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11.19特别篇:北约五个航母战斗群齐聚俄罗斯周边,透露了什么样的信息?

 阿里木杜 2022-11-19 发布于广东
前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虽然昨天说今天告假,但是脑子里其实还是在盘旋着俄乌战争的点滴。不需要出战况研判文章的今天,正好看到北约五个航母战斗群齐聚俄罗斯周边的消息,忍不住还是写了一篇东西。供大家观赏。

最近这两天,有一条极为重要,但被简体中文网络众多媒体塞在细缝里,不加注意不容易看到的新闻:北约准备协调和出动5艘航母,在地中海、北海及大西洋水域同时执行任务。这五艘航母分别为:法国海军“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号航母,美国海军“福特”号和“布什”号航母。

图片

哪怕不熟悉军事的人也知道,欧洲的三艘航母是他们各自海军打击力量的中坚,堪称皇冠上的明珠。而美国海军的两艘核动力航母则刚刚投入现役不久。这5艘航母趁现在乌克兰战争激战正酣的时候在同一时间临近的海空一起执行勤务,北约一定是有所指和有所图。这么重要的信息,却被一些媒体塞在角落里,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简体中文网络里很多没有脑子的网友对这个消息嗤之以鼻,称俄罗斯海军拥有足够将“五艘航母一齐送入海底的可怕能力”。在他们的眼中,这5艘航母不过是5具漂浮着的棺材而已。我要说的是,这些人似乎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力量,所以当力量被展示的时候,还以为别人在开玩笑。

从军事角度,航母当然是可以被击沉的。航母初露头角是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岁月,最终在二战中大放异彩。二战中各国都有很多航母在战斗中沉没。但二战后鲜有航母被击沉的案例,击沉一艘航母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弹道导弹打航母,至今仍停留在传说水平:超过音速好几倍的飞行物体,弹着偏差很大,飞行速度越快,弹着偏差越大。在茫茫大海上,如何不偏不倚正好击中如一张小小邮票般的航母甲板?

况且,很多人不明白的是,航母只是作战平台,并不是海军力量的唯一核心。

在空中的战机还未主宰海洋,战列舰横行四海的年代,经典的海军战术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这就是战舰战斗力评估公式。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小孩子也可以毫不费力地理解它:

P=FxA。P是战斗力,F是火力,A是速度。

也就是说,一艘火炮战舰的战斗力等于火力与速度的乘积。仔细想想这道理不难明白,一艘快速的战舰可以出现在战场的各个地方以发挥火力,但另一艘慢速的战舰发挥的作用就要小一些。从而,战舰的战斗力并不仅仅取决于火炮的门数和口径的大小,还跟航行的速度密切相关。更何况一艘快速的战舰可以利用航速优势,选择何时与另一艘航速较慢的舰船交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从而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这个公式跟我们今天要说的航母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一些不懂军事、头脑简单的人,以为北约展示的力量的核心是5艘航母,但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北约海空战斗能力的一部分来自航母,但却不仅仅来自航母,它还来自港口经典的海权理论认为,一国的海军的能力一半来自其舰船或舰队,另一半来自其港口。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我举两个例子就知道了。

例子之一:一战前的德国想要挑战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地位,但德国的殖民地少,港口也少。虽然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舰数量并不比皇家海军少太多,但全部被封锁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德国海军的战舰比较新,航速比较快,火炮也比较猛,但是长期的封锁使其无法展开训练、士气低下。更糟糕的是,由于港口被人盯死,一出动就被英国人发现,也就是说,德国公海舰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出港就迎来决战,可是士兵还没训练好。但如果不出港,就无法完成训练。最终德国公海舰队决定冒死出击,结果在斯卡格拉克海峡被皇家海军击败,从此直到今天也没能挑战英国的海权。

例子之二: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海军最精锐的航母分遣队“机动舰队”首先集结在北海道择捉岛单冠湾,然后出发,兜了一个大圈子扑向瓦胡岛。由于单冠湾纬度高、气候恶劣,所以机动舰队的出发和航行未被美国海军发现,完美达成了袭击的突然性,最终取得了一举击溃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的成绩。

