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恩令”号称无解阳谋,到底难在哪里?

 公元2012 2022-11-19 发布于新疆

推恩令之所以被称为无解阳谋,是因为汉朝的诸王们明知道汉武帝在整他们,却只能默默选择承受。

图片

所谓推恩令,即汉武帝时期实施的一项削藩政策,它不是直接削藩,而是通过巧妙的手段逐渐减少诸侯王的土地,从而让他们最终失去与朝廷对抗的能力。

推恩令实施之后,诸侯王如果不执行,那他的儿子们可就要造反了;但诸侯王们如果执行了,那只能眼睁睁看着封国四分五裂。

事实上,诸侯王们不论如何挣扎,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实力被逐渐削弱,这是推恩令的高明之处,但它并未完全无解,只不过难度实在太大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汉建立之初,因为种种原因,刘邦不得不实施分封制,将那些跟他打天下的人分封为异姓诸侯王,比如韩信、英布、彭越等等,当时一共有七人,这七个异姓诸侯王占据了战国时东方六国绝大部分土地,而且他们兵强马壮,自恃功高而专横跋扈,对中央的威胁实在太大。

图片

刘邦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将几乎所有异姓诸侯王都给灭掉了,然后分封自己的子侄接替他们,成为新的诸侯王,以此来拱卫中央安全。

在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刘邦与功臣们达成了白马之盟,主要内容有两项:

第一项,“国以永存,施及苗裔”,也就是保证功臣爵位可以世袭;

第二项,“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只有姓刘的可以封王,有功劳之人才能封侯。

刘邦在做完这件事之后,以为天下就太平了,但然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子孙们成为诸侯王之后,就对富贵生活感到不满意了,逐渐有了成为皇帝的野心。

尤其是,从汉文帝开始,一些诸侯王的实力得到极大发展,他们富可敌国,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比如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靠着私铸钱币及贩卖私盐而发家,家中金银堆积如山,出手也极其大方,私自招募大量士卒。

后来,淮南王、济北王相继发动叛乱,汉文帝意识到诸侯王实力过强,对国家的威胁太大了,于是听从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也就是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削弱他们的实力。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诸侯王们的反抗情绪很大,汉文帝害怕弄巧成拙,从而无法收拾局面,便没有坚持下去。

图片

汉景帝时期,他听从老师晁错的建议,采取了直接而强力的削藩政策,即削去诸侯王的一部分领土并收归朝廷直辖,结果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平定叛乱,从而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但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汉武帝初期,汉朝依然存在强大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的有数十城,土地千里,小的也有十几城,土地数百里,占据了整个国家近一半的土地。

并且,诸侯王专横跋扈,骄奢淫逸,不把朝廷政令放在眼里,甚至有些诸侯王敢公然与朝廷对抗,联合起来对抗朝廷,中央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

汉武帝也意识到了诸侯王的实力过大这个问题,但他又不想像汉文帝、汉景帝一样激起诸侯王叛乱,怎么办才好呢?

起初,汉武帝也束手无策,但后来一个叫做主父偃的齐国儒生来到了长安,他给汉武帝上书一封,劝说汉武帝采取措施加强皇权,从而成为霸业,其中有一项进行削藩政策。

后来,汉武帝召见了主父偃,两人经过深入交谈之后,确定了具体的削藩政策,也就是所谓的推恩令。

我们先看看主父偃是怎么解释推恩令的: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首先提出,诸侯王那么多儿子,却只能让嫡长子继承爵位和土地,其他儿子则什么也得不到,这显然有违“仁孝之道”。

图片

这是主父偃的聪明之处,首先用“仁孝之道”来抢占道德制高点,让诸侯王所有儿子都有继承权,从而取得诸侯王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的支持,给推恩令的实施以有力保障。

可不是嘛,同样都是诸侯王的儿子,凭什么嫡长子可以继承所有家产,自己却什么也得不到,这太不公平了,主父偃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才适时提出推恩令的。

其次,主父偃阐述了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即让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爵,其他儿子则封为侯爵,并在诸侯国内划出一部分土地建立侯国作为他们的封地。

也就是说,在保障嫡长子继承王爵的前提下,让其他儿子也可以继承部分财产,成为新的诸侯。

有人可能要问了,诸侯王就不能反对吗?其实很难反对,因为从原则上来说,诸侯王去世之后才会实施推恩令,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能怎么样呢,总不能造反吧?

那么,嫡长子反不反对呢?嫡长子当然反对了,但他的声音太弱小,因为他的兄弟们为了成为侯爵,大多数人都支持推恩令,如果他反对,小心兄弟们群起攻之。

再者说了,嫡长子继承王爵是需要朝廷下诏书册封才行,如果他反对,小心朝廷剥夺他的继承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同意让兄弟们也获得分封,至少他得到了大部分财产,也不亏。

主父偃还指出,只要推恩令继续下去,用不了几代人时间,诸侯王的土地就会因为不断分封而变得越来越少,这样就达到了不削而弱之的目的了。

还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样不是产生了更多诸侯吗?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汉代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侯爵对封地没有管理权,只能享受经济效益,这与王爵对封地拥有高度自治权是完全不同的。

图片

也就是说,诸侯国一旦被分成若干侯国,这些侯国的土地就变成了朝廷直辖的土地,由朝廷派遣官员负责管理,这就造成一个结果,诸侯国的土地越来越小,而朝廷直辖土地则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之下,实力也就逐渐拉开了。

