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评史上五绝“压卷之作”,有且仅有6首诗有资格,谁占了两首?

 海曲上人 2022-11-19 发布于山东

之前我们聊过七绝“压卷之作”,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王翰《凉州词》、李白《早发白帝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张继《枫桥夜泊》、杜牧《泊秦淮》,这6首诗最有资格。

今天我们再说说五绝“压卷之作”,同样选出来6首诗,分别是王维《相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柳宗元《江雪》、卢纶《塞下曲》、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大家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因其美丽动人的样貌与娇小可怜的体态,又被人们称作“相思豆”。

关于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相思》是爱情诗,诗人多希望能珍惜这一份相思爱情,可是妻子逝去,他留不住,唯有将爱情珍藏心底。

还有一种认为《相思》是一首赠友诗,诗人用自己痛彻心扉的呐喊告诉友人,珍惜相思之情,珍惜爱情。

诗人没说,但我们知道,因为诗人自己已经错过,已经失去了,命运无常,当时只道寻常的厮守爱情,而今再难拥有了,所以他希望友人加倍珍惜。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清代评诗者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尺幅千里,雄浑开阔,仅仅10个字,却写出一幅夕阳依恋群山消隐群山,长河萦回天际终归于海的图景。

后两句10个字,更富创意地表现出一个新的意境。作者借登高望远,抒发自己欲向上有为的胸襟,同时也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领略更壮阔的美景。

仅凭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鹳雀楼就跻身于中国四大名楼。

这首诗,对得起鹳雀楼了,对得起唐朝了,对得起黄河了。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果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拿出来,就是“千万孤独”。

大雪铺天盖地,笼罩宇宙万物,渔翁垂钓宛如禅僧入定,静思息虑,自有一番难以言喻的孤独意境。

这首诗写出了柳宗元在柳州孤独的生活状态,但这孤独中却带着极大的韧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大雪天谁都不出来了,只有老人一个人依然在江上钓着鱼。

这样的诗句表现出柳宗元与众不同的性格魅力。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边塞诗写得雄壮豪放,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当时艰苦卓越的边境战争,字里行间透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全诗有人物,有情节,有场面,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充满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古到今,《春晓》一直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中没有任何复杂的典故和难以理解的字词,也没有什么家国情怀和道德标榜,连初通文墨的孩子也能轻松理解,这是它能够广为流传的最大优势。?

不过,这首诗的妙处并不在它的通俗易懂,而在于它能在短短二十字之内,将主人公春日醒来一刹那心情的诸般变化,轻巧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

主人公先是被鸟鸣惊醒,再通过鸟鸣想到窗外天气已经放晴,再回想到昨天夜中风雨大作之声,最后担忧起风雨之中花草凋落的景象来。?

主人公始终没有下床看过一眼窗外的景象,仅仅在自己的头脑中,就完成了这一系列情节的转换。而读者随着他的思维,似乎也一步步目睹了从夜来风雨大作,到清晨繁花狼藉的景象。

这种轻灵飘逸的写法,只能通过作者天才的巧思完成,后世的学习者无论怎样刻意雕琢,都无法达到同样的境界。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是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将山水诗提升到新的境界,诗中情景彼此衬托,水乳交融。孟浩然在旅行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宿建德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它通过描绘江景,寄托了客愁相思。

诗人很自然地摘取了适于表达漂泊之感的眼前之物,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淡着墨,却传达出真挚的情谊。

以上的这6首诗意蕴悠长,引人无限怀想,绝对担得起五绝“压卷之作”的称号。特别是孟浩然,有两首诗入选,可见他的五绝水平之高,让人叹服。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