港口的重要性在于,所有战舰,无论战斗力多么强大,科技多么高超,都必须在港口完成补给,从港口出发完成战斗任务。所以只要监视港口,就能及时发现敌人海军的动向。如果一支海军舰队被发现,战史证明,无论它多么强大,造成的战果终究有限。

所以,北约国家表面上是出动了5艘航母同时在相临近的海空执行任务,不懂军事的人注意力全在航母本身,但懂得军事的人却知道真正的威力在于港口:美国东西两海岸诸多军港和造船厂,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法国、英国、意大利遍布北海和地中海的军港,如果这些航母要对俄罗斯发起突袭,俄军是无法防御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情报资源,来监控所有这些港口。北约国家主力舰稍微采取一些欺敌措施,就能很容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能够威胁到俄罗斯重要军事目标的距离上,然后一击命中。俄罗斯如何防御?俄罗斯无法防御。

“告非3”、“告非5”两个微信号已恢复正常,至此,前段时间曾被X的我的所有微信号均已恢复正常。但为避免失联,请加我下方所示的另一个微信号:但是加过我任何一个微信号,并能保持正常联络看到朋友圈内容的请勿重复添加:

加过我微信并能正常联络的,请勿重复加

简体中文网络里一些人叫嚣俄罗斯拥有足以轻易击沉敌军重型航母的远程导弹,但如果不能发现对方航母,即便拥有远程导弹,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在我写作这篇文章的今天,围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卫星有2944颗,俄罗斯只有169颗。即便将美国的2944颗卫星当中属于马斯克的SpaceX的2516颗小型卫星去掉,双方卫星数量之比依然接近3:1,何况欧洲国家还有相当多的在轨的卫星。俄罗斯发现不了美军目标,美军却可以发现俄罗斯目标,这仗不用打,都知道胜负结果。

俄乌战争是一个智商鉴定器。在这个鉴定器面前,有没有智商,有没有常识,有没有逻辑,很容易分辨。简体中文网络里很多人坚持说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是为了挑战北约。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倘若真是俄罗斯挑战北约,北约现在被削弱了没有?虽然很多人每天说美国崩溃、北约脑死。但是公允一点看的话,俄罗斯并没有把北约打残,甚至可能连擦破点皮也谈不上。

自今年一月以来,北约给乌克兰输送的直接军事援助大概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其中的三分之二是美国一家出的。其余各家平均下来,每家才出了2.5亿美元,这能称得上伤筋动骨吗?或许还有些人说,北约国家为了援助乌克兰,几乎把家底都掏空了。说这话的人数学不知道是什么老师教的。北约成员国多数都有健全的工业基础,少数国家更是拥有独步全球的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今年又吸引了一个小巨人国家--瑞典的加入。这国虽仅有1千万左右的人口,但重工业和科技发达,能独立研发和制造主战坦克、主力战机、大口径远程火炮、隐身护卫舰和常规潜艇。这些北约国家现在装备的武器虽然不多,但是如果开足马力生产,半年一年就可以恢复,甚至大大超过之前的装备数量数量。这点程度的“去库存”,能称为被削弱吗?

何不关注下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更新?
顺便关注下原创主号:
【建议星标置顶】

相反,被打残的其实是俄军。北约国家这300亿美元的军火给了乌克兰之后,俄罗斯武装部队大幅度“去军事化”。今年以来,俄军实际死亡8万人,估计还将有三倍的数量受伤或失踪,其中将有四分之一无法回到战场。巨大的人力损失迫使俄罗斯想方设法从国家军事机器的各个角角落落搜刮兵员,送到前线以解燃眉之急,并“部分动员”了三十万人,还创造性地将重罪犯送上战场。俄军的人员损失还包含至少1400名职业军官和10名左右的将军,而这些不仅需要花费巨资,还需要长年累月的实战培养才能取得。9个月来,俄军损失了数以千计的坦克、装甲车、火炮,还有上百架军机,以及黑海舰队旗舰。这些从战况统计中都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到。俄军消耗了5000枚左右的各型导弹,几乎把自己的弹药库搬空。一些严肃的机构统计,俄罗斯今年在乌克兰战场的直接军事消耗约为1000亿美元,是40个西方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的数额的三倍。这么下去,再大的家底也要被搬空。

