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表现出色,出现了许多性能优秀的轰炸机,如容克斯公司Ju-87和Ju-88、道尼尔公司Do-17和Do-217/317、阿拉杜公司Ar-240、亨克尔公司He111等,其中著名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更使盟军闻之色变。但是在大战中德军战略轰炸机却没有什么作为,甚至都没有什么名气,唯一成批装备的重型轰炸机只有亨克尔公司的He177。但该型机却由于本身问题多多而被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最不成功的作战飞机,不但产量比其他机种少得多,而且大多数飞机还从未投入过实战。 ![]() 研制概况 “战略轰炸”一词最早是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在其《制空权》一书中提出的,主要是指用重型轰炸机对敌中心城市进行大规模空袭,以达到破坏敌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削弱其抵抗意志、迫使敌国屈服的战略目的。杜黑的理论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引起了轰动,并为英国、美国、意大利和法国所推崇,但在德国的命运却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那么好。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好大喜功的戈林成为德国空军最高统帅。他对于战略轰炸并不感兴趣,曾公开扬言他所关心的只是轰炸机的数量、而不是轰炸机有多重。在德国空军最高领导层中只有一个人是战略轰炸机的坚定支持着,他就是德国空军参谋长沃尔瑟·韦弗中将,但他于1936年去世,使德国战略轰炸机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推动者。 ![]() 赫尔曼·威廉·戈林 1936年德国空军提出了一个“轰炸机A”的需求报告,要求发展一种新式重型轰炸机,该机最大平飞速度应达到540千米/小时,在携带2吨炸弹时航程6700千米,并把这项工作交由亨克尔公司来做。1937年6月,德国空军部又命令亨克尔公司执行1041计划,即研制性能更好的重型轰炸机He177。亨克尔公司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以海因里希·赫特尔为首的设计小组,并指派西格弗里德·甘特担任首席助手。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韦弗死后德国空军部和航空技术局(RLM)对重型轰炸机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即除了航程远、载弹量大以外,还要在保持水平轰炸能力的同时,具备以60°角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由此He177也获得了“大型斯图卡”的称号)。时任纳粹德国航空技术局局长的恩斯特·乌德特甚至认为没有俯冲轰炸能力的轰炸机根本就不值得生产。事实证明,德国军方作出的这项决定是非常愚蠢的。它不但使重型轰炸机的研制进度大大延迟,而且种下了日后He177存在诸多技术问题的先天缺陷。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同年11月19日He177的原型机He177V1在雷赫林试飞基地进行了首飞,但只飞行了两分钟就着陆了,原因是发动机油温过高(后来发动机过热一直是He177的最大问题)。 ![]() 出于战争需要考虑,德国空军顾不得He177还在试飞、且存在许多问题,很快就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了生产合同。合同规定,从1940年夏开始亨克尔公司每月要提供120架He177重型轰炸机。 但是德国工业原料严重缺乏的现实使戈林在1940年2月9日下达了严格节约的命令,禁止研制短期内不能完成的项目,现有的原料要用来生产在实战中取得战果的机种,从而使“尽可能多的飞机尽快地送到前线去”。这样一来,原本在戈林眼中就不太受重视的He177的前途变得更加黯淡了。 加之德军在西线战场上节节胜利,德军大本营上下充满了乐观气氛,许多人都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再给空军添置什么新机种。当时已经晋升为空军上将、并成为德国航空工业生产总负责人的乌德特也因此下令推迟了He177式飞机的成批生产。他还在下属面前兴奋地说:“战争结束了,飞机的生产计划怎么安排都行,因为我们不需要那些东西了。” 可是没等德国人高兴多久,不列颠空战的失利无情地暴露了德国空军的弱点,而随后英国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更加重了德国空军的忧虑。于是,He177又回到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于1942年开始重新生产,但时间已经晚了整整两年。更要命的是,德国空军依然热衷于进行直接支援和战术轰炸,对战略轰炸更多的只是出于简单报复心理,而并没有像英、美两国那样做出一个系统的战略计划,所以注定He177的命运不会有大的转机。 