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以绘本《我妈妈》教学为例

 新用户4741fhro 2022-11-19 发布于重庆

摘要

绘本故事的图画形象、直观、有趣,内容丰富多彩,适合智障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以绘本故事《我妈妈》为例,分析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绘本阅读与教学:由泛读到精读,在螺旋式反复中感知整个故事;按次序呈现图片和文字,在充分的观察后理解故事的语言;多种方式进行提示,在抓住关键点后发现故事的线索;巧妙设置提问,在深入的思考后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层层递进地推导,在充分理解故事后促进情感的升华;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在阅读后加深体验、学会迁移。

关键词

培智学校    绘本阅读与教学

正文

绘本,是图文交互的图画书。它与带插图的书不同之处在于图文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主次和附属,撇开文字,图画可以独立叙述完整的故事。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感知、观察、思考方面的能力落后,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文字,很多智障儿童在认读和理解方面都存在困难,这造成了智障儿童难以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加上社会活动的缺乏,更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对事务的深入认识,进而不利于他们对社会的良好适应。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来叙述故事的,图画比文字更形象、生动,即使不识字,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完成阅读,认识和了解绘本中所描述的事物、事件,整个故事内容,并从中受益。

2010年开始,我校开始开设绘本阅读与教学课,在绘本阅读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理解、表达、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教师也从教学、观察、记录和反思过程中,总结了对培智儿童进行绘本阅读与教学的些许经验,本文将以绘本故事《我妈妈》为例,分析如何更好的进行绘本阅读与教学。

一、由泛读到精读,在螺旋式反复中感知整个故事

培智学校的绘本阅读与教学对象是智障学生,而且是整个班级的十几名学生,这既与对普通学生的阅读与教学有差异,也和家庭中一对一的绘本故事阅读有区别。智障学生认知水平落后,对图片和文字的感知、观察、思考速度慢、能力低,因此,在对智障孩子的绘本阅读与教学中,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阅读,让他们由浅入深的感知整个图片、故事,为观察细节、理解故事奠定基础。教学实践中,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从各个角度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实践、语言等,在这种螺旋式的重复中逐步感知故事的整体。

以绘本故事《我妈妈》为例,在第一轮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自己翻阅整个故事,自己观察故事中的图画,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从绘本中发现了什么,还没有发现什么?然后按照书本的呈现顺序为学生朗读整个故事。这是泛读。泛读后关于故事主题对学生提问:你觉得这篇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妈妈)确定了故事主题后,围绕故事主题,让学生重新进行精细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更仔细的观察,更充分的发现,更丰富的想象。例如:本文是写妈妈的,为什么图画的首页是一颗爱心的图形?在文中的最后,指着妈妈抱宝宝的图画,朗读句子: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通过泛读的初步感受和精读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理解,我们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二、按次序呈现图片和文字,在充分的观察后理解故事的语言

智障儿童的观察速度慢,感知细节的能力更比普通儿童落后,教学中,需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他们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但是,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学生们的无所事事,甚至注意分散,因此,绘本故事教学中,需要在呈现方式上进行调整。首先,图片和文字的顺序上,首先要呈现图片,给予他们形象、直观的东西,让他们充分的观察,思考,然后再呈现故事中的文字,让他们结合图片来理解文字的涵义。

在呈现图片过程中,也需要按一定次序,就是先整体,再细节。整体呈现某张图画后,再再细节的地方予以单独呈现,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观察某个关键细节,予以学生观察、思考的机会。

对于另一些图片,还要将其次序打乱,将后面的某些图片予以先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等,帮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故事当中,更仔细、更主动的观察和思考。

以《我妈妈》第四页教学为例,首先呈现妈妈和前面的蛋糕的图片,然后呈现句子:我妈妈是手艺特好的大厨师。再通过呈现细节图片:妈妈的双手姿势、自信的笑容,和颜色丰富、样式多种的蛋糕的图片,来进一步分析妈妈的手艺很好。这样整体到细节、先图片再文字的呈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篇故事的体会,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三、多种方式进行提示,在抓住关键点后发现故事的线索

 针对智障儿童观察能力低下,认知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在绘本阅读与教学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通过表情、声音、体态、姿势等的变化,冲击学生的感知觉,让他们能更形象的感知整个故事的起伏、人物情感的升华等等。例如,在我妈妈的教学中,第一段落结束,有一句“我妈妈真的很棒!”,第二段落结束,有一句“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第三段落,有一句“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这是一个情感递进的过程,在朗读时,必须做到后面一句比前面一句更慢速,更深情,声音更高一些。再比如:表现妈妈个性的“有时候像猫咪一样温柔” 的句子需要温柔的语气,朗读“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的句子就可以语气粗一些,用手臂和表情表现强悍凶猛。

