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当日 神武门外的花牌楼门洞上镶嵌着“故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20 发布于北京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当日。神武门外的花牌楼门洞上镶嵌着“故宫博物院”匾额,那此匾额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此匾额出自李石曾之手。其实,李石曾并不是书法家,只是随手为故宫博物院写了五个大字,便成为了一段传奇。

虽然李石曾并不怎么出名,但他的父亲李鸿藻却是晚清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其在晚清政坛上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李鸿章。

每当提到'李鸿藻'这个名字,就很容易跟李鸿章弄混,要么就误以为是李鸿章的同族亲兄弟。

然而,李鸿藻和李鸿章虽都在朝为官,且都位高权重,但两人一个是河北人,一个是安徽人,不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两人还是朝中的死对头,互相看不上眼,水火不容。

李鸿藻,河北保定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熟读儒家经典,且过目不忘。年仅17岁时就考上了秀才,不到23岁就高中进士,此后历任多地学官。

当然,李鸿藻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被咸丰皇帝选为了载淳的老师,而载淳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

作为帝师,李鸿藻自然是备受宠幸。在同治皇帝登基不久后,李鸿藻就被提拔为了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飞黄腾达。

不过,李鸿藻是典型的学者,一直都是当学管,并没有政治经验,治国理政之道都是从四书五经所学而来,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清流党领袖。

可晚清形势极其混乱,各种内忧外患铺面而来,李鸿章等人就是典型的'洋务派',因此与清流派的李鸿藻势不两立。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导致甲午战争全线溃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而言李鸿藻一怒之下,便走奏请光绪皇帝诛杀李鸿章,一心想要置李鸿章于死地,甚至还坚决反对《马关条约》生效。

遗憾的是,李鸿藻并没有拿捏住李鸿章,只能任由其恣意妄为,甚至还多次因为弹劾权倾朝野的李鸿章被贬。

当然,作为三朝元老,李鸿藻并不是腐朽不化的尸位素餐者。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后,清廷一直打算重新修葺圆明园。尤其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曾多次提议重修圆明园。

面对这种情况,其他大臣都闷不吭声,只有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李鸿藻站了出来,直言此时理应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不应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经过李鸿藻的再三劝谏,慈禧太后终于打消了重修圆明园的念头,最终圆明园没有重新修建。

在五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李鸿藻为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则是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公元1877年,左宗棠万历远征,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大片土地,只有伊犁还在沙俄手上。

一年后,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完颜崇厚出使沙俄,商讨伊犁问题。可出人意料的是,完颜崇厚却擅作主张与俄国签订了《里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伊犁以外的大片领土。

而这位完颜崇厚,则是李鸿章一派的人。李鸿藻闻讯勃然大怒,当即弹劾李鸿章用人不当,又马不停蹄地请求朝廷重新派使者前往沙俄。

在李鸿藻等人的据理力争之下,朝廷最终将完颜崇厚革职入狱,紧接着又迅速派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前往沙俄。

在长达半年的据理力争之下,清政府与俄方重新签订了《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了上万平方公里土地。

李鸿章属于典型的主和派,而李鸿藻则坚持誓死不讲和,每当李鸿章有讲和论调时,李鸿藻都给毫不客气地上书弹劾李鸿章。即使是多次因此被贬,李鸿藻依旧生龙活虎。

李鸿藻这一生,最是敬佩左宗棠。左宗棠病逝后,李鸿藻将杜甫的两句诗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来纪念左宗棠的丰功伟绩,当真是高明极了。

不仅如此,李鸿藻还在慈禧太后处,请了将近长达六年的假期,理由大都是守丧之类,因此李鸿藻算是清朝历史上享受带薪休假时间最长的重臣了。

直到公元1897年,李鸿藻因病请求退休。不久之后,李鸿藻病情加重,光绪皇帝还专门派御医前去医治。后来终究是无力回天,最终在老家病逝,享年78岁。

光绪皇帝为了追忆李鸿藻,还赠予了李鸿藻文官的最高谥号'文正',追封为了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要知道,满清近300年间,只有八位大臣有'文正'的谥号,就连李鸿藻的死对头李鸿藻终其一生都没有获得这一称号。

李鸿藻共生有三子,长子不幸早夭 次子平平无奇,唯独小儿子李石曾却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不仅如此,李石曾还是勤工俭学的最终发起倡导者,积极组织和发动赴罚勤工俭学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石曾还参加了辛亥革命,并且担任过故宫博物院的首任理事长。

虽然李石曾的书法并不出名,但其书法功底并不差。李石曾所写的'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雄浑大气,厚重沉稳,神似颜真卿书法真迹。

不过,如今挂在故宫博物院北门神武门上的匾牌,则是出自郭沫若之手,供中外游客欣赏。#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