈现黄玉般的品质,能够满足观者的审美品味,异常美观。

地,小叶紫檀,为明清时期的三大贡木之一。在清代乾隆年间,紫檀都被搜刮入宫,留在民间用于雕琢的实在稀少。在报本堂馆藏的几万件木雕中,紫檀木雕真是不多。

唐代《酉阳杂俎》中,对黄杨木的采伐有如下的 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旧时的匠人取黄杨之材,居然要挑无星之晦夜 上山,这样砍伐而得的料材才不至于开裂?这样的说法多少给黄杨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 彩,更为黄杨吉子的收藏和把玩,增添了诸多情趣!

感叹这件木雕,名木配美玉,小叶紫檀和小叶黄杨,彼此闪耀。

分享这件具有极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的物件,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喜爱。

自古,精美的艺术品

都能够满足美学、审美、品味的精神需求

馆藏122方匾额,3万余件木雕,老秤杆7000余件。多年来传承木雕文化,专心致力于木雕拓片的研发。利用原拓充足的优势,几十年来致力于传拓技艺的传承、发展、传播。

展馆实拍

木雕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精美纹饰、精细多样的雕刻技艺成为传拓对象。木雕传拓技艺,传拓方法特殊,木材材质脆弱、不耐捶打,同时存世的木雕,有些被泥土、油烟侵蚀,拓纸无法与拓本紧密贴合。木雕传拓技艺,入门容易,但要拓制出作品,需要了解木雕历史、木雕纹饰的内涵,同时具备美术功底及专业学习,长久实践。

报本堂木雕传拓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喜林老师,利用传统木雕、匾额,创作符合现代人喜爱的木雕拓片作品,是一种创造美的事业。

刘喜林作品



撰文:刘喜林  编辑:郑新英  图片:刘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