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讲座:不会上作文课?原因是没能利用好教材(附链接)

 宝妞 2022-11-20 发布于河南

余映潮讲座:

不会上作文课?

原因是没能利用好教材

(文后附链接)
一、趣说构思规律
记得前几次听余老的讲座,余老强调过,写作课归根结底还是构思课,只不过自己还是对这一观点很模糊,何为构思?怎么构思?怎么引导学生去构思?
讲座开始,余老开始大量举例。
试阐释:下面文段都是由两个层次构成。(这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写段)
图片
《春》(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图片
《散步》(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图片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概写一笔,细写一笔)
图片
《孤独之旅》(用动静、声音、色彩渲染“恶劣”)
图片
《中国石拱桥》(世界 国内,并列层次,两个层次,两个中心)
图片
《大自然的语言》(两个层次,即物候现象和物候规律,另外这一段十分精彩,可以认字、识词、积累短语、赏析、仿写、分层次训练、思维训练)
图片
《白杨礼赞》(两个部分,先描写,后升华)
图片
《壶口瀑布》(议论 抒情,“统编教材中最美片段”)
二、提炼构思规律
余老指出,几乎没有学校有探究构思规律的相关课型,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欠缺。
作文构思的规律,指向两个探究的方向:
 1.   某一种结构规律(如春夏秋冬式作文结构)
 2.   某类文章写作的若干基本思路(如:“我的一天”“一次见闻”可有多种思路)
提炼、发现作文的构思规律指向两个好处:
 1.     提高教师的治学水平。
 2.      有益于学生的写作构思训练。
那么,构思规律有哪些呢?余老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叙议结合”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背影》;《老王》
2.“叙议结合”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故乡》;《白杨礼赞》
3.“首尾照应”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昆明的雨》(宕开一笔)
4.“起承转合”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纪念白求恩》
5.“春夏秋冬”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雨的四季》
6.“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寓意”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三部曲)。如:《陋室铭》;《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
7.“重章叠句”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诗经》;《乡愁》;《天上的街市》
8.“三的思维”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可参见上述第6点)。再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三顾茅庐》;《邹忌讽齐王纳谏》;《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背影》
例子:《背影》中“三的思维”
(1)   送我去南京——关爱
(2)   送我去车站——关爱
(3)   送我去车厢——关爱
(前两次关爱为第三次关爱做铺垫,使“买橘子”的情节更加真挚动人)
“三的思维”普遍存在于初中的语文教材中。
9.“主题句穿插”是一种构思与表达规律。如:《安塞腰鼓》;《白杨礼赞》
10.“首句排比”是一种构思与表达规律。如:小学课文《四季之美》,几段的首句单独拿出来排列,即为一首小诗。
11.“欲扬先抑”是一种构思与表达规律。如:《永久的生命》
1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是一种构思与表达规律。如:《“飞天”凌空》,《泥人张》;《口技》(观众的反应就是一种侧面烘托)
13.“宕开一笔”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比较难掌握)。如:《白杨礼赞》;《荷叶·母亲》;《故都的秋》
14.“第二段现象”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这种规律普遍存在于写事的文章,第二段都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如“那一天”“那个午后”等,第一段即为背景铺垫。如:《再塑生命的人》
15.“概写一笔,细写几笔”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16.“人物出场,场景设置”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短篇小说中常见。如:《孔乙己》;《变色龙》
17.“一晚一早,叙写故事”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驿路梨花》
18.“凤头、猪肚、豹尾”是一种构思与表达的规律,如:《背影》
......
三、记叙文的构思规律提炼
1.      叙议结合,画龙点睛——《赫耳墨斯与雕像者》;《大鱼和小鱼》
2.      总分有序,夹叙夹议——《桂林山水》;《香港,璀璨的明珠》
3.      首尾呼应,画面推进——《颐和园》(三个景点,移步换景)
4.      层层描叙,反复穿插——《米佳的愿望》;《樟树赞》;《安塞腰鼓》;《白杨礼赞》
5.      第二段切入,第四段映衬——《我的“长生果”》,《掌声》
6.      横式结构,叠加反复——《写给儿子》;《生命,生命》
7.      两相对称,虚实相映——《梦中的花裙子》;《孙权劝学》(正、侧)
8.      咏物抒情,三层结构——《荷叶·目前》;《蝉》
9.      起承转合,行云流水——《记承天寺夜游》;《曹刿论战》
10.  五笔技法,规范表达——《散步》、《背影》、《老王》
五笔技法,是文人书面表达的思维规律,具体如下:
轻点一笔(故事开始)
且说一笔
详写一笔
略写一笔
深化一笔
记叙文简明构思的章法:
1.“二的形态”——《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2.“三的规律”——《荷叶·母亲》
3. “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寓意”
4.“四的组合:——《四季之美》《纪念白求恩》
5.首句排比,横式结构
6.古典技法,起承转合
7.文人书面表达的思维规律——“五笔式技法”
四、积累作文范例
余老指出,教师要用范文引路,每个构思点用3-4篇范文引路,教师积累范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初中阶段36个作文训练点,都各自有8篇范文支撑,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以“我的一天”为话题,可有8种构思形式:
1.      按序简洁记叙,如《一夜的工作》
2.      第二段切入故事,如《掌声》;《盘古开天》
3.      详写一段过程,表现一天中有意义的事件,如《全神贯注》
4.      对话推进情节,如《我不能失信》
5.      精心安排详略,如《我的“长生果”》
6.      巧妙拉开距离,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一天是过往的事情,而回忆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7.      穿插景物描写(作文可升格),如《难忘的一天》的最后一句。
8.      运用横式结构,如《金色花》。
五、教师的随笔写作
无论多忙,教师都应该自己下笔写随笔。
随笔,是很自由的文体,基本上是叙议结合的表达,随笔是很自由的写作,但是一定要表达见解、观点。
教育随笔,是范围有所限定的“随笔”,即教育随笔、教学随笔、教研随笔、读书随笔、学校工作随笔、教学业务进修随笔、课余生活随笔、随想火花随笔。
教育随笔的特点之一是有感而发且不离教育或教学。
教育随笔的特点之二是有感而发且写作视点相对集中。
教育随笔的特点之三是有感而发、体裁自由且追求文字富有感染力。
教育随笔的特点之四是有感而发且选材角度与内容丰富多彩。
图片
细思极“恐”,篇篇课文竟然都如此有味道,有讲究!
学养深厚,耄耋之年仍活动于语文教学界,两个半小时之后,我只有感动。
或许,我们无法像后羿那样追赶太阳,但是我们可以紧随其后。
希望自己从专业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