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杨智慧:宅家时光,网课收获寥寥,我大胆提议……

 书韵闲话 2022-11-20 发布于湖南

又一轮疫情来袭,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中高风险区进一步精准,按下暂停键、管控、封控、静默……中国的新词新语在不断创造着,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学校里,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轮番上阵成为常态,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函授生”“电大生”“网大生”,生生不息,波及中小学生。

家长焦虑,学生焦虑,老师焦虑,社会更焦虑,但又别无选择,无可奈何,这也是谁都始料未及的!

这些日子,“停课不停学”的口号,又开始在疯狂喊起来,各地被迫线上的师生们闻风而动。尽管教育部一再强调,不得网络实施新授课,但有些学校、有些老师满怀崇高的教育理想,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忙里偷闲,闲里偷忙,五花八门的网课纷纷上线。

关于网课,大约的确是掩耳盗铃的了,牺牲着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眼睛的健康,反正中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近视眼,再多几个瞎子,也是无所谓的,亮晃晃的一片,汇成光亮的世界,似乎更折射出中国特色。

关于网课,我不敢再多说什么,我是觉得其意义不大的,2020年的那个春天,两个多月,网来网去,瞎了眼睛,复课后,一切还是重头再来,高考被迫推迟,双休改成单休,暑假延期,大有把失去的课补起来之势,网住了什么,大家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经过线上课堂的反复实践,得出了一个真理:线下的教学和教师永远不会消失,并且是任何日新月异科技无法代替的。在此,我想来一个网课话题的选择题,调查民意:

而今,我们的学校又被迫宅家线上了,真不知道,何日师生才能在校园的重逢?

有时候,我想,我们也该要好好静下来了,这是上苍给我们人类的一次静心机会!

由于平常工作太忙碌,太辛苦,太累了,我曾多次玄想我的退休生活,甚至装点得像粉红色的梦了:可以废除闹钟的打扰,不需要按点上下班,甚至餐宿,一切可以我行我素,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似乎便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七八点起床,做饭,吃饭,一晃一荡,就十一点了,接着读读书,玩玩公众号,打打电话,睡睡午觉,又做饭吃饭,刷刷手机,读读书,一天就过去了。遇到失眠的日子,躺在床上,刷手机,读读书,听听学习强国。如此往复,暗无天日,天昏地暗,单调,慵懒,倒也自在!

原来预设的,退休以后,多读书,多写字,把平常因为忙碌而失去的朝花夕拾起来,好好打理我的“书韵闲话”,都似乎成了梦幻泡影。

原来,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需要自律力,自控力,意志力。

我自觉是一个意志力比较强的人,尚且如此,众多宅家的孩子将如何呢?怪不得,许多家长号称要被家里的“神兽”们弄疯了!

其实,我们都应该要放下许多东西。这三年疫情肆虐,应该让我们更加深深地懂得:人世间,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对于那些主张把静默期间过得紧张兮兮的家长、老师、孩子,我一直不敢苟同。我觉得,宅家时光,不是用来反超的,而是用来积累和反思的。我甚至提议,停掉那些意义不大、吃亏不讨好的所谓“网课”,停止那些按着课表上下课的机械网上课堂,做点有意义的修行吧!

中国的学生向来讲究竞争,争高分,争做一等人,争考一流学校!

我们那个年代,高校录取率特别低,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举,绝大多数孩子,被挤落下桥,或选择放弃。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没有运气过桥的人,人生并不比我们这些所谓侥幸过了独木桥的人过得差,甚至大多比我们过得更加幸福和安康!这倒是实实在在的大真话!

而今,高校招生一扩再扩,家家户户都是大学生,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随便可读。但就是难有真正的读书人,文凭越来越高,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岂曰无书?与子同题!刷题,刷题,刷题!刷题就是硬道理!书读的少,功课做的多,旁及其他的更少了!

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们,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地摊上,摆着的是培根、叔本华、康德、弗洛伊德、罗素、洛克、马斯洛、尼采以及各类心理学、文学等书籍,甚至马列原著,不分专业,不分年级,同学们白天抢着读,晚上参加卧谈会,不然,你就会out了!

