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7年扶贫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在接下来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去工作,将初心使命坚守到底。”荣获“广东好人”称号的南海九江本土企业家潘健章表示,在帮扶致富的道路上,自己的工作没有终点。他将进一步把家乡成熟领先的淡水鱼养殖技术推广给江西、湖南以及广东北部等地的致富带头人,让南海九江经验能惠及更多乡村,推动更多可持续有前景的产业在这些地方落地、壮大。 潘健章荣获“广东好人”。受访者供图 引进家乡经验 为欠发达地区带去“乡村振兴鱼” 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河清社区成立,潘健章出任基地首任主任,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这个基地是东西协作粤桂两省对口帮扶的一个窗口和重要平台。我们以广西上林县为试点,探索总结了'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的'双培’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潘健章介绍,经过对上林的综合考察分析,他决定以九江镇的全国领先水产养殖技术和完善产业链的优势,带动当地4家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到上林投资建场,创建了上林县首个高值渔养殖示范孵化基地,基地面积达到500亩,不仅吸纳了40多户贫困户长期务工,让他们每年增加了1到2万元的收入,而且还带动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每年每户分红5000元以上。 在大力培植特色产业的同时,潘健章同步组织开展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培育。他采取粤桂两地培训的方式,让学员先到南海参观见学半个月到一个月,回来后基地再跟踪服务一年。如今,包括广西上林县在内,培训基地已共为广东、江西、湖南、贵州、内蒙古等地的贫困地区累计培训了近400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其中超过55%人成功创业,累计带动超过5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潘健章与养殖户研究鱼苗驯化技术和规模生产技术。 在潘健章看来,开展产业扶贫,就应该结合当地条件,将九江水产养殖经验、销售渠道对外输出,把培训、培育和经营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培育一个产业,让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依托九江的产业优势,我希望能为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带去这条'乡村振兴鱼’。”他说,希望通过产业扶持实现双赢。 探索推广可复制“上林模式” 帮扶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结出来的上林县养殖经验,如果简单地进行'模式复制’是有困难的。为了能在其他地区推广这一经验,我们必须积极创新。”潘健章集合科技研发团队与养殖专家团队不断试验探索,成功研发零排放循环水养殖技术,并开始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业向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型转换。 潘健章在工厂化循环水驯苗养殖基地。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1亩(约667平方米)的工厂养殖产值相当于50亩(约33333平方米)的水面养殖产值。”潘健章介绍,掌握了这项技术,帮扶地区利用荒地、滩涂地便可进行养殖,效果也非常好。从2019 年开始,他把鳜鱼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带到了江西新余、井冈山以及湖南的武冈,养出的鳜鱼每斤所花费成本比传统养殖方法降低了7块钱左右,为当地的鳜鱼养殖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空间,也让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树立起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 今年,潘健章把循环水工厂化养殖项目落地到对口帮扶地区黔东南州黎平县,带动几十条脱贫村集体经济增收,巩固黎平县的脱贫攻坚成果。 潘健章透露,接下来将与水资源同样丰富的江西九江市探索携手共建“国资+专业技术”新合作模式,由国有企业出资,专业化公司提供先进养殖技术,合作开展项目,并为当地脱贫村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项目70%的利润将转入该基金中,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文/图 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朱明菲 通讯员 刘颖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