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今昔 | 西藏路120号,从“东方饭店”到“市宫”

 常熟老李jlr5mr 2022-11-21 发布于江苏

这里曾是享誉沪上的大饭店、大书场,曾是让工人阶级引以为傲的工人学校和乐园,举办过爱书人们交口称赞的文汇书展,出现过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营业部……

1

现如今,网上人气最高的上海西式建筑恐怕要算是位于徐汇区的武康大楼,也就是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由于它地处淮海中路和武康路口的狭窄夹角,设计师邬达克赋予了它酷似轮船船头的造型。

事实上,在上海市中心还有另一座西式建筑,也和武康大楼有着极为相似的船型外观,虽然其“网红指数”略显逊色,但在上海近代历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是位于西藏中路与北海路、广东路夹角处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门牌号:西藏中路120号。

图片
 2021年整修一新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外籍建筑师乌鲁恩设计。靠近西藏路的主楼高七层,主立面上两根粗壮的爱奥尼克式大理石立柱令人印象深刻。向两侧延展出去的副楼最初高五层,1989年改建时整体加盖至六层。除了后来加盖的六层,整座建筑临街房间外设置有整齐划一采用铸铁栏杆的阳台,在最新的整修中它们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可惜关于大楼设计师乌鲁恩的国籍与背景,网上似乎查不到更详细的介绍。

这座沉稳伟岸的大楼始建于1926年,由张晓良的久记营造厂承建,耗时三年时间建成,1930年以“东方饭店”的名义正式开业。饭店的创办者陈杏春、徐孟园、严蓉卿、沈永康等人,乃当年沪上旅馆业界的“老法师”,他们一致看好西藏路五马路口的这一黄金地段,斥巨资租下后大兴土木。因当时在汉口路已有一家“东方旅社”(也是陈杏春、徐孟园创立的),故而新开的东方饭店被称为“新东方”,东方旅社称为“老东方”。需要指出的是,现今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的那座东方饭店,与当年的“新东方”并无任何传承关系。

图片
 1930年正式对外营业的东方饭店,大楼正面面向西藏路,左侧(北侧)为广东路,右侧(南侧)为北海路

当时西藏路沿线堪称是上海的“旅馆一条街”,地理位置优越是很重要的原因,周边商圈聚集、繁华热闹,到北火车站和轮船码头又很方便。东方饭店面朝跑马厅,朝北不远处便是喧嚣的四马路(今福州路),向南不远处则是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

新开业的东方饭店拥有近三百间客房,规模不可谓不大,它不仅提供餐饮、住宿,还有舞厅、弹子房,并在一层和二层设有两处书场,最多可容纳观众上千人,可以说是当时沪上极具吸引力的综合娱乐集聚地。

图片

 1931年10月28日《申报》上的东方饭店广告,可见当时饭店已有派专车到车站、码头免费接客的服务

设于大楼一层的第一书场,不仅是当时上海体量最大的书场之一,而且装有电扇、水汀、扩声器等先进设备,除了评弹还能举办各类戏曲演出,其中又以本地观众喜爱的沪剧和滑稽戏为主。

图片
 1940年代《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里北海路、广东路、云南中路一带,图片左上角可见东方饭店、东方书场字样

图片
 1930年代东方书场的戏单

很长一段时间里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大楼在设计时其实有一个精美的塔楼,但因为饭店的投资者在前期投入巨大,希望饭店早日对外开业,为了缩短工期在实际建造时便舍弃了塔楼。2013年市宫在为整修收集历史资料档案时,发现了带有塔楼的设计图纸。这幢建筑未能按设计师的最初意图完整呈现,的确是有些遗憾的。

图片
 带有塔楼的东方饭店外立面设计图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因为旅客锐减旅馆业遭受重创,东方饭店的经营日渐艰难,至上海解放时已亏欠巨大,几乎难以为继。恰好1950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筹建工人文化宫,希望将之设立在旧日跑马厅周边,东方饭店进入了备选视野。

2

1950年5月,经过上海总工会与东方饭店董事会的协商后,这座庞大的建筑物被转卖给了工会组织,完成了资产和所有权的转变,成为了“上海工人文化宫”。

随后大楼内外进行了改造和布置,副楼的很多客房被打通,以便按功能需求增加内部空间、优化人流动线。施工很快完成,上海工人文化宫在国庆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开幕典礼,正式启用。开张后不久,它就接待了来自32个国家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代表团,成了新中国、新上海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