而今的大学生们呢?据我了解,考这证那证的多,读功课书的多,读这些杂书的就是另类了!哪里还有“卧谈”的天地?

学生们不读书,真成了中国特色之一。并且越来越甚,如果哪位老师,还不与时俱进,不倡导拿高分,而倡导读书,也便一同打入“另册”!

这是一个是骡子是马,拿分数出来遛一遛的时代!

分数之后呢,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是否已经一无所有?

我相信,人生不是处处以分数论英雄的。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精神上的食粮?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加理性思考的大脑?

我想建议,孩子们,趁这个难得的宅家时光,看看《业内人士》《人间世》《生命时速》《病毒猎人》《未至之境》《四季中国》《蓝色星球》《冰冻星球》《神奇的月球》《熊猫总动员》《历史那些事》《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水果传》《食品加工厂》《非典十年祭》《非自然死亡》等纪录片或电影吧!

我也建议,孩子们,趁这个难得的宅家时光,多听听来自中国文化的声音,可以点击呆了 |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解读音频视频怎么都在这里?这里有中国诗词大会的荟萃,这里有百家讲坛的大师,这里有蒋勋说红楼的风采,这里有集千古智慧的国学精粹,这里有中小学必背篇目的诵读,这里有四大名著的视听之娱,这里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风云……

我还建议,孩子们,趁这个难得的宅家时光,多读读家里摆放在书架上布满灰尘的书,可以点击暑假天读书天,读不?读!好书来袭……。这是我2016年给高中生开的书单,这些书,我都读过,我也认为适合高中生读,很多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读过这些书,获益匪浅。喜欢阅读的初中生,也可以试试。隆重推荐的还是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和李洪涛的《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高品位,高风格,可惜《精神的雕像》没有正版了,网上盗版都难得买到。

我更建议,孩子们,趁这个难得的宅家时光,写写日记。学会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作者对话,自己与大师对话,自己与生活对话,自己与社会对话,自己与人类对话,自己与大自然对话,当然,自己也与疫情对话……这些文字,便是你心灵里最真实的东西,不含陈杂,才弥足珍贵。多年后,你会发现,你这些文字便是你或者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鲁迅不喜爱他的爷爷,北迁之时,要弟弟烧了爷爷所有日记,三天三夜才烧熄,但周氏兄弟一辈子都把爷爷写日记的习惯保留下来了,唯有如此,才有伟大的周氏兄弟,当然包括恨爷爷的鲁迅!

我再建议,孩子们,趁这个难得的宅家时光,练练字吧。字是一个人的招牌,尽管电脑开始逐步取代手写,但你的作业本,你的试卷,都留着你文字的痕迹。可以说,高考的高分试卷,字迹必是最工整的,字好遮百丑,这是阅卷老师公开的秘密。你不是天天盯着高分吗?何不趁这个时候,不冷不热,练练字呢?等到云开日出,你又可以持笔纵横了!小学生可以练习软笔书法,硬笔楷书,初中生可以硬笔楷书,高中生可以专攻硬笔行楷了。硬笔行楷是驰骋考场又快又好的标配。努力吧,这或许也帮你涨着分!

我郑重建议,孩子们,你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年代,生命第一,不出门,不聚会,配合政府抗疫行动,是第一要着。勤做家务,做饭做菜拖地洗碗,帮父母减轻负担,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合理学习,充实你的大脑,这些也是你应该做到的。倘能如此,你就无愧于这个宅家时光,更无愧于那些抗疫前线的英雄们!

高三、初三的孩子们,你也要沉住气,中考、高考还远着呢!知识和能力不是这几天积累起来的,也不会在这几天丢失。

静默时光,“停课不停学”,“课”是什么?“学”又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和孩子要反思的问题,不要简单狭隘化,不要过于功利。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一切都只不过如此,顺从自然,身心愉悦,读读写写画画玩玩,惬意就好!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厚积薄发,学问之理。

窗外,阳光明媚,透过窗户,丝丝缕缕,洒在我的键盘上,和煦,温馨。

宅在书房,随心写字,不能不说是一种久违的浪漫与幸福!

新冠历四年了,人们与新冠作斗争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疫”线将士们在为我们创造着胜利的前景,宅家时光是短暂的,但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丰满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