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临床中观察到一个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就是,很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11-20 发布于甘肃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临床中观察到一个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就是,很多“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得病初始,即以咽喉的剧烈疼痛,以及咽喉瘙痒为主诉,部分伴有流涕,鼻塞,发烧,部分患者中、后期会出现咳嗽。往往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都群体出现了上述症状,然后同时来就诊。
乍一看,这类患者的症状与奥密克戎的症状非常相似,但是核酸检测下来,结果多为阴性。
这种现象用中医很好解释,因为中医是用整体观分析问题,认为致病的是“气”。
《温疫论· 杂气论》是这样说的:“大约病遍于一方,沿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而“疫气者,亦杂气之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疬气。”
我们不能把中医整体观视野下的“气”,与西医还原论视野下的“某一个具体的病毒变异体”相等同。中医是用动态的、整体的视角去看问题。
我在这儿提出一个假说,就是由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因,部分性质相似的病原体会互相影响,最终汇成“病遍于一方”的“杂气”,杂气流行导致的症状不重,则称之为“微疫”,若症状严重,则称之为“疫气”。
用现代医学解释,可能的原因是病毒之间的基因重组,这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宿主细胞后,病毒的遗传信息发生交换,产生了与亲代差异很大的可遗传后代的一种现象。例如冠状病毒就是一种非常容易基因重组的病毒,其基因组约有高达25%的重组频率。频繁的基因重组,会导致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的流行病原体具有症状趋同性。
说了现象,那么就从中医的角度谈谈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这类症候,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相应采取不同治法。相应的,若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需要采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
这类症候,从临床看,多是温邪袭表,外邪侵袭,火热邪毒搏结喉核所致,主诉是咽痛,一般来说,会用到桔梗汤加减。《张氏医通》云:桔梗汤,咽痛不瘥,及风热肺气不行,喘咳中介介如梗状,肺痿肺痈初起,并得服之。桔梗汤,就是桔梗加甘草。当然仅仅用桔梗汤是远远不够的。江部洋一郎认为,从口鼻而入的温邪在入侵到鼻、咽喉、胸时可用薄荷,淡豆豉、荆芥加强肺的宣散作用,用牛蒡子肃降,清咽利喉,用淡竹叶清胸、喉中热,用芦根预防伤津。但是从临床实践看,只用上述中药依然不够,还需要加上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玄参清热凉血,马勃、蝉蜕利咽,伴有发热者,加柴胡疏散退热。
如果不擅加减者,直接用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也是可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