图片
 1950年秋季,刚刚启用的上海工人文化宫正门,可以看到大门上方和楼顶的文字铭牌都是从右向左排列的,两根爱奥尼克柱中间悬挂了毛主席画像

图片
 1950年9月30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典礼实况,台中央正在发言的是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刘长胜

图片
 1950年10月13日的庆祝市宫开幕参观券

图片
 1950年10月1日《文汇报》报道工人文化宫开幕的新闻

开幕前,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欣然题写了“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八个大字,并迅速制成匾额,被悬挂在正门入口的上方,这是他代表上海市委赠予市宫的开业礼物,如今依然被珍藏在馆内一层;同时市宫还把“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做成八个铜字,镶在了大堂的墙上

图片
 陈毅市长书写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被制成匾额,当时悬挂在正门入口的上方

图片 1950年制成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木制牌匾经过修复翻新后,悬挂在市宫底楼大堂的墙上(老香菇摄于2022年11月)

图片
 陈毅市长书写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变成了铜字(老香菇摄于2022年11月)

市宫揭幕后,内部先后设立了小剧场、交际厅、舞蹈室、歌咏室、弈棋室、器乐室、戏剧室、乒乓室、健身房、美术室、学习室、缝纫班,还有工运史料陈列馆和工人图书馆。

1954年,在市宫的统一组织下成立了上海市工人业余艺术团,内容涉及合唱、话剧、民乐和各类戏曲,中间曾因“文革”中断,1978年再度恢复。时至今日,隶属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茉莉花交响乐团、茉莉花话剧团、茉莉花合唱团,仍然积极活跃在申城的业余文化舞台上。

3

举办展览是市宫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在各种展览里,这里的书展无疑最受大众欢迎。1979年,上海新华书店等在上海工人文化宫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图书展览会”,许多热心读者为了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图书,不惜连夜在门口排队,展览会第一天市宫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1986年3月,由《文汇读书周报》主办的“文汇书展”开始在市宫举办,书展以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兼顾文学和科技类图书,以注重学术性为特色。时任上海市长江同志在参观书展后欣然题词:建设精神文明 振兴四化大业。此后,文汇书展坚持每年定期在市宫举办,连续办了12届,在本地爱书人群体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文汇书展”也被认为是后来“上海书展”这一文化盛世的雏形之一。

图片
 1987年第二届文汇书展开幕式请柬

图片 1994年第九届文汇书展盛况,大量读者在市宫门前排起长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0年代后期市宫也开始经营第三产业,并尝试将大楼的部分闲置空间对外出租。1989年,市宫在副楼新加盖的六层开辟东方宾馆;1990年春季,其北侧底层以35万元一年的价格被租赁给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这里成为了他们的黄浦营业部,很快有了“黄万国”的别称。

那时“黄万国”是全国第一家开办异地买卖深圳股票业务的营业部,堪称是新中国证券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证券营业部,称其为当时全中国最火爆的证券营业部也不为过。

图片
 1993年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黄万国”门前照片(摄影 俞新宝)

也就是从1990年开始,证券营业部门前的广东路成为当时上海最著名的“马路股市沙龙”。交易日的喧嚣热闹可想而知,即便是休息天也人头攒动,各路民间股市专家在此“谈股论金”,马路常常水泄不通。由于“黄万国”名气甚大,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首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都曾来到这里视察。

1990年12月3日上午,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与黄菊、庄晓天两位副市长一起来到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广大股民在拥挤不堪的广东路上硬是让出了一条通道,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市领导。据时任营业部经理谢荣兴回忆:

