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清初东亚有四种堡垒 谁是以少胜多的大杀器 谁是欢迎敌人的坑货

 逍遥_书斋 2022-11-21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在明末清初的东亚战场上出现过四种堡垒,它们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只是有的堡垒可以让数百人马抵挡上万敌人的进攻,有的堡垒嘛特别欢迎敌人,谁不打它谁都觉得亏心。

文章图片2

这四种堡垒分别是传统中式关城、朝鲜城池、日式城堡和不完全版的棱堡,这四种堡垒中最坑自己人的就是朝鲜城池.虽然宇宙大国把高句丽当作是便宜祖宗,但李氏朝鲜的城池可一点都没有继承“先祖”的技术特点,李氏朝鲜的城池城墙上没有城垛和女墙,守城士兵腰部以上的部分得不到任何城墙防御加持,城墙上也没有敌台、望楼这样的预警设施,在防御和侦查上都几乎是零。

文章图片3

朝鲜城市还十分有利于进攻者,它的修建者一点也不嫌弃工程量大,上下城墙用的是堆砌土坡,而不像明朝城墙一样有用来上下城墙的马道。朝鲜城市的防御射击非常有利于敌人进攻,壬辰战争中日军经常用火枪优势压制城头作战朝鲜军人,然后迅速登上朝鲜城墙,一个冲锋就能拿下城池,战争初期加藤清正等人就是靠这一手在三个月内拿下了朝鲜众多城池,就连朝鲜的三个首都也都是迅速攻克。八旗军进攻朝鲜时,朝鲜还没有改变城防结构,朝鲜在南汉山城被打得很惨。

文章图片4

日军在朝鲜攻城迅速很开心,轮到他们守城时就傻了眼。因为平壤还是朝鲜传统结构,日军也不能利用朝鲜城池结构进行有利防守,他们在李如松攻打平壤时选择了撤退。明军进攻日军时,气急败坏的日军在朝鲜修建了众多日式城池。日式城池的特点是采用多个城楼并列(比如轮郭式城池就是用三之丸包围二之丸,二之丸包围本丸的方式进行防守;并郭式就是本丸同二之丸并列),具有天守、石垣、升形、马出等多种防御设施,还有木质栅栏和浅壕沟为屏障方便火绳枪射击,防御能力超过了朝鲜城池N倍。明军将领把朝鲜城池当笑话(儿戏),但面对日军建立的城池经常损兵折将,出现了蔚山之战的败仗。

文章图片5

明末的长城和关城也是嘉靖以后改造的结果,有一个非常让人忽视的长城事实就是明朝前期的长城一般只修建“垣”和边塞烽火,大家看到的长城都是嘉靖年以后重新修建的。戚继光戚老师也在修建长城和关城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修筑了长城上1017个空心敌台,这些敌台有上中下三层,既可以住人,也储存有弹药,防御能力也很强,可以抵挡敌人的火器攻击,敌台楼层间开洞,士兵利用绳梯、木梯上下,有的还在砖砌墙体中留出仅供一人通行的通道。戚继光长城攻击能力也不错,敌台每层前后各开三个炮口,左右各两个炮口,较大的敌台每面甚至要开四或五个炮口。戚继光的设计也被明朝后期的城池广泛借鉴,在明军饷银充足的时代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奈何到了明末,不欠薪反而成了明军的奢望……

文章图片6

在明末清初最强的城防建筑是西方传来的不完整棱堡,雅克萨城、赤嵌楼都是不完整的棱堡,但它们都帮助守卫者抵消了进攻一方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兵力优势,只是进攻者都是中国人。明末也有人学习了棱堡技术,徐光启就准备用棱堡技术改造北京城。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用部分棱堡技术改造了宁远城,帮助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还在山海关、桃林、喜峰口、一片石等沿边要地建筑铳台(明朝改进版的棱堡)。孙传庭也学习了一些棱堡技术,在山西老家进行过实践。

文章图片7

明末清初西风东渐,西方已经在防御技术上取得了对东方的长足进步,随着明朝灭亡,中国人的学习也就停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