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晚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速记公益活动的组织及个人经历简介》 本讲,我分三部分介绍—— 第一,速记公益活动的组织概括简介 第二,个人经历简介。分二部分介绍: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二、看今朝速符奏凯歌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速记实践活动的《概况介绍》: 《中国速记百年史》是这样介绍的—— 该书第369页第十五节的《江苏省徐州市速记速算学会》里写道:“1988.12.江苏省以徐州市第五职业中学速记培训班及徐州东郊大庙分班部分结业学员为主,成立了徐州市速记研究组。郭景斌斌任组长,李文俊任副组长,……1994.6.1,徐州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徐州市速记速算学会。1994.6.26.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各级领导及会员代表近百人。首批登记会员240人……李文俊为副秘书长。聘请唐亚伟、张云生为名誉会长。理事共17人。” 作为速记兵的一员,为了有效地推广和运用速记,在庆党百年纪念之际,我将有关的速记宣传资料,手写印制成文,以邮件的形式,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重点文物部门进行了发放。此举,纷纷收到了不少上级领导的赞许、好评。其中,徐州市党史办、铜山档案馆直接派员具体指导,并对有关速记资料予以重点收藏(详见以下图片)
就速记而言,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这个速记不错,对革命有用处” 1949年,邓小平在南京时对速记员说“……你们很年轻,要好好干,革命工作很需要你们!” 光明日报曾经发表社论呼吁:“速记有用,应该推广!” 附一 李文俊从事速记活动简历如下: 李文俊,男,1948年10月出生。系老三届高中生。1976年参加北京亚伟速记函授学习,当年毕业。二年后,获徐州地区第一个手写速记速度合格证书。于1992年底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与会论文——《试析速记学的运用与发展》一文获奖并发表。有关学习、应用速记的有关文章曾经多次在北京速记学术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先后在徐州大庙等地区,组织并直接参与了该地区的多种形式的速记学术活动。任徐州大庙地区速记培训部主任。于1998年底,徐州市速记速算学会成立,本人任副秘书长。2020年,本人直接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速记学术交流会,与会论文——《浅议手写速记的运用》在速记论坛公开发表。其中,《速记,我的第二生命》《天道酬勤》等等有关学习速记体会的文章先后在《中国速记网》、《速记论坛》及《今日头条》等多种媒体公开发表。自2020年9月至今,三年不到,本人利用亚伟速记符号抄译党史资料,诸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等计约二百万字。徐州党史办、徐州日报等等多种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有关手写速记资料,铜山档案馆进行专访并直接重点收藏。就此,受到速记同仁及各级领导重视表扬。 本人现属中国民俗协会、中国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徐州市作家学会、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铁血老兵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并获“彭城好人”荣誉称号。
全国第四届速记学术交流会速记元老们的部分题词:  
附件二 有关速记活动信息 1970年7月,我背井离乡,流浪新疆12年之久。于1982年底携家返回故里徐州大庙村。于此期间,我与速记解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新疆期间,作为子女的我,在升学、参军、召工无望的情况下,在茫茫追求人生的海洋里,于1972年底,我报名参加了北京的速记函授学习。当时条件低劣,困境难以想象—— 在匆忙劳累一天之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待家人安眠的空间,我打开课本,开始练习起来。此时此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为了真实地展现当时的处境,便于说明问题,我用当年的几篇随笔来说明吧: 随笔片段之一——《煤油灯下的哭泣》 ……真乃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经过二年的拼搏,北京方面给我寄来了我们徐州地区速记的第一张合格证书。在煤油灯的映射下,闪闪发光——这是我的心血,我的心血啊!在我欣喜若狂之时,我突然听到妻子吭吭叽叽叽的哭泣声,我连忙问:“你,你怎么了?”妻子断断续续地哭泣道:“……你,你只知道写,写,明天家里没有面了,怎么办呢?要借,你去借吧……”随着,她又吭吭唧唧的哭泣起来。是的,家里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面了,全是高粱米下锅,借了周家借孙家……这又怎么不让妻子伤心难过呢?这时,油灯慢慢暗了下来——哦,没有油了。黑暗中 ,我无奈地离开了桌子……。时间如梭,几十年过去了。可每每提起当年月底拿着小称盘向人借面之事 ,妻子总是感叹地说:“哎,当年那个苦劲,没想到还能活到今天哪!” ——不是吗?艰苦的生活没有压垮我学速记、用速记的信心,乐观豁达的心态,曾经贯穿在我学速记、用速记的始终。 请看随笔片段之二—— 《“水晶宫”里的笑声》: ……队里急需空房开会,你赶紧搬走吧……”队长已经再三督促了,这我明白——因为批林批孔是当前急需的政治任务啊。可妻子年底就要生产,没有房子怎么办呢?去年初,我无奈之下借用生产队的仓库作了婚房。可如今……匆忙中,在邻居的帮助下,我草草盖了一间便房,泥巴一糊,我们便搬了进去。新疆的冬天,我们畏缩在一起,过了一天,又一天。好在烧炕有些暖和,可空旷透风的墙壁,上面结满了白茫茫的冰霜。一月过后,足有二寸之厚,咋看上去,犹如水晶宫一般。当时,虽度日如年,可毕竟到了年底,妻子临产了。那时,因为条件低劣,本人作了产婆。当我听到宝宝的第一声啼叫,我激动的大笑道:“啊…哈哈哈,我是爸爸了!”随即,我在霜璧上奋笔疾书——“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下面,我还用速符加以修饰呢。这事虽然几年过去了,可冰冻房子里潇洒题字的事人们还经常作为笑谈呢…… ——在学速记用速记的过程中,冷嘲热讽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可我没有气垒,没有松懈,相反,成了我进一步用功学习的动力。 请听随笔片段之三——《万岁,万岁,万万岁》——笑到最后的人 《今日头条》——录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的逆境坎坷,造就了我奋进竞争的勇气。时间到了1982年底,我携家返回了原籍徐州大庙村。于此期间,本人直接组织及参与的有关速记活动,上面已经说明,在此不一一赘述。一句话,有关的速记活动,无论是办班,还是讲座,我们是步步升高、日趋日鲜的。亦如《今日头条》的《难忘的一刻》所述:(录音) ——昨天晚上 ,八点开始,一个小时,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刻——因为,此刻,是我从事速记活动充分显示才华的结晶,能够扬长避短而尽其所能的终身积蓄。面对着全国的听众,我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时而漂洋过海,时而腾云驾雾,犹如变化多端的悟空,亦如天宫威武尊严的大帝,这种神忽飘渺之感,让人神往,令人陶醉——确切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发自内心的随心所欲而尽情发挥的顶峰! 不是吗?看,那听众的反应;听,那亦步亦趋的确确实实的实况介绍——2022.11.06全国手写速记李文俊的专题讲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说心里话,我每每听到这动人悦耳的乐曲,想到我们从事速记 的艰辛而又荣耀历程,我总禁不住心潮彭拜、热血沸腾,再一次从内心喊出:“啊,速记,我永远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