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及运河

 sdzcwangbo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秦朝作为中国首个大一统的王朝,距今历史久远,很多历史细节不易考证,却愈发显得引人入胜。关于秦朝如何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统治庞大的中国,不得不提及秦朝的道路交通系统。这部分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明:陆路和水路,陆路以秦“驰道”为重点,水路以秦“运河”为重点。

                          ▲秦代长城、驰道(方向)、运河及疆域示意图▲

首先说说在秦朝陆路交通系统中非常著名的“驰道”系统:

秦朝的“驰道”可谓古代的高速公路,在以人力畜力为主的时代里,其工程量非常巨大。据史料记载:秦朝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著名的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据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说的是秦驰道遍布全国,东到今河北山东一带,南到今东南沿海一带,无论江河湖海都可以沿着驰道到达,驰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

  

▲后人绘制的秦“驰道”想象图,不乏夸张成分▲

关于驰道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另一种说法认为驰道的作用主要是运输补给及通讯,与后代“驿道”的功能类似,只不过驰道的质量要好很多而已。

冷历史小编认为两种说法都一定道理,首先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喜欢全国巡游,巡游之时驰道必然成为皇帝的专用车道,正如现如今也存在“封路”的现象。但即便是秦始皇巡游也不可能六七十米宽的道路只走皇帝一人的车架,大臣、护卫、鼓乐、仪仗等肯定也在驰道之中前呼后拥,百姓应该只能在驰道以外看个热闹。《史记》中记载沛县的刘邦和吴中的项羽都曾观看过秦始皇出游时的盛大场面,不同的是刘邦感叹:大老爷们就应该这么牛逼啊!而项羽却说:牛逼嘛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吓得叔叔项梁赶紧捂住了他的乌鸦嘴。

秦始皇不出去巡游的时候,驰道这么大的工程总不能闲置吧,当然必定是用来作运输补给通讯用啦!古代没有电报、电话,最快的通讯方式莫过于“八百里加急”,驰道作为当时的“高速公路”,对秦朝中央集权式的统治有着莫大的作用。而且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四通八达且宽广平整的驰道是最好的运输选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秦朝统一中国后,并非一片和平,北有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南有大片的蛮荒之地需要征服,驰道在运输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中9大著名驰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直道”——1974年,在伊克昭盟发现了长约100米的直道遗址,路面残宽约22米,断面明显可见,现存路面高1- 1.5米,用红砂岩土填筑,从直道遗址可以看到南北四个豁口遥遥相对,连成一线,这同《史记·蒙恬传》所载堑山堙谷,通直道 的记载正相吻合。由此可见驰道工程的庞大和艰巨。

▲秦直道示意图▲

据悉,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驰道的多数路段,是利用战国时各国原有的道路,加以沟通、连接或进一步拓展而成。而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防道路。起自甘泉宫,止于九原郡,长“千八百里”。路线大体南北相直,因称“直道”或“秦直道”。秦直道可谓高速公路中的高速公路,其规格、质量在所有驰道中都是最高的。

秦直道与万里长城的修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的最举世瞩目的两大工程。这两大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结合后来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反复厮杀的历史,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基本上一直都是汉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两大工程固然是为了巩固国防,但大量的征发徭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生不如死,这成为秦王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司马迁经行秦直道后,感慨万千。《史记》:“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见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司马迁在感慨秦直道的壮观宏伟之时,更加感慨巨大工程同时也让老百姓劳民伤财。

除“直道”外,秦国还修建了“栈道”以通巴蜀,但即便到后来的唐朝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流传,可见“栈道”虽然在国家统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科技及生产力限制,崇山峻岭中的“栈道”质量及规格肯定远不如“直道”。

  ▲秦直道遗址景区▲

  ▲秦直道遗址景区▲

陆路的“驰道”说完了,冷历史小编再说一下秦朝水路交通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运河:

由于当时没有大蓝翔的挖掘机专业,运河的挖掘难度远大于道路的铺设,加上受地形因素限制极大,秦朝运河长度无法和“驰道”相提并论。但运河的作用也非常巨大,在一些地方甚至是无可取代的。

秦朝时期的两大运河工程是“鸿沟”和“灵渠”,其中以灵渠最为知名和有代表性。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今河南省郑州荥阳。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中原地区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其中西汉时期又称狼汤渠。鸿沟是历史上的楚河汉界。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该地北临万里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大平原,南接中岳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在楚汉相争时,商定鸿沟和约,划鸿沟为界(“楚河汉界”),东面是项羽的楚、西面属刘邦的汉。

▲鸿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示意图▲

与鸿沟的年代久远、修建朝代众多不同,灵渠是秦朝时期独立修建的,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秦并6国(韩、赵、魏、楚、燕、齐)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屠睢率兵50万分5军南征百粤,每军要占领五岭一个主要的隘道,而占领湘桂两省边境山岭隘道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军。最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3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灵渠除在秦朝时期帮助中央政府政府岭南外,在以后的朝代中也发挥了很大的军事及水利作用,历史中曾屡次崩坏并修缮,建国后也多次进行了疏通维修。

▲灵渠示意图▲

秦朝“驰道”及运河的建设固然可以给水陆交通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各种大型建设(除驰道、运河外还有长城、阿房宫等)工程量巨大,加上当时生产力低下,百姓不堪重负,同时秦法严酷,很快造成了大规模反抗起义,于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仅仅存在了短短14年就土崩瓦解了。不过秦朝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乃至统一国家的制度都被继续传承了下去,成为统一中国的起源。

研究历史的意义正在于此,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历史会惊人地相似。古代人犯下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我们通过研究历史或许可以避免,同时古人好的经验和方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利用,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