接待朱市长的地方是黄浦营业部办公室阁楼下只有15平方米的接待室,当时随朱鎔基考察的并无一名记者。在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汇报完后,我只听到朱鎔基既严肃又认真地讲了:“这是有风险的事(指股票买卖),要跟老百姓讲清楚风险。”
汇报结束后,朱鎔基一行参观了营业部柜台内工作的情况,此时大厅内客户开始鼓掌致意。突然有一个人手里掮着一台摄像机“登地”跳到大厅柜台的大理石台面上,居高临下对准朱鎔基一行拍摄。此人并非国人,而是“老外”,事后知道是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的记者,慕名而来采访万国黄浦营业部门口的股市马路沙龙,偶然赶上了这么好的机会。此次朱鎔基之行没有通知过一名记者,黄浦万国也是朱鎔基唯一视察过的证券经营机构,竞然被“老外”喧宾夺主。当时我心里很紧张,正想上去阻挡一下,想不到具有政治家风度的朱鎔基一改刚才严肃的表情,满脸笑容地面向镜头,并挥手致意。
当朱鎔基一行走到大厅时,突然又有一位客户冲向朱鎔基身边,拿着一张“小飞乐”股票,要求朱鎔基签名。这时一位随行人员,不知是警卫人员还是秘书,出来阻拦。我立即上去和朱市长解释:他是我这里的客户,你放心,帮他签一下吧。随行人员未再干涉,结果朱鎔基欣然同意,在这张“小飞乐”股票上签上了“朱鎔基”三个字。
其实这一幕倒是事先安排好的。此客户名叫赵善荣,个高一米九,雅号“长脚”,朱鎔基来到黄浦后,赵找我,提出能否让朱市长在股票上签名。我说问题不大,但要“轧轧苗头”,等朱市长到营业大厅参观时,试试看。结果就发生了以上这一幕。

图片
 1990年12月3日上午,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视察“黄万国”时的留影

图片
 
曾经黄万国”门前的火爆景象

此后万国证券公司几经变迁,从“万国”变成“申银万国”,再变成了“申万宏源”。如今的名字里至少还有一个“万”字,算是保留了一丝历史血脉。如今市宫一楼靠广东路一侧仍然是申万宏源证券公司的黄浦营业部。

在这个点几下手机就能完成股票开户和交易的信息化时代,当年营业部人流如织的繁忙景象显然不会再现了。不过仍有为数不少的中老年股民,会相约在市宫门前广东路地道入口的周边,三五成群高谈阔论。这“马路股市沙龙”的人气固然无法和鼎盛时期相提并论,但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依然保留着。

图片 如今广东路西藏中路口仍有不少中老年股民相聚在此(老香菇摄于2022年11月)


4

接下来,用八组对比照片来看看这座建筑以及周边街景在不同时期的样貌:

图片
 民国时期 Vs. 2021,从左半边的旧照片可以看到,楼顶有大大的“东方”两个字;建成初期东方饭店也算是当时的“高层建筑”,如今则已淹没在周边高楼大厦的环抱中

图片
 1947 Vs. 2021,西藏路广东路口;如今的路口处是一片街边绿地,但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早前这里有沿街建筑,底层是商铺

图片
 1950年代 Vs. 2021,西藏路、广东路、北海路夹角口

图片
 1950年代 Vs. 2021,左半边老照片上市宫大门上方悬挂着巨幅毛主席画像,一辆18路无轨电车恰好从门前驶过

图片
 1950年代末 Vs. 2021,左半边老照片上的巨幅标语记录了一个特殊时期

图片
 1960年代 Vs. 2021,左半边老照片上的宣传口号极具时代特征,楼顶还加装了一个硕大的红色五角星

图片
 1980年代 Vs. 2021,从左半边老照片可见楼顶的五角星又消失了,进口门头上方的标识也有变化,从之前的“上海工人文化宫”变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而且安装位置、字体及颜色都和之前不同;而与右边2021年的照片对比,又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楼顶增加的“1929”字样尤其显眼

图片
 1980年代 Vs. 2021,左半边老照片是某年五一节期间所摄,入口处可以看到“庆祝五一”字样;悬挂的标语上可以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字样,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82年最早提出的

最后还有一张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的市宫旧照片,可见其背后已有高楼拔地而起,画面内容也呈现出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气息。很明显摄影师当时是站在大楼前的马路上仰拍的。我当然非常希望也能在相同的角度得到一张今昔对比,但因为这一段马路中间安放了隔离护栏,过马路只能通过广东路地道,所以无法获得完全一致的拍摄角度,略感遗憾。

图片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的市宫正门口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