问题机种 客观地说,He177的技术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整体结构配置也不错。其机身为长筒形;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机翼上有加热除冰装置;起落架为可收放式后三点起落架,双轮主起落架向内折叠收入机翼,单轮后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压操作。 ![]() ![]() 该型机的独特之处是发动机配置与众不同,这也是被德国空军要求重型轰炸机能进行俯冲轰炸逼出来的。为了满足军方的要求,He177采用了西格弗里德·甘特的设计方案——安装双联动耦合发动机。这种方案就是用前后(或者左右)排列的两台发动机来驱动一个螺旋桨。从外形上看四发的重型轰炸机就像是双发中型轰炸机(这种设想早在外形古怪的He119上就试验过),从而满足了军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进行俯冲轰炸的要求。 ![]() 另外,为了使该机能更好地进行俯冲轰炸,设计人员还对机体结构作了加强,并在原型机上加装了俯冲减速板,在机翼上安装了几乎和机翼同等长度的福勒式副翼,在平尾上也安装有很长的福勒式副翼,这样在俯冲轰炸时既可以充当俯冲减速板,还可以减少着陆速度及距离。 尽管经过这番努力,然而He177却一直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双联动耦合发动机的可靠性非常差。He177采用两台戴姆勒·奔驰DB 606发动机(每台DB 606又由两台DB601A/B倒V字形12缸活塞式发动机耦合而成)来驱动两个直径达4.5米的四叶螺旋桨,但是这种发动机一直问题不断。在亨克尔公司制造的8架原型机中,就有2架因为发动机着火而坠毁(He177V4和He177V5),其他几架也经常出现空中着火或发动机过热问题。因此,人们戏称He177为“空中打火机”。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发动机双联动耦合布置上。首先安装双联动发动机的机舱空间本来就非常狭小,而起落架的液压装置还必须硬挤在里边,结果导致液压装置漏出的液压油一接触到灼热的排气管就燃烧起来;其次是回油泵选得太大,当飞行高度超过6千米时油就会产生空泡并且起沫,从而导致润滑失效;第三是高压喷油泵的泄漏。此外,发动机的位置离机身太近,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防火隔层;各种电气线路之间靠得太紧等都增加了发动机空中起火的危险。在整个He177服役期间发动机问题一直是困扰它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首要障碍,而且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He177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出在它的四叶螺旋桨。由于这两个螺旋桨是互相反转的,其用于空转的联动装置经常产生转动力矩振动,从而导致曲轴失效。在实际使用中至少有7架预生产型He177A0由于起飞事故而严重损坏,原因就是难以控制机体的强烈摇摆。 此外,He177还存在机体过重、不明原因的振动等问题,如He177V2原型机就由于异常振动而在空中解体。为了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设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装发动机空气冷却系统、提高尾轮的着陆缓冲能力等,但是由于设计指导思想有误,所以这些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He177的机载固定武器由于型号和执行的具体任务不同而在数量和口径上有较大区别。设计人员起初想全部采用遥控机抢,但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最终放弃,转而大部采用了相对可靠的人工控制方式炮塔。 家族系列 二战中He177系列重型轰炸机共生产了1094架,与其他型号作战飞机相比,这个数字是非常少的。别看产量不高,He177的发展型却不少,不过其中许多型号都没有投入正式生产。 He177V:原型机,共生产8架。 He177A-0:预生产型,1941年11月首飞,共生产35架,其中大部分由阿拉杜公司生产。与原型机相比,He177A-0进行了许多改装,如机头安装了有机玻璃,内设5个乘员座位和1个MG81Z型7.92毫米机枪座。机载固定武器是在机头下方炮塔前部安装了1门MGFF型20毫米机炮,后部安装2挺(双联式)MG81Z机枪;在前机身上方炮塔内安装1挺MG131型13毫米机枪:机尾安装1挺MG131机枪。此外,He177-A0还将原型机上装的俯冲减速板拆除,因为该型机在结构强度上并不适于俯冲轰炸。由于发动机易着火和起降性能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以致在使用中至少有25架He177-A0由于各种原因损失,剩下的则被用于航校训练。 He177A-1:第一种正式生产型,1942年3月服役,1942年3月~1943年6月共生产130架,全部由阿拉杜公司生产。该型机乘员为5人,发动机仍为两台耦合的戴姆勒·奔驰DB606,单台最大功率1986千瓦。