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中国剪纸由山西剪纸牵头,河北、重庆等14个省区市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广灵县剪纸作为中国剪纸项目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市区多达56个剪纸项目,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名剪纸艺人成为国家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山西省分别有4个项目和1名艺人,分别是广灵染色剪纸、中阳剪纸、静乐剪纸、太原剪纸;中阳县剪纸艺人王计汝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山西剪纸的基本情况吧。 1、 广灵染色剪纸:2008年第二批入选。 初唐时已具雏形,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沿袭至今。主要采用刀刻染色技法制作,前后需经过设计图样、熏、刻、剪、染等多道工序,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四大伟人像》被中组部收藏,《魅力山西》百米长卷作品,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 ![]() ![]() 2、 中阳剪纸:2006年首批入选。 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主要创作者是中阳农村劳动妇女,靠代代母女相传,婆媳相传,口耳相传,手剪相传,相对稳定。中阳剪纸既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又较好地保留秦汉古朴风格。 2014年《中阳剪纸初级教程》进入中小学课堂。现年75岁的王计汝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 ![]() ![]() 3、 静乐剪纸:2014年第四批入选。 始于汉代,种类主要有墙花和窗花两大类,内容有民间传说、生活场景写照、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自然风景等多种艺术题材。静乐剪纸风格粗犷豪放,洋溢着黄土高原芬芳的泥土气息。 作品《姥爷送外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 ![]() 4、 太原剪纸:2021年第五批入选。 唐诗“剪彩为人起晋风”“巧剪桐叶照窗纱”等就是赞美太原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也有南方剪纸的纤秀,给人含蓄自然之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