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研究

 渐华 2022-11-19 发布于山东

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凭借其自身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和适应性强、权威性大、效益性高等优势,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具有重大意义,对两者沟通衔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沟通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策略

作者简介:张君第(1984-),女,河南南阳人,汉族,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08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陈钢(1947-),湖南双峰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22-0041-05

随着社会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接受教育的学生的自身素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引领下,探讨一定程度上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寻求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接轨的需要。这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需要和实际生产需要。更重要的是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实施和渗透职业能力教育,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中间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使劳动者的劳动质量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减少浪费。学习者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都面向广大学习者并具有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就业属性。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活力所在,也是两者进行体系构建和发展变革的连接点,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立足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指向及就业需求等方面的共同性,提供了两者进行沟通衔接的现实性和可能性。[1]在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则可利用社会助学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寻求沟通衔接的新途经。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质及运行系统设计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实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性质,最大特色是开放办学、以考促教。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类型包括自学考试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自学考试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要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其实质是通过资源整合,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其专业素质应该是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综合素质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可以很好地弥补自考助学环节长期的实践环节薄弱状况;同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学科性、理论性较强,可以较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需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相近专业学习的衔接和沟通,统筹兼顾,促进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运行系统设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运行系统设计分为首席系统设计、基层系统设计和评价系统设计,包括五个平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联席会议(平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教育平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协作管理平台,运作平台,评估反馈平台。

1.沟通衔接联席会议(平台)。该会议应由省市分管领导或相应秘书长牵头召集。参与单位有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财政部门等。他们组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领导小组。研究本地区和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主考院校的现实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规划并确定相关的目标,协调好教育资源和部门利益,做好舆论导向,检查和推进沟通衔接项目的进展。联席会议是决策机构,定期召开,列入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日程表。必要时,可邀请企业(行业)、职业院校主考院校和服务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就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并把建设性的意见纳入规划制定的参照表格中,以此指导相关规划和目标的制定以及两者沟通衔接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2.沟通衔接教育平台。该平台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成员组成,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聘请服务机构介入。其任务是落实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所确定的规划、工作目标和相关政策。该平台应邀请相关行业、企业、学校和中介机构的代表和负责人通过研讨会、洽谈会、工作会等形式,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项目理念的碰撞,异中求同,进而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合作伙伴乃至双赢的保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推出政府的平台项目,让校、企自主选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所有项目均需签署合同或协议。该项工作亦可委托中介机构监督合同或协议执行。

3.协作管理平台。该平台的运作机构一般可设由校、企主要负责人参与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校企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平台根据合同或协议项目的主要目的和内容,邀请沟通衔接合作双方(或多方)有关职能部门和项目的执行部门,深入探讨沟通衔接项目的内涵,诸如学分互认,先前学习认定等方面,明确制订并落实细化两者沟通衔接项目推进的方案,协调合作双方(或多方)事务的安排和变动,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

4.运作平台。该平台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合作项目具体操作实施的平台。项目运作平台由合作院校和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主持人一般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运作者)。要科学实施两者沟通衔接合作项目的内容,并合理制定和推进日程安排,项目运作应由合作小组或职能部门组成团队,科学分工,团结合作,进行有效实施。

5.评估反馈平台。评估体系和技巧决定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有效性。应从督政、督学两个方面制定量化考核指标。相关专家和有关人员通过对沟通衔接合作项目的实施及信息的加工整理,得出绩效评估的评估指标数值或状况,将该评估对象的评估指标的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估标准进行对比,通过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最后形成绩效评估的分析报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相关地市及职业院校,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建设性的提议。通过科学的评估反馈,可以促进两者沟通衔接具体事务方面的更好开展,也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措施等的推广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实施策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要打破教育形式之间的限制和障碍,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在小的范围内试点,积累经验,不断改进,进而推广到其他区域,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和衔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责任,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实质是教育资源和要素在区域内的重新配置过程。在两者沟通衔接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政府应该重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工作,要承担起沟通之责。政府相关部门应以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基础,构建两者沟通衔接的方式和体系。要明确各管理机构职能,强化主管机构职权,理顺关系。加大对两者沟通衔接的管理力度,同时协调各部门关系,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工作。尽快出台各项管理和监督法规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理顺工作关系,加大监督处罚力度。重点建设两者沟通衔接中的教育、财政、就业法规建设,从法律上明确权利和义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组建“双证书”双方沟通的专家委员会,共同研究职业教育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衔接,设计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块,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国家应在总结部分省市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统一、完善的规定,明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两者沟通衔接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两者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有侧重地推进本科与高职的衔接和专科与各类中职教育的衔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必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特别是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服务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最大效益,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助学机制。国家安排自考教学计划并提供自学考试全过程服务,为参加自学考试的毕业生提供完善的推荐就业服务。[2]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出发,满足现代化建设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要将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范围,各级社会助学机构或考试办公室要加强和当地的劳动部门与人才市场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密切与市场的联系,广泛建立用人信息联系点,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在面向市场的同时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联系起来,与劳动就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考试教育人才库。除利用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培训场所进行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在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过程中,要促使举办自学考试的主体进一步发展,由传统的管理、监控、督促向引导、资讯、服务等方向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双师型”教师互聘

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应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推动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从生产一线聘请有丰富经验并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技术人员担任技能课、实训课兼职教师,和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校内专职教师形成结构互补的“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

要加大优质“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加强对本校师资的培训,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管理,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和完善关系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实行校际间“双师型”教师的互聘、联聘和兼聘,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包括各级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科技研发创新人才、成百上千高技能专门人才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产业技术工人,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在师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依托行业优势,吸纳行业精英。此外,实行“双师型”教师互聘制,可以起到缓解师资结构性短缺的作用,推进师资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行校际间“双师型”教师的互聘、联聘和兼聘,旨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科学设计,规划建设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

国家规划建立实训中心,对实施实践性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建立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并适当超前,充分利用好原有基础,合理分布,边建设边运行,多元投入,多方共建,吸引行业、企业的介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实训中心的建设。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过程中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注重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目前实训中心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课程内容导向模式、物质环境模拟模式和工作过程模拟模式。[4]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过程中,采用物质环境模拟模式仅仅涉及实训中心设计的物质方面,而对工作情境的建构而言,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同样重要。实训中心应取代教室,成为学习者主要的活动场所。要强调技术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应当把技术理论知识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要在与实践任务相联系的过程中来选择和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国家规划设计建立实训中心,应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按照生产对物质环境特别是空间的要求来设计实训中心的空间,尽量模仿企业的空间布置,空间的装饰也要模仿企业的真实场景,设备陈列也要尽量模拟企业的方式,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当然,实训中心的设计和建立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模式,在尽量模拟企业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开放实训中心在资源使用上要借鉴其他培训结构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五)适应社会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

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人才需求,进行人才规格的设计,加强对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鼓励学科渗透,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开设相应专业和设置相应课程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新专业开发的力度,专业的开设应该考虑教育效益问题和专业教学稳定性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开办“适销对路”的专业,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对接。要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形成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充分重视趋势性专业的开发及储备,在做好以往学生被动性就业服务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主动性就业服务。建立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部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使之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在农村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试验区,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开设若干有助于农民致富、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专业。这些专业贴切经济发展需要,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亟需的人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不是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而是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人才。在专业建设上,要根据经济建设及部门、行业对培养人才的特定需求,灵活地设置专业,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立足市场经济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才能在提高整体学历培养质量的同时,培养出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并能适应职业转变的高素质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