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烟雨伞韵(姚雪怡)

 老沈阅览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烟雨江南,发展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意蕴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碾压出一道独特的文化轨迹。近日,我来到浙江杭州中国伞博物馆,探寻藏在烟雨中的奥秘。

博物馆入口处有一条长廊,长廊两侧垂挂着一串串水珠,这样的一条长廊,为我们指引的,是一条通往“伞韵”的道路。

我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荷花池,我不禁想起夏日的雨天,路过荷花池时,雨点从荷叶上滑下。从遮雨用的荷叶,到带长柄的斗笠,再到古老的伞车,这些都是伞的前身,包含着古人的智慧。

展厅里的油纸伞

突然,我被一把漂亮的伞吸引了视线,定睛一看,是油纸伞。我欣赏着不同样式、不同产地的油纸伞。

每一把油纸伞都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在不同的作坊中加工,最后到一个工厂里进行组合、装饰。通过蜡像复原的场景,我看到一个个匠人专注地进行着不同的工序,制作出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伞文化之路还孕育出了一批修伞人,破损的伞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修复之后,又会完好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制作油纸伞过程

伞在伴随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人们也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以及建立在这种观念基础上的象征含义赋予了伞。伞在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广泛、深刻而复杂。从代表仪仗和等级的华盖,到表示爱民如子的“万民伞”,再到戴望舒笔下,那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姑娘,伞的诗意融入到中国人的审美视野中。

参观完中国伞博物馆,我不禁感叹中国伞的精美,品味每一把伞中包含的情感。在那没有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年代,每一把伞都是匠人们亲自选材、打磨、组装、雕刻、绘画出来的。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应该将这种匠人精神传承下去,感受其中蕴含着的匠心,做到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对待教育坚守本心。我们要像一把把保护伞,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我想,这也是古人对伞的希冀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