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玉不雕还是玉不琢不成器?籽料巧雕“一叶知秋”的秋意斑驳!

 ldtsg1957 2022-11-20 发布于四川

和田籽料一般都是玩料不雕,做料雕刻。但很多小原籽都是介于玩料与做料之间,这就让玩家多少有点踌躇。

今天分享的藏品“一叶知秋”,就是这样一颗“半玩半籽”的小原籽,看苏工‬技法‬如何‬化解‬“雕与不雕‬”的‬难题‬。

名称:一叶知秋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20.5g

尺寸:39*30*10mm

这件藏品由一颗和田黄沁小独籽巧雕而成,原籽明黄亮气,色调饱满,细密温润,玉质柔和。

过灯微有结构,油性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脂粉感。老熟度与糯性极佳,属于比较难得的天然满黄沁料。

雕刻构图方面也非常具有特点。由于原籽的品相出色,所以选择用苏工的浮雕工艺,通过十分简约的线条勾勒出叶子的图案。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原籽的完整性,将这颗黄沁小籽的玉质充分展现出来。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藏友觉得奇怪,既然原籽如此完美,为什么不直接盘玩,而是要选择进行雕刻呢?

事实上,这颗黄沁小籽虽然籽形完整,一气呵成,无绺无裂,不见僵棉,但却仍未逃过天然黄沁籽料的通病。

在小籽的正反两面,原籽毛孔内部都出现了窜脏的现象。虽然只分布于表面,但却仍然让人心有不甘。

窜脏情况在沁色料里十分常见,而且经常是从外向里层层延伸。最糟的情况甚至会变成“火龙果”,像这种仅停留在毛孔中的已经是万幸了。

也正因如此,苏工玉雕师才会选择用浮雕这种“表面功夫”,来处理这浅浅一层的微小毛病。

而“一叶知秋”这个主题的选择,也的确足够应景。也许对于籽料原石来说,这部分窜脏是个瑕疵。但是在枫叶之上,就成了秋意斑驳。

经常有藏友感到好奇,和田玉最疯狂的二十年里,为什么是原本边缘化的苏工大行其道,几乎变成了一家独大?

要知道中国玉雕的四大流派,可是北工、南工、海派,以及扬州工,而苏工不过是扬州工的一个“小兄弟”。

这正是因为苏工擅长借型巧雕、用皮俏色,总能将原石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并且巧妙掩盖住瑕疵与缺陷。

现代人在赏玉、玩玉上,特别注重藏品的天赋自然,所以也更加偏好“无为而治”。与苏工飘逸随性,写意简约的风格可谓不谋而合。

拿这件藏品来说,即使出于掩盖窜脏的目的,苏工仍然保留了原籽的天然毛孔,打磨抛光都处理得极为谨慎。

比起切割或打磨得简单粗暴,苏工更喜欢用写意的手法来传递寓意与价值。

在保持原籽完整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籽料的品相与可玩性,也许就是这类“半玩半做”料的最佳选择。

能将原籽存在的小瑕疵巧妙化解,甚至将这些天然的“不完美”,变成玉雕作品的特点与亮点,就是苏工在籽料雕刻上最独到的功夫了。

也许在苏工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缺陷瑕疵,也不会分什么做料、玩料。

有的只是会不会用,或者怎么用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