He177A-1有4种发展型(R1~R4),数量最多的是基础型He177A-1/R1。He177A-1的挂弹方案为48枚50千克SC50炸弹,或12枚250千克SC250炸弹,或6枚500千克SC500炸弹,或4枚1000千克SC1000炸弹,或2枚1000千克炸弹+2枚1800千克炸弹或2枚LMAIⅢ带降落伞的水雷+2枚1800炸弹; ![]() 但是它不能携带FX1400“弗里茨”滑翔制导炸弹和Hs293反舰导弹(Hs293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空舰导弹,由亨舍尔公司生产,采用无线电制导方式),只有少量He177A-1经过改进后具备了挂载能力。 ![]() FX1400“弗里茨”滑翔制导炸弹 He177A-3:作为第一种正式装备型于1942年10月开始生产共生产170架,全部由亨克尔公司生产。它与He177A-1相比有几点不同:一是发动机位置前移20厘米,并且改进了排气系统;二是机身后部加长了1.6米;三是在后机身上方加装了1座炮塔,内装2挺MG131机枪;四是乘员增为6人,其中4人在机头,包括飞行员、副驾驶兼投弹手、导航员兼无线电报务员、前机身机枪操作手;2人在机尾,分别为后机身机枪手和尾部炮手。 ![]() He177A-3有6种发展型,其中比较特殊的是He177A-3/R3。它主要是作为Hs 193空地导弹的发射平台,在机翼和机腹总共可以挂载3枚导弹。He177A-3/R5是一种反坦克型重型轰炸机。它取消了原来在机头下方炮塔内安装的MG81Z机枪和20毫米机炮,改装1门口径为75毫米的BK-75加农炮,手工装填炮弹。由于该炮后坐力大,对飞机飞行能力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只造了5架就停止了。He177A-3/R7是一种鱼雷重型轰炸机,主要是挂载2枚L5鱼雷执行攻舰任务,但该型机产量极少,仅有3架。 ![]() 图示:Hel77A-3/R2的机头前上方装有1挺MG 81J机枪(箭头处),备弹2000发;机头下方炮塔前部则装有1门MG151/20型20毫米机炮(红圈处)。 ![]() ![]() He177A-3/R7挂载的L5重型反舰鱼雷 He177A-4:由He177A-3改进而来的高空轰炸机。由于该型机进行了重新设计,使飞机形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垂尾由原来的单垂尾改为双垂尾,翼展增至44.2米,发动机为4台功率为1360千瓦的互相独立的发动机,加装了增压机舱(其中4名乘员在增压座舱里)。但德国空军对这个几乎完全重新设计的机型并不感兴趣,因此亨克尔公司不得不改在法国舒斯尼斯的法曼工厂继续发展,并命名为He274。二战结束后该型机仍在法国生产,称为AAS.01A型轰炸机。 ![]() He177A-5:He177系列的最后一种生产型号,也是性能最好和生产数量最多的。该型机只在1944年进行了生产,亨克尔公司和阿拉杜公司在当年至少生产了565架。A-5相比于A-3的改进之处有:拆除机翼内侧武器挂点沿线的福勒式副翼,采用了正常式副翼;发动机换装为2台新型DB610A/B,单台最大功率达到2170千瓦;最大载油量增12500升(但一般近程作战时载油量5610升,中程作战时7610升,远程作战时9610升);机翼结构进行了加强;缩短了起落架支架等。 ![]() He177A-5有5种发展型,其中He177A-5/R2最具代表性:机长22米,翼展31.44米,机高6.4米,空重16.8吨,正常起飞重量27.225吨,最大起飞重量31吨,最大速度472千米/小时(起飞重量18.614吨),初始爬升率260米/分,实用升限8000米,航程5000千米(只带FX1400滑翔制导炸弹或Hs293导弹,不装炸弹)。 He177A-5/R2的武备为机头前上方1挺MG81J机枪,备弹2000发;机头下方炮塔前部为1门MG151/20型20毫米机炮,备弹300发:机头下方炮塔后部2挺MG15机枪,各备弹2000发;机身前上方炮塔2挺MG131机枪每挺备弹750发;机身后上方炮塔1挺MG131机枪,备弹750发;机尾1门MG151/20机炮,备弹300发。 ![]() He177A-5各发展型均可挂载48枚70千克炸弹,或10枚500千克炸弹,或6枚1000千克炸弹,或2枚2500千克炸弹。如果不挂炸弹,则可挂3枚Hs293或Hs294反舰导弹或FX1400滑翔制导炸弹,其中两侧翼下各一枚,机腹一枚;或挂2枚1500千克LT50鱼雷,故作战灵活性大大增强。 He177A-6:它有两种发展型号——He177A-6/R1配备了火力更强的武器,如在机尾安装了遥控射击的双联MG151/20机炮,并为机组乘员和油箱加强了装甲防护,但只生产了6架,且从未投入实战;He177A-6/R2配置了新型前机身,属试验性质,只造一架就停止了。 ![]() He177A-6机尾安装的遥控射击双联MG151/20机炮 He177A-7:在He177A-5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重型轰炸机,翼展增至36.6米,以便多载燃油。该型机共生产了6架。1946年He177作为战利品被运到英国范堡罗。 ![]() He177B:该型机最初由亨克尔和梅塞施密特两家公司合作研制,设计方案早在1938年11月19日就提出了,主要是想换装4台单独的朱姆211发动机以解决双联动耦合发动机引起的可靠性问题。