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女看脚,男看手,就知家里有没有”

 零壹贰012 2022-11-21 发布于湖北
到底该怎么看,有没有道理呢?

所谓的“女看脚男看手,就知家中有没有”浅显理解,就是想要知道一位女性家里富不富裕,是不是家财万贯,需要看女人的脚;而看男性与女性同理,但是却需要看男性的手掌。

在冯骥才的小说里有一句话,“人说,小脚里头,藏着一部中国历史”。

“从李后主到宣统爷,女人裹脚兴了一千年,中间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号,小脚不一直裹?历史干它嘛了?上起太后妃子,下至渔女村姑,文的李清照,武的梁红玉,谁不裹?猴不裹,我信。”

从以上几句话,就知道过去的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迫害很深。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后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得,还要裹脚……那么裹脚是不是与此话有关?

确实是这样的,由于传统的陋习,古人以小脚为美,汉朝赵飞燕,以妙足纤纤,她能够在手掌上翩翩起舞,也因此绝技受汉成帝的宠妃。

女人裹脚的风俗,大约产生在五代末年或北宋初年,而到了明清开始盛行。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来的伤筋动骨那么“夸张”。

在古代出现了很多对女子之脚的赞美诗词,如苏轼曾写《菩萨蛮·咏足》一词感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当时明朝的马皇后就是一个大脚,因为马皇后的大脚,很多大臣都说这是不祥之兆,不要说封为皇后了,就是娶了这样的女人都会带来不幸。

可见小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一种畸形的美。

古代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认为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女性之脚极具吸引力。也因此有“三寸金莲”之说。

不过,“三寸金莲”并不是古时女子的“专利”,大老爷们缠小脚的,在零零散散的各种史料当中也不乏记载。

在乾隆年间的《清代声色志》中说,有个叫胡幺四的演员,扮演旦角,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自小时候学艺起,就把自己的脚缠成小脚,也算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吧。

之后很多人就以小脚为美,于是就出现了裹脚,而且这种裹脚传统,在受到上流人士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之后,迅速传遍整个社会。

不过裹脚首先在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等家庭的女人中流行开来,因为她们的家庭粮食充足,腰缠万贯,而她们完全不需要去做苦力,她们要做的就是知书达理,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所以她们有时间有精力去追求社会风尚——裹脚。

由于穷苦人家的女儿需要赚钱,需要干活,需要担心的是粮食从哪儿来,怎么才能活下去,所以需要大脚来奔波操劳,根本不会想着去裹脚。

大户人家的小脚女子到了适婚年龄就可以嫁给达官显贵,而穷苦人家的女子到了适婚年龄,因为脚大不能找到家境优越的男子结婚,也就只能找一个和自己一样贫穷的男子结婚,从而注定一生贫穷。

这就是为什么女看脚,就可以知道家境好不好的原因。由此也可以证明这就是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精神迫害,以及女性地位的底下。

所以,如果一个女人脚小,那多半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反之若是大脚,那就应该出生于贫苦人家。

不过这些都是以前封建社会的现象,现在应该不存在这种以脚大脚小来判定是否有钱了。

俗语中提到的女看脚,是有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现实加以佐证,那么男看手又如何证明呢?方法便是极其简单的逻辑思维。

说一个很浅显易懂的对比,钢琴家的手与工地上打工人的手,绝大部分会是打工人的生活不如钢琴的生活,这一点不用怀疑。

俗语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身上,让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双手换取财富,来支撑生活的重担,有一双粗糙的手也是很常见的。

不过也不全是这样。

在古代,男耕女织是常见的生活方式,男子们主要靠种地、打猎维持生计,如果一个男人的手越粗糙,那就代表他干得活越多,这样勤奋的人,他的家庭条件也不会差。

相反,如果男人的手白白嫩嫩没有一个茧子,那说明他可能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也或许他是富贵家庭的男人。

因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以及富商摆脱了干农活的命运,不再遭受风吹日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生活自然不能和整日与田间打交道的农民相比了,尤其是一双手,更是可以判断出家境的贫富。

辛勤劳动是我们社会的传统美德,不要过高仰视那些有钱的人,也不要贬低那些境遇不好的人,人和人之间都是公平的,没有劳动者的付出和奉献,哪会有富裕者的美好生活呢?

对于男人如何分辨穷人家的男人和富人家的男人,不但在古代,就是现在也是很实用的判断方法。而对于女性则通过对于女性脚的大小,来判断嫁的好不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知道您对这句话有何理解,欢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