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绍城:认为素描阻碍中国画创作的观点很片面

 Zhanggx 2022-11-20 发布于上海

■王玉珏《冉冉》。

■罗玉鑫《和光》。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

■费申素描。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张绍城

人物介绍

广州画院名誉院长

“这是个伪命题。”对于既在油画领域有探索成果,也深耕中国画创作多年的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张绍城来说,认为素描阻碍中国画创作的观点十分片面,甚至“没实际意义”。他告诉收藏周刊记者,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而在他看来,认为素描妨碍创作的,那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是中国画功底也不好的人。

01

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没错

收藏周刊:中国画是否需要素描的话题一直此起彼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绍城: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没有实际意义。

收藏周刊:为什么这么说?

张绍城:因为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讨论了。在宏观的角度看,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没错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五个门类,把素描作为基础,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是有效的。把素描作为基础,并非要求一定要把所有画种都要画成有明有暗,油画的素描和国画的素描有区别,但并非完全不同。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画国画的人,将对象画得像油画一样逼真,在工笔画里就很常见,比如罗寒蕾、罗玉鑫等,她们的素描基础都很好。

至于写意画里,对素描的取舍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根据每个人的风格倾向而定的。取决于个人舍弃对象的真实性,要舍弃多少的问题。这像学习骑自行车,初学的时候,双手要扶好,学会了之后,可以放开一只手或者两只手都放开,这个取决于掌握的技术高低问题。

收藏周刊:如果没有素描,绘画又会如何?

张绍城:那就画什么都会很费劲,无论画人物还是动物,就是画只猫狗都会很费劲。

02

趁年轻努力学习素描基础

收藏周刊:古时候的画家是怎么解决造型问题的?

张绍城:古代的画家通常是通过临摹,熟记相关的题材动作。但古代师徒传承的方式,成材率是极低的,现在的美术教育的成材率就高得多,虽然达不到齐白石的水平,但全国这么多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描绘对象的能力,有很多人都能达到齐白石青少年时期的水平。至于以后能否成为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师,还有很多左右的因素。要成为中国画的画家,除了素描,还应该要具备篆刻、书法、诗词等修养,还要有毛笔的把控能力和临摹古代的优秀作品,掌握先辈们的笔墨技巧等。

不能说有素描就可以画好中国画,但没有素描,则会很费力。素描,是训练画家描绘对象的能力,用铅笔单色去塑造对象的能力,同时也训练整体感。我读了四年的美院附中,素描训练从静物到石膏像再到人物,实际上这不是真的只训练我们复制对象,而是训练掌握全局的能力,例如经营位置、主次关系,还有从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等,这些对不同的画种都有用。

收藏周刊:您说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争论,他们争论的点在哪里?

张绍城:主要还是对素描的取舍问题。60年代广州美院国画系,基本是推崇前苏联时期费申、德国康勃夫等结构性素描,当时就引导国画系的学生不要把素描画成大明大暗,光线相对温和,明暗程度刻意压缩,这跟蒋兆和时期把人的脸部明暗画得比较明显的素描不一样。我记得临近毕业的时候,由于当时没有画册,有人翻晒一套费申素描的作品照片,我们都想去冲洗一套,拥有的人都如获至宝。

速写也算素描的一种,它也是训练画家捕捉对象的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创作的时候就可以完全不依赖对象,想到什么内容就可以画什么。这种能力就得益于素描的训练。所以,我希望那些年轻的画家,不要受这种否定素描价值的议论的干扰,趁年轻努力学习素描基础。

03

对黄宾虹的评价不是纯客观的研究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为什么这个话题一直备受争议?

张绍城:很多人会列举一些没有画过素描也能成为大师的例子。例如黄宾虹、齐白石。但我可能会反过来问,很多人画得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画素描。我认为素描有价值,并非完全按照素描的明暗画法去创作,而是保证基本的造型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舍弃一些技巧,从而进入自己追求的艺术境界,类似“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收藏周刊:您刚刚提到黄宾虹是一位没有学过素描的大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他的作品?

张绍城:黄宾虹现在被一些人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忽略了他的缺点,这是一个误区。黄宾虹舍弃对象,笔墨确实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应该研究一下,为什么他在当年不被大家所认可?到底是他的艺术曲高和寡,还是过于极端?过于极端,能接受的人自然就少。例如他后期的作品黑黑的,接受的人就不多,而且又并非黑得厚重,形象太模糊,这样的追求就比较脱离群众,包括相当多有学识的人。相反,同样画得黑的李可染就不一样,李可染是学过素描的,而且还在中央美院任教。他的画就很受素描影响,讲究层次,但并非完全照搬对象,接受的人比较多,不会像黄宾虹那样被冷落了多年后才被慢慢接受。假设现在再有一个人走黄宾虹那样的风格,一样不会获得社会各界的接受。只不过他有时代、历史、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特殊性。有一种现象,对黄宾虹的评价不是纯客观的研究,而是有意无意的抬高,反过来就贬低其他紧跟时代、表现时代的画家,并认为只有黄宾虹这样的才算大师,而后一种就认为格调不高,这种观点流行了二三十年。

收藏周刊:为何会出现一种“素描阻碍中国画创作”的观点?

张绍城:这样的观点是偏激的。素描基础好,根本不会妨碍创作的。认为素描妨碍创作的,那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是中国画功底也不好的人。我认为,素描功底好的人,反而对毛笔更有把握能力。至于有些画家画的画跟西画接近,这个问题不应该归咎于素描,正因为他们素描画得不好,甚至缺乏审美判断,才有这样的倾向,更不能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说“学国画不应画素描”。

04

以有素描因素而论 格调的观点是片面的

收藏周刊:不少人认为有素描影子的画比没有的格调要低。

张绍城:这确实是存在多年的一种论调。岭南画派普遍会有素描的痕迹,例如黎雄才的山水和陆俨少的山水相比,那么,前者就有明显的素描关系,所以他的山水画比较接近对象,而后者的山水则距离对象比较远。他们各有不同的受众。就像吃辣椒,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不能吃,总不能说吃辣椒就如何好,不吃就不行。这种以有素描因素而论格调的观点,是片面的。

现在不少北方的理论家看到广东的中国画作品,普遍比较意外:为何现在这里的画家都不画岭南画派(的风格)了?他们不少都认为现在的年轻画家应该继续延续岭南画派的脉络探索,这样才能跟全国的画家拉开距离。这个问题值得广东的年轻一代深思。

收藏周刊:岭南画派的哪些方面首先值得这一代画家延续?

张绍城:岭南画派是直追宋画的,这一点跟北方画家追随元以后的作品不同。宋代的山水画讲究空间层次和虚实,但北方画家不少是离开对象,不讲究空间虚实,而仅侧重于笔墨。

收藏周刊:您认为现在不少的广东年轻画家不再延续岭南画派的传统,那他们在探索什么方向?

张绍城:我们现在的国画家在全国美展上,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尚涛、王玉珏、万小宁、梁如洁、方向、安林等画家获得重要奖项,在全国引起较大影响。2000年之后就很少见了,令人慨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