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演天地】方锦龙的创意与行动(二)——寻找丢失的那根“弦”

 CZi5 2022-11-20 发布于河北

编者语

方锦龙从艺40余年,出访逾51个国家,以多元、创新方式展现传统音乐魅力,被誉为“以无法为有法,惟独秀于诸家”的传统文化守望者。他根据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五弦琵琶,把我国失传千年的“乐器之王”成功恢复和改良成符合当今审美的当代五弦琵琶。“玩转”上百种中外民族乐器的他终于续上了琵琶失传千年的第五根弦,续上的真的仅仅只是这根弦吗,听方锦龙老师怎么讲。


文字整理:陆绍红




1985年,方锦龙去日本参加由四个国家举办的“丝绸之路音乐会”,首次看到奈良正仓院里收藏着一把唐代的五弦琵琶,那是唯一一把中国古代五弦琵琶,是唐玄宗赠与圣武天皇的国礼,一直被日本天皇家族视为代代相传的国宝级文物。这把琵琶用材考究制作精良——背面是小叶紫檀镶嵌螺钿,前面是一带一路的风情。

图片

弹了多年四弦琵琶的方锦龙很震惊,查遍资料才了解,这是起源于印度、成熟于波斯的乐器,曾随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在唐代短暂兴起,又迅速消失于宋代。而流传至今的,只有简化的四弦琵琶。此后,他一心想复制五弦琵琶。演出的间隙,他在各地寻找演奏家、历史学家、画家、博物馆馆长和制琴师傅,一边请教一边搜集案头资料,再自己动手画图纸。但多数制琴师傅都告诉他,四根弦才能对称,五根弦太奇怪了,没法做。

图片

最后,他在江苏常州碰到一位师傅,愿意尝试。他和方锦龙商量,先在原有的四弦琵琶基础上,把音腔做大一些,再加上一根弦。略显粗糙的制作成了一个雏形,方锦龙接着上手来试验曲子的弹奏。他考虑的是,要把唐代“中西混血”的五弦琵琶跟现代的四弦琵琶优点结合,成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乐器,才能顺势发展。
花费了五年,他改进又推翻,复制的五弦琵琶才基本定型。这音域比四弦琵琶多了五度低音,有丰富的层次。这其间,国内第一位破译唐代古乐谱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栋也曾帮助过方锦龙。在他演奏古乐谱之后,方锦龙才发现,五弦琵琶有很多种,并不都是一样的。
方锦龙又去研究了敦煌壁画中的琵琶造型,发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于是,他又在琴头的设计上,增加了曲项、直项、龙头、凤尾等十多种造型,历经多年,终于续上了失传千年的那个弦。

图片



我在前人的基础上,终于把延伸琵琶生命力的这根弦续上了......

中西乐器不分高下,不论贵贱,和而不同才是人类民运共同体最好的体现。

——方锦龙


图片
图片

栏目主持:嘉琦、绍红

美编:陆绍红


人物介绍

图片

方锦龙,安徽安庆人,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创立者,民族音乐品牌“方锦龙·深圳(福田)民族民间音乐周”创始人、艺术总监。他根据现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五弦琵琶,成功复原了失传千年的“乐器之王”、并改良成符合当今审美的当代五弦琵琶;从艺40余年出访了逾五十个国家,多次在国内外舞台上以多元创新方式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掀起现象级全民话题,被誉为“以无法为有法,惟独秀于诸家”的传统文化守望者。方锦龙以传统国乐接轨流行音乐,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认知传统文化、爱上民族音乐。《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文章《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充分肯定、赞扬了方锦龙等一批民族艺术家为推进传统艺术的“破圈”而做出的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