但是这个方案被德国空军打入了冷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4台独立发动机不能让飞机进行俯冲! He177 B-0:由He177 A-3改进而来,装4台宝马BMW810E发动机每台输出功率883千瓦,驱动4个三叶螺旋桨。尽管BMW810E发动机的功率比DB606和DB610小,但是可靠性大大提高。 ![]() He 117B-7:在He 117A-7基础上再增加翼展、并换装朱姆222发动机而成的型号。该型机还打算换装更先进的机载固定武器,如将MG151/20机炮换为厄利孔20毫米机炮,但该型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未生产。 除上述发展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改装型号。如亨克尔公司在1944年曾改装一种特殊的拦截机,安装了33具可以向右前上方发射的火箭发射筒,原计划用于攻击盟军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但由于盟军为战略轰炸机群配备了空战性能极好而又数量众多的护航战斗机,致使这种体大笨拙的重型拦截机根本不可能靠近,所以很快就被取消了。 在东线作战的一些He117还对火力进行了增强,加装了1门50毫米加农炮,主要用于反坦克和对地支援。在为数不多的改装型号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架由He177A-5改装而成的He177-V38重型轰炸机,因为它被计划用作德国高度机密的原子弹项目的载机。 战绩平庸 德国空军中装备He117重型轰炸机的联队有KG50、KG1、KG100和KG40,其中在战争中后期以He117为主要装备的只有KG100和KG40。 在西线He117主要用于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其次是挂上FX1400“弗里茨”滑翔制导炸弹和Hs 293反舰导弹等武器执行反舰攻击以及海上巡逻任务。在东线He117主要用于夜间轰炸,但也执行反坦克和对地支援任务。 ![]() 在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中He 117常用的战术就是高空出航,到达目标区后进行俯冲轰炸,并利用俯冲获得的高速躲避英国战斗机的拦截,但由于致命的发动机过热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实际上He117很少参加实战,即使偶尔参加实战,也没有取得多少显著战果。 如1944年2月13日在对伦敦的一次轰炸行动中,KG100联队的2个中队计划派出14架He177-A5,有13架升空,但其中竟有8架由于发动机过热而不得不提前返航,只有3架完成了轰炸任务;在东线的作战行动同此情况类似。这种糟糕的表现使飞行员们对He 117满腹怨言,没有几个人喜欢驾驶它出征。 ![]() 如果He177在设计时就采用类似美国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那样的单独四发结构,困扰它发挥作战威力的主要障碍——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将大大减小,可是德国空军却赋予其根本难以兼顾的使命,导致该型机最终成了一个问题机种。 1942年9月,高傲的帝国元帅戈林也不得不承认:“叫四发轰炸机俯冲,这简直是胡闹!'。但是,懊恼归懊恼,戈林并没有下令改变He177的设计,整个德国空军也没有表现出对重型轰炸机的强烈需求。可见,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作为重型轰炸机的重要指标是载弹量和航程。除航程不输于英、美重型轰炸机外,在载弹量和携带炸弹的种类上,He177与英“哈利法克斯”、“兰开斯特”和美B-17、B-29等重型轰炸机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比如He177的最大起飞重量达31吨,但最大载弹量只有6吨;而“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9.484吨,而最大载弹量可达6.5吨;美国的B-29的最大载弹量更达到了9.072吨。 ![]() 英国哈利法克斯轰炸机 ![]() 英国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 美国B-17轰炸机(绰号:'空中堡垒') ![]() 美国B-29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 不仅如此,英、美的重型轰很少另作他图,而德国却对He177的作战使用没有明确的计划。除少量用来执行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外(称不上战略轰炸),更多的是执行诸如对地支援、反舰和反坦克等战术任务。其实,德国空军当时拥有在数量和性能上都能够满足要求的战术轰炸机,用重型轰炸机来执行战术任务纯粹是浪费作战资源。 从二战中He177的设计指导思想和作战指导思想可以看出,德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虽然德国空军是独立军种,而且战绩辉煌,但从本质上看它还称不上是一支真正的战略力量,充其量只是一支战术性力量和“救火队”罢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