另外,在图画的细节之处和故事的语言关键点,也需要以再现、放大、反复诵读、圈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观察和思考,从这些细节和关键点中有所发现,进行串联,把握整个绘本故事。例如,《我妈妈》的教学中,第一段落中有一句“我妈妈是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这一句话是承前启后的句子,妈妈为什么是杂耍演员,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在妈妈的手上,转着打扫房间、接送孩子、赚钱存钱、陪伴和照顾等各种各样的事务,通过图片和初步理解句子,可以发现第一层意思:妈妈很繁忙,很勤劳。可是,通过反复诵读,再现句子、圈出妈妈的表情,录像理解杂耍演员的工作以后,可以发现更深一层的意思:妈妈手里转这些家庭事务的时候,和优秀的杂耍演员一样,非常自如,得心应手,没有意思烦躁,倦怠和忙乱的感觉。这说明妈妈很能干,也初步可以感受到妈妈对我们心甘情愿的付出和爱。所以自然可以理解下面的一句话:“她真的很棒!”。

四、巧妙设置提问,在深入的思考后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绘本阅读与教学中,提问过多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性,不提问不容易了解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在那些层次,为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对关键细节的感知与理解,绘本阅读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巧妙的设置提问。泛读时,针对故事主题进行提问,精读时,可以按照故事的脉络,一个段落结束后提问,提问要抓住承上启下的关键点。例如,在对绘本《我妈妈》进行泛读时,主要让学生自己感知故事,只需要他们抓住主题,那么只需要在学生泛读整个故事一道两遍后设置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再精读过程中,开始可以设置一个提问:什么样的妈妈让你觉得很棒!第一段落结束时,可以再问此问题,以示对比,从对比中加深理解。

五、层层递进地推导,在充分理解故事后促进情感的升华

很多绘本故事都隐藏着作者的情绪情感,都有着或清晰或隐蔽的层次脉络,但是,智障儿童本身情绪感知迟钝,共情能力比较弱,在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绪情感方面需要教师的帮助,绘本阅读与教学中,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层层递进的推导,不仅不可更清晰更充分的理解故事,还可以促进学生逐步感知作者的情绪情感,跟作者一起达到情感的升华,更完整的体验故事。

在绘本《我妈妈》的教学中,根据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将整个故事分成四个段落:1从外部特征描述妈妈:美丽、勤劳--真的很棒;2从性格特征描写妈妈:善良,有才艺,生气时凶猛等---真的真的很棒;3 从各方面描写妈妈特征:美丽、温柔、舒适、强壮---真的真的真的很棒;4 最后总结:我对妈妈的爱和妈妈对我的爱。前面三个段落虽然表面上写妈妈的外形、个性、能力等,但图片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妈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妈妈的爱的感知体验的逐步升华,所以才有后面的第四个段落,写我爱妈妈,妈妈也爱我永远爱我。抓住这个线索,就是要分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一个段落:初步感知妈妈的爱,点到为止,第二个段落:再次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即使生气都是爱我的表现,加重笔墨,第三个段落,全面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再进行强调,第四个段落,就可以捅破窗户纸一般的,明显的分析妈妈的爱,以及我的感受与回应。这样,学生才能随着作者的子句中的涓涓细流,慢慢流淌,汇集,铺垫,最后冲破闸口,汇入作者的整个情感的海洋。

六、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在阅读后加深体验、学会迁移

为加深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记忆,更深层次的体验故事情节,情感和情绪,将故事中的所学迁移到到更多情景,在绘本阅读与教学中,还需设计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绘本《我妈妈》的阅读与教学被安排在母亲节前,教学眼神活动中,设计了“学唱一首妈妈的歌”“妈妈的一天”“说说我妈妈”“感恩父母”等活动,让学生重新了解妈妈,说说自己的妈妈,更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爱与付出,从而激发出自己对妈妈的感谢和爱,再将这种爱化作行动,拥抱妈妈,对妈妈说爱,自立自强。这些活动的安排设计各个学科,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观察、感受、理解、思考与表达,更深刻、更多层次的体验妈妈的爱,从而在各个方面有所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轶玲,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http://www./361027000001610013/column45408/5c8ac474-0500-4d28-92d9-482126365d88.html,走进绘本花园

2姜丽萍,绘本教学技巧性策略的研究http://www./article/systemarticle_pkId_6435_aid_87780.html丹阳教育,2012年5月29日

3蔡玉萍,浅议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http://www./topic/20120308/87413.html浙江学前教育网,2012-3-8

4阿文,发现、思考、表达——绘本教学三要素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826222/, 2009-03-27

本文已发表于《现代特殊教育》杂志2016年第10期

 绘本浸润特殊儿童生命
绘本滋养特殊儿童心灵

共享阳光 绽放精彩

策划老师 江小英

监制 梁楚然

文案  罗琳

排版 梁楚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