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京旗移民的故园——草帽胡同

 恩5v9lenhafyh0 2022-11-2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草帽胡同对于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地区的满族人来讲,那真是久远的亲切,因为在270多年前,五常拉林地区迎来了从京城皇城根底下屯垦戍边的移民,当时称京旗移垦,这些移民大部分就是来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草帽胡同这个地方。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下圣旨:“拔旗户二千去拉林种地”,这是京旗移民的第一期,之后乾隆十一年、嘉庆年间又进行了移民。今天,当我们走进五常拉林京旗文化的核心区,当地移垦来的满族后裔他们都会很自豪的对我们说:我们的祖先来自于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草帽胡同。可以说,草帽胡同在五常拉林地区京旗移民的心目中,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是自己祖宗的根。但这就有一个问题,当时拉林地区京旗移民将近5000人,他们的老家竟然都是住在草帽胡同,么,草帽胡同是多大的胡同,能住多少人。这魂牵梦绕几代京旗移民的草帽胡同到底在?前些年,京旗文化炒的最热的时候,部分专家学者也在探讨草帽胡同的位置,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曾经有几个版本,但最终也没有确定下来草帽胡同的具体位置。因为这个胡同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它的名字就消失了。

在家乡的时候,有关草帽胡同的记忆存留在大脑里的太多,也存在很多疑点,所以有一种好奇心,想知道草帽胡同具体在哪。自从来到北京后,可以说,寻找草帽胡同也是我的一个愿望。但在寻找过程中,我走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以为草帽胡同这个称谓还仍然在,立求在北京现有的胡同中查找,结果只找到了帽儿胡同,离草还有很远;另一个误区就是我认为既然说是在宛平县,就应该在现卢沟桥地区的宛平城附近寻找。闲暇时间也曾去过几次,但也是丝毫没有收获。

图片

“乾隆京城全图”局部,该图绘于乾隆15年(1750年),把当时每一个王府、院落,每一个房间都画上了,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可以说是世界之最。该图也全面描绘出当时草帽胡同一带的样子。

前些天,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几幅北京老地图照片,这些地图有的是清代的,有的是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区图,对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于是就把寻找草帽胡同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老地图上。经过在电脑上放大,一点点的排查、摸索、对比,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这些斑驳褪色难以辨认的老地图照片上找到了草帽胡同的位置,真是让人高兴万分,可以说圆了自己一个梦。于是我又查找相关的佐证材料,搜寻相关网络和微信公众号关于草帽胡同的信息,以充实自己获取的资料。下面就将我查阅相关资料后所了解的有关草帽胡同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如下:

清朝的北京又称顺天府,主管北京行政事物的机构为顺天府署,俗称顺天府衙门。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政府。顺天府所管辖地区是帝京之内御辇之下;所掌是京畿近辅之事。所以顺天府的长官品级比一般知府高三级,为正三品(一般的知府从四品),与中央的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寺等衙门同级。顺天府衙门故址在交道口东宫街,现为东城区教育学院。二十多年前,该处还保存着府衙门的格局,后因兴建教学楼,旧建筑基本夷平,只存留下作为该校礼堂的“顺天府大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府衙位置

顺天府共管辖24个州县,有通州、顺义、密云、香河、涿州、良乡等22个近京州县。其中在北京城内有两个县,称为京县。常说老北京是 “一府两县”,这“一府”指的就是顺天府,“两县”则是宛平县和大兴县。这和我们原来一般人的想象完全不同,原来在我们的概念里,两县并不在北京市区,而是在北京郊外。宛平县应该在卢沟桥,大兴县在黄村。其实,真实的情况是1928年宛平县才从北京市内迁至卢沟桥的拱北城内,1930年大兴县才从北京市内迁至北京城南的黄村。1928年,中国著名的京剧大师程砚秋还在草帽胡同6号内居住。


图片

图片

图片

宛平县和大兴县的分界线是以前门大街中轴线为界,东面为大兴县,相当于现在的东城区,县衙在交道口附近的大兴胡同内。西面为宛平县,相当于现在的西城区,县衙在地安门西面东官房。

 草帽胡同当时属于宛平县管辖,从老地图上看,其位置在清朝六部相邻的銮仪卫、太常寺、督察院、刑部附近,用现在的话说是市区的核心位置,可谓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在此居住的居民,都是有一定身份和背景的。要想量化到今天的具体位置,大致在今人民大会堂西部、国家大剧院的东部附近。据现陕西师范大学赵文润教授介绍: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绘图工程师张慎亮先生曾在很早以前,考察过草帽胡同并绘制了现场图,说明草帽胡同就在今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西边不远的地方,可惜有关张慎亮先生绘的图目前没有查阅到。现在草帽胡同无论从地名还是遗址都已经消失了,在它的原址上已经盖起了新的建筑。据讲,当时宛平县负责办理京旗移垦手续的衙署就设在草帽胡同,要去移垦的京旗移民,就是在衙署里领了饷银盘缠、车马及随行物品,然后从这里出发的。所以多年以后的今天,移居五常拉林地区的京旗后裔,都说自己祖先是从北京草帽胡同来到黑龙江。从后来的移垦文献和有关移民家谱记载上看,拉林的京旗移民不仅只是来自于草帽胡同,还有银市胡同、辘轳把胡同、新华市街等不同街区。

图片

最初移垦五常拉林地区的满族,大多是贵族后裔,有的是当朝官宦子弟,有的是皇亲国戚,这些人中在草帽胡同居住的一定很多。也许有的人会问,官宦子弟和皇亲国戚还能移民到极为偏僻的东北吗?可以说,京旗移垦,是当时清朝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主要解决八旗子弟“恩养”后造成的财政困难和八旗子弟在京游手好闲,不事农耕、骑射的状况。要求京八旗散丁,有兄弟三人者二人前往东北,有兄弟二人者必有一人去东北,不论官职高低,家庭符合条件者,必须前往,违者论罪。正因为如此,所以移垦五常拉林地区的人员中,才会出现鳌拜、和珅、索额图、谭泰、傅恒等诸多重臣的后裔。现在在拉林地区京旗移民后裔家中保存的清代画像、谱书等等就充分说明了这些后代的身世。从而也证明了草帽胡同即是一部分京旗移民的原居住地,也是绝大多数京旗移民出发地的这一史实

图片

2006.2.2,五常,靠山。石恩福,71岁,满族镶黄旗,家族是1747年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从北京宛平县草帽胡同移民到这里的皇家贵族,后来他们家成为这里的大户人家,一辈辈传下来这个量米的斗显示尊贵和富有。

图片

2006.2.2,五常,营城子,何树仁,52岁,满族。保留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小石磨,他们的八旗祖宗1749年奉乾隆的谕旨从北京宛平县草帽胡同过来后置办的,祖辈用来磨豆腐和碾米,这个世代相传没有丢弃的满族人的传统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成了当地京旗文化的文明古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拉林京旗移垦后裔保存的家谱

图片

拉林京旗移垦后裔家中保存的盛粮食的斗

图片

拉林京旗移垦后裔家中保存的“妈妈口袋”和“子孙绳”

图片

拉林京旗移垦后裔家中保存的木雕座屏

图片 

图片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讨论和转发文章

    你若喜欢,为秋实之声点个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