只要诸侯国被不断削弱,那它还有什么能力与朝廷对抗呢,朝廷也就没必要再实施其他削藩政策了,谁不听话就收拾谁。

至于那些新成立的侯国,朝廷如果看不过眼,也可以想办法慢慢削掉,他们根本没有自卫能力,汉武帝晚年就干过这事,一口气将一百多个侯国给撤销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前127年,汉武帝正式颁布推恩令,诸侯王们明知道这是汉武帝有意削弱他们,但也无法表示反对,因为自己的封地并没有被减少,只是让更多儿子获得继承权罢了,这可是朝廷的恩赏,所以只能含着泪高呼汉武帝英明。

推恩令下达之后,大多数诸侯王还没死,就上书汉武帝分封儿子们为侯爵,提前将土地分封给了儿子们。

经过十几年发展,诸侯王的实力大打折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便有个别实力强一点的诸侯王造反,但也很快就被汉武帝平定,全国十之八九的土地都由朝廷直辖,这就是推恩令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理想的了。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刘备,他的先祖就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虽然不是每个儿子都被封为侯爵,但其封国也逐渐被分成了几十个小国。

再比如说,还有汉武帝的哥哥赵王刘彭祖,他的儿子也很多,很多都没有被记载下来,但被封为侯爵的人就有二十七人之多,其封国也快速土崩瓦解了。

还有曾经无比强大的齐国、梁国、淮南国等国,几乎都在汉武帝时期就四分五裂了,成为了很多微不足道的小国。

图片

当然了,推恩令之所以能顺利推行,还在于汉景帝、汉文帝削藩之后,将天下诸侯王的整体实力削弱了,文景之治又让汉朝中央实力得到极大加强,因此汉武帝才有底气推出推恩令,先用非武力方式进行削藩,谁要是不接受,汉武帝还可以动用武力解决问题,诸侯王们敢不接受吗?

可见,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推恩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被称之为无解阳谋,但其实它绝非无懈可击,但前提是诸侯王及其儿子们能否经得起人性考验。

推恩令能够起到作用,有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诸侯王们不止一个儿子,只要有两个以上儿子,那诸侯国的土地就会减少。

哪有人就要说了,诸侯王只生一个儿子不就行了吗,这样儿子就可以继承整个诸侯国的土地了,实力并不会受到损害。

这个办法当然可以见效了,但问题是诸侯王能够做到只生一个儿子吗?答案是不能。

我们都知道,汉代诸侯王个个富得流油,这么多钱该怎么花?除了吃喝玩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之外,就只能用在女人身上了。

图片

事实上,绝大多数汉代诸侯王都是妻妾成群的,这是男人在生活享受上的需求,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就导致诸侯王想要只生一个儿子,是很有难度的。

退一步讲,假设第一代诸侯王做到了只生一个儿子,那第二代、第三代乃至万代都能够做到吗?

难度显然太大,整个汉朝历史上就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只要有一代诸侯王生了两个以上儿子,封国就会削弱一次。

再者说了,诸侯王只生一个儿子的风险太大,很容易造成绝后,这样诸侯国就会被朝廷给收回去,那就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多生几个儿子,即便诸侯国分化成许多小国,至少后人们受益了。

这就是推恩令的可怕之处之一,考验诸侯王能否约束自己,只生一个儿子,儿子生少了有绝后的风险,儿子生多了则会导致诸侯国四分五裂,相比之下选择后者更有利。

其实,推恩令最可怕的地方,还体现在用诸侯王的土地作为诱饵,去挑动诸侯王与儿子们之间,嫡长子与其他儿子之间的矛盾,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削弱诸侯王的目的。

原本,只有嫡长子具备继承资格,但推恩令告诉大家,其他儿子也可以享有继承权,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人性了。

图片

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庶子们理应放弃继承权,但问题是推恩令可以让他们变成一个拥有侯国的侯爵,这诱惑实在太大了,他们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什么道德、礼仪、亲情,都抵不上一个侯爵,他们会积极响应汉武帝的号召,如果有人阻止他们,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反抗。

面对儿子们的压力,诸侯王为了保持内部团结,也只能妥协,如果诸侯王采取压制措施,只会造成儿子们的强烈反抗,汉武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了,其结果也只能是诸侯王败下阵来。

有人可能要说了,如果诸侯王的儿子们都听他的话,主动放弃继承权,一致拥护嫡长子继承诸侯国,这样不是也可以让推恩令失效吗?

这种情况虽然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人性是贪婪的,让一个人放弃即将到手的肥肉是很难的,更何况是可以让人一下子走上人生巅峰的侯爵呢?

图片

退一步讲,天下有那么多诸侯王,假设其中几个诸侯国的儿子们达成一致,让嫡长子继承整个诸侯国,但肯定也有很多诸侯王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的,让推恩令有可以实施下去的机会。

这样的话,诸侯王就会分化成两个阵营,相互之间是敌对的,这样就无法再抱团取暖了。

削藩最让皇帝担心的是什么,就是诸侯王抱团取暖,因此即便有些诸侯国内部团结一致,导致推恩令无法实施,那也不要紧,因为天下诸侯王被分化了,就不足以跟朝廷对抗了,朝廷完全可以用武力压制那些阻扰推恩令实施的诸侯王。

也就是说,推恩令可以让天下诸侯王们分化瓦解,也可以让诸侯国内部产生矛盾,双重作用之下,朝廷永远都是得利者。

所以说,推恩令其实考验的是人性,他勾起了人心中的贪念,在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用挑起诸侯王内部矛盾的办法来削弱他们,朝廷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

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之所以将推恩令说成无解阳谋,正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想要对抗推恩令,光靠谱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所有人都能克服人性弱点,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它取得了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