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爱卿派往山西筹建新军,因非科班出身受歧视,一仗之后让人刮目相看

 兰州家长 2022-11-20 发布于甘肃

抗战全面爆发后,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接受我党的建议,在他辖下的山西合作组建一支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这支名义上归属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山西军队系统,实际上是我党领导的部队。当时他们的班以上军事主官由阎锡山部委派,而政工干部则由我党派去的地下党员(红军干部)担任。

文章图片1

当年,他就是受我党派遣到山西筹建新军的干部之一。

当时,在新组建的山西新军队伍中,那些担任军事主官的人,大都是什么“讲武堂”、什么“军官学校”毕业的,他们都非常歧视我党派来的红军政工干部,认为他们只会耍耍嘴皮子的,都是指挥不了打仗。

所以,他也因此受到歧视,然而他率部与日军打了一仗之后,创造了记录,让人刮目相看。接下来,就和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他叫蔡爱卿,是湖南岳阳人,15岁参加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虽然他当红军时年纪小,但他却以勇猛作战而著称,在长征中他参加了强渡北盘江、夺取娄山关等战斗,因此他也先后担任了红三军团第四师九团排长、十一团七连连长和指导员等职务。当他到被组织派往山西筹建新军时,他已经升任为团参谋长了。

文章图片2

他被派到山西筹建新军时,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是不能大明大方地进行的。所以,他先是伪装成国民党掉队的伤兵,来到新军后,因没有与我党负责新军的薄公取得联系,就做了一段时间的伙夫。

有一天,薄公来到他所在的食堂用餐时见到了蔡爱卿,当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就安排他到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任中队长。然而这一决定让新军中的很多人不服,特别是阎锡山部派来的那些军官们更是质疑:一个伙夫能指挥打仗吗?

蔡爱卿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决心好好练兵,用实际行动让那些质疑他的人们刮目相看。

1937年12月,蔡爱卿挑选了37名学生兵到平遥至祁县一带开展实地训练,某日,他们得知有一队日本骑兵小队要经过祁县五里村。蔡爱卿心想,这真是个好机会。于是,他立即命令这37个学生兵埋伏在五里村的一个破庙里,等待日本骑兵的到来。

文章图片3

一会儿,日军骑兵小队趾高气扬地进入他们的埋伏圈,随着蔡爱卿的一声令下,步枪、机枪、手榴弹纷纷向敌人招呼过去,日骑兵小队长不明白怎么回事就是命归黄泉,其他一些骑兵也死的死伤的伤,走得慢的骑兵发现情况不妙之后,也都一逃了之。这次伏击战,就这样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

五里村的战斗成果尽管不大,但却是在山西境内与日军交战的第一仗,可以说是创造了记录。这一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了阎锡山派来的那些出身于旧军校的军官们,鼓舞新军将士们的斗志。

此后不久,蔡爱卿升任为决死一纵队大队长。1939年冬,因阎锡山配合老蒋发动“十二月政变”,蔡爱卿便率部摆脱阎锡山的控制归建八路军,成为八路军太岳军区第38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正太、榆辽、沁源县等战役。

文章图片4

抗战胜利后,蔡爱卿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副旅长,第9纵队25旅旅长,中原豫西军区2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旅长。1955年,蔡爱卿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3月去世,后来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