非但如此,乌克兰之战其实是对北约的巩固和加强。嚷了几十年的北约东扩,今年实质性加入了瑞典、芬兰。瑞典的工业能力我们已经说过了,而芬兰与俄罗斯有着1000多公里的漫长国境线。北约为了统一和协调军事援助和军事行动,今年以来“拉姆施泰因”协调会开了7次,借此机会,美国对每个盟国还有多少家底,有多少能用,多少不能用,现在了如指掌。

北约国家各种有一些不错的武器,但缺乏实战的检验,今年统统拉到乌克兰实战大练兵。经过战场的检验,发现PzH2000耐久作战能力不行,耐粗鲁操作性差、维修复杂,以后要加以改进。发现早已退役的“猎豹”防空坦克在对空探测和对低空飞行小目标的摧毁方面其实挺好用而且弹药便宜,今后说不定会重新恢复现役,或者研发类似的自行小口径防空炮。北约各国广泛装备的主力装甲车现在全部来到乌克兰,进行防护能力实战检验。当然,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好用的武器装备,比如一直被看不起的海马斯,如今大放异彩,而“哈姆”反辐射导弹和“神剑”制导炮弹则证明了自己在战场上的重要价值。乌克兰战场上发生的战例,对今后北约国家作战能力的提升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公允地说,海马斯、哈姆、神剑都并非北约武库里顶尖水平的武器装备。但即便如此,拿到乌克兰依然是毁天灭地的存在。如果北约面临下一场战争,他们还会拿出什么神秘武器来改变战争进程,没人能够预料。

这些还都是皮毛。北约真正的加强在于,通过各国特别是美国为主的援助行动,树立了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坚决对抗外部威胁的信心,培养和锻炼了协同一致摧毁外部威胁的能力。并且经过9个月的战争,再次确立了美国在北约内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法、德试图主导,吹了多年的欧洲军事自主化进程,到今年彻底破产。欧洲中小国家清楚地看到,欧洲本土领头羊们不愿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遭受安全威胁的国家输出安全感。法国仅有76辆凯撒自行火炮,为了援助乌克兰,把原本部署在非洲的都撤回了本土;法国陆军库存的弹药仅能在高密度作战下支持3天;德国曾经拥有2000多辆的豹2坦克如今仅剩300多辆,当乌克兰急需主战坦克时却迟迟不能提供。这些国家现在都明白了真打仗时谁才是真正靠得住的盟友。波兰已经采购了100辆海马斯和400辆全新美制M1A1和200辆二手货,说明了这些国家的选择。

综上,北约仅仅花了300亿美元的直接军事援助,就把俄军打残,还练了兵,并且没死一个军人,更没死一个平民。能说俄罗斯单挑了北约吗?俄军今年的战争,本质上并不像简体中文网络里那些没脑子的人说的是什么单挑整个西方,纯属一群无能之辈打了一场荒腔走板的仗。

图片
请叫我小靠,也可以叫我告非
一个说真话,说人话的作者

说实在的,战略博弈是一场非常需要耐心和专注的游戏。美国作为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在战略对抗方面花费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专注。这毕竟是第一个引爆原子弹的国家,是第一个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对待这样一个国家要有起码的尊重,不要整天美国崩溃,北约脑死地乱喊。人家全力以赴的东西我们简中网络里那些没脑子的人以为是乱搞、以为是花架子,其实人家是有套路的,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成本高昂的尝试后才确立下来的。所以不要随意讥讽。在军事、政治和外交领域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大的搞笑行为就是不顾一切地渲染和高估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却视而不见甚至恣意抹黑对方与之完全对等甚至高高凌驾于其上的同样的能力和优势。颇有我家的银子是银子,你家的银子是草纸的豪迈与自信。殊不知这样的态度是可笑的,或者至少是浅薄的。要记住那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俄罗斯今年深陷乌克兰战争的漩涡,恰恰是由于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人类历史上至今还从未有过陆权国家挑战海权国家胜利的先例,以一国之后发抢占别国一两百年先发的优势,其中要投入的资源远非常人可以想像。俄罗斯却如此轻慢地开始了这个过程。至今他们已经,并且还将付出重大的代价,他们最终肯定将一无所得,并连仅剩下的一点骄傲,也输个精光。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