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汉书·地理志》(十六):江夏郡

 mgd6503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最早以“地理”冠名的著作,为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汉志》中列出的各郡县、山水,既与今天的政区和自然地理一脉相承,又带有鲜明的上古华夏文明烙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深度阅读《汉书·地理志》,对我们理解古代历史、体悟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对该书的“江夏郡”一节做出详细解析:

一、《汉书·地理志》原文

江夏郡 高帝置。属荆州。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县十四:

西陵有云梦官。莽曰江阳。 竟陵章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内方山。郧乡,楚郧公邑。莽曰守平。 西阳 襄莽曰襄非。衡山王吴芮都。故弦子国。 鄂 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文以为倍尾山。 沙羡 蕲春 鄳 云杜 下雉莽曰闰光。 钟武侯国。莽曰当利。

文章图片1

汪遠孫撰《漢書地理志校本》(影印版):“江夏郡”

二、江夏郡概述

江夏郡,因处于夏水入江之地而得名。“夏水”本是长江在今沙市东析出的支流,流经今监利市北(秦汉华容县地域),在今仙桃市汇入汉水。而夏水汇入后的汉水末段也被称为夏水,流至今武汉市汇入长江。今天的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正是江夏郡的核心区域。

《汉书·地理志》称江夏郡始置于汉高祖刘邦时。据《水经注·沔水注》所述,是置于汉高祖六年(前202年)。然而,这一说法却与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相矛盾。汉武帝初年,淮南王欲谋反,伍被为其画策云:“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又云:“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则淮南所虑,仅汉南郡之兵。”根本没有提到江夏郡,而应属江夏郡的下雉县则属于衡山国。考古发现的荆州松柏汉墓木牍也显示,在汉武帝初年,应属江夏郡的沙羡县、安陆县、轪侯国等地仍属南郡管辖。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江夏郡应初置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2年)。在这一年,衡山国(已除为郡)被撤销,其东部地与九江郡南部合并组建了新庐江郡;其西部地与南郡东部合并设置了江夏郡。

江夏郡的辖区,对应于今天湖北省的武汉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以及河南省信阳市的部分地区。其郡治设在西陵县,也有前汉郡治在安陆、后汉郡治在西陵的说法。西汉末年,江夏郡领十四县(如下文详述)。东汉时省去襄、钟武二县,增置平春县、南新市县。

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江夏郡共有人口219218人。

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瓜分了汉代江夏郡的辖区。西晋时,保留了魏江夏郡,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南朝宋时,侨置江夏郡于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隋初,江夏郡、武昌郡皆废,被并入鄂州。其后,鄂州又曾两次被改为江夏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后,江夏郡之名被彻底废除。

三、江夏郡属县的情况

西汉末的江夏郡下辖十四个县:

1.西陵县。西汉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南朝梁废。

2.竟陵县。战国时属楚。《战国策·中山策》:武安君率数万之众入楚,拔鄢、郢,焚其庙,东至竟陵,即此地。秦置县,属南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东晋移治今潜江市西南。南朝梁废。

【章山】即《尚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的内方山。在秦汉竟陵县的东北。应是位于今湖北随州、钟祥、京山之间的大洪山脉。竟陵县之郧乡,为古郧国都城、楚郧公封邑,即《水经注》中的“古竟陵大城”,其址可能在潜江西北。

3.西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二十里。西晋永嘉时迁治今湖北省黄冈市东。隋开皇初废。

4.襄县。情况不详。王莽时曾改名为襄非。

5.邾[zhū]县。战国时为楚国之邾邑,因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君于此地而得名。秦置邾县,为衡山郡治。楚汉之际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建都于此地。西汉初为衡山郡治。文景时为衡山国治。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州市北十里禹王城。东晋废。

6.轪[dài]县。西周时为古弦国,春秋时灭于楚。西汉惠帝二年(前193年)置为侯国,封长沙国丞相利苍为轪侯。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除为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北。东汉明帝时又封王霸子王符为轪侯,后又废为县。

7.鄂县。秦置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三国时孙权自公安迁都于此,改名武昌县。

8.安陆县。秦置县,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省云梦县。东晋末徙治今湖北省安陆市。

【横尾山/陪尾山】《尚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作横尾、倍尾。该山可能即今武汉市北、孝感市云梦县东北、安陆县东的云雾山、双峰山一带山脉。

9.沙羡[]县。战国时为楚邑。《荀子·强国篇》:“今秦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即此地。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金口镇。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初复置,移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区)。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废入沙阳县。东汉末孙策大败黄祖于此地。赤壁之战两军最初交战的地点“赤矶山”就在该县南面数公里处。

10.蕲[]春县。西汉置县。《太平寰宇记》 卷127:蕲春以水隈多蕲菜,因以为名。治所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水东岸土门。

11.鄳[méng]县。西汉置县,以地处古隘道“鄳隘”(冥阨、黾阨)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鄳隘今河南省信阳县平靖关,为古“义阳三关”之一。

12.云杜县。西汉置县。治所即今湖北省京山县。后徙治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北。西魏废。

13.下雉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湖北省阳新县东南富池口。《汉书·伍被传》:被谓淮南王安曰:“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即此地。为扼控长江的古代军事要地。春秋时伍子胥曾筑城于此地。三国吴分下雉县置阳新县。隋代合下雉县、阳新县为永兴县。

14.钟武侯国。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封长沙顷王子刘度为钟武侯。该侯国原设于零陵郡内(在今湖南省衡阳县),后徙至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中山铺村。新莽时的末代钟武侯刘望曾聚众汝南,自称天子,被更始政权消灭。

四、江夏郡地理形势图解

汉代江夏郡的地理方位如下两图所示:

文章图片2

西汉荆州刺史部的地域范围

文章图片3

江夏郡在荆州刺史部七郡国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江夏郡各属县的地理位置可参见下图:

文章图片4

西汉末江夏郡属县地理方位图(缺襄县)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汉代江夏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5

汉代江夏郡属县地缘结构图(缺襄县)

由图可见,汉代江夏郡辖区大体上位于今湖北省东部地区,从其属县的分布来看,主要是通过长江、汉水的航道相联结,并通过桐柏、大别山脉间的关隘通道北通中原。该郡西面紧邻南郡;西南经长江、湘江水路通往荆州南部的长沙国各地;东南经长江水路通往扬州的豫章郡、庐江郡等地;北面隔淮河与豫州汝南郡相邻;西北经随枣走廊连通南阳郡。因此,可以说是荆州、豫州、扬州之间的联结枢纽。

注:在上两图中,江夏郡仅画出了十三县,还有一个“襄县”缺乏资料、位置不明。从该郡属县的总体分布来看,汉水下游沿岸地带(今汉川市、仙桃市一带)似乎存在空缺,可能襄县即位于这一区域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