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是莫扎特作于1788年的作品,这是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其人生最伟大的三部交响曲中的一部。 ![]() 莫扎特第39交响曲(伦纳德·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1985) 该曲还被人们尊称为“天鹅之歌”,以表达对这部作品以及莫扎特本人的仰慕之情。作品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那自始自终都贯穿了舞蹈性的节奏与旋律,表达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自身的乐观主义精神。 乐曲赏析 作品包括四个乐章,采取了“奏鸣曲—交响套曲”的结构原则: 第一乐章,降E大调,奏鸣曲式。 序奏以乐队演奏和声句开始,之后长笛奏小八分音符音型,弦乐优美应答。呈现部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现,圆号与低音管与之应答,然后转由大提琴承接演奏,木管应答。 第二主题转入降B大调,拥有两个相互对照而优美的主题,其先由小提琴与木管,大提琴伴奏,再以弦乐表现。 呈现部结尾极短,经过反复之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以第二主题及其前后出现的乐句为材料,然后又以原型进入再现部。 第二乐章,降A大调,行板。 这个如歌的乐章充满沉思冥想,优美而安详,表现出了慢速进行曲的特点。 第一主题反复出现相当于副主题的旋律,最初主题出现,反复,加入新乐念,开头主题再出现,然后进入第二主题部,第二主题为降E大调。 这个乐章没有发展部,直接进入再现部,直接按原型再现,以各种主题为材料形成终结部。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小快板。朝气蓬勃,是作者最著名的小步舞曲之一,令人联想起第一乐章节庆式的欢乐。 第四乐章 快板,典型的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明显是海顿式的,活泼的开始主题轻轻奏出,然后由全奏大声重复,充满了机智、幽默的情趣,是一幅生气勃勃的民间欢乐场面的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