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读书界未加注意”的《康熙字典》

 逍遥_书斋 2022-11-21 发布于河南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5周年,也是我馆创始人之一的张元济先生诞辰155周年。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著名古籍研究专家,晚清进士、翰林,曾参加戊戌变法,1902年加入商务印书馆,曾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

1949年3月,先生悉心编选的《节本康熙字典》刊行,读书界未加注意;2001年为纪念建馆105周年和先生诞辰135周年,本书重印问世。我国当代著名出版家、语言学家,作家、翻译家,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的陈原先生为此书撰写本文,分享给读者。

文章图片1

重刊《节本康熙字典》小识

《节本康字典》于一九四九年三月刊行,印数不多,行销不广;加以出书时正值上海解放前夕,读书界未加注意,以致这部由饱学之士张元济悉心编选的工具书,五十年来很少有人提及。

《节本》书前有涉园主人即张元济亲自撰写的《小引》,文中对《康熙字典》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书中掺杂了许多“不能识亦不必识”的单字,让读书人在检索时消耗“有限之光阴”,浪费“可贵之纸墨”,需要有人来做“披沙拣金”的工作,以方便学人。

于是这位大学者就来做这个大胆的尝试。以他一生积累的深厚国学根底为基础,凭着多年整理古籍和翻检查阅字典的经验,对成书于二百多年前(一七一六年)的《康熙字典》逐字考察,“汰去其奇诡生僻无裨实用者,凡三万八千馀字,留者仅得十之二弱”。这就成了一部具备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节本康熙字典》。这就成了一部具备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节本康熙字典》。

按照《小引》提供的数据,《康熙字典》正文连备考补遗共四万六千六百字有奇,删去三万八千馀,《节本》实收字数约为八千六百字上下(注一)。

自有《康熙字典》以来,指讹正谬者不少,但披沙拣金者却不多见。博大精深的大学者竟肯费时费力去做这等烦琐吃力、乍看似无多少创造性的工作,是为着什么呢?

简而言之,这样的尝试不止是整理汉字的一种探索,而且是为着达成张元济念念不忘的“开发民智,拯救中华”崇高目标的一项措施。正因为此,世俗一般学人所不愿做或不屑做的繁重工作,张元济却在八十三岁高龄时完成了。

张元济通过《节本》昭告世人,不要害怕浩如烟海的万千汉字,只要掌握八千六百个,便可得心应手阅读古今册籍,至于日常应用,则更无论矣。

张元济的大胆探索,直到三十馀年后,才得到科学的验证。一九八五年文改会(即后来的国家语委)公布了现代汉语字频调查数据:它利用计算机对一千一百多万字书报语料进行检索,得出这许多文本使用的汉字,不过七千七百四十五个。这就是说,只要掌据七千七百四十五个单字,一般地说就能阅读现代汉语书刊——这里着重标明现代,是因为这次字频测定所用语料取材于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二年印行的资料,其中只包含极少量的文言成分。如果考虑到文言文(古籍)所用单字,其结果将会接近张元济在《节本》所得的数据。只此一端,后人不得不惊叹这位学人功力之深厚了。

由张元济的《节本康熙字典》对汉字的简约,不能不联想到日本汉学家诸桥辙次编纂的《大汉和辞典》。在整理汉字的学术层面上,张重在实用,故求简;诸桥重在研究,故求全。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也可说是辞书编纂史上的佳话。

诸桥氏曾四次来华游学,由是结识张元济,相互切磋,探讨汉语汉字的奥秘。张氏访日寻书那一年(一九二八),诸桥与大修馆书店签约,编纂《大汉和辞典》,那时诸桥年仅四十有五,到十三卷辞书完成时(一九六零),年已七十七了。《大汉和辞典》收字四万九千九百六十四个,略超过《康熙字典》。

张元济没能看到诸桥氏的《辞典》完成,于一九五九年辞世,享年九十三岁。二十三年后(一九八二)诸桥以九十九岁高龄仙逝。看来由于战争和人为的阻隔,两个学人晚年未能就汉字、汉学和辞书编纂交换意见,虽不无遗憾,但两人分别留下一简一繁各具特色的汉字工具书,给后学很多启发,这也可认为学人的宿愿得酬了。

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一百零五周年和张元济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拟将隐逸半个世纪的《节本康熙字典》重印问世,这不仅有纪念的意义,而且会给汉字研究和辞书编纂事业很多启发。

陈原 谨识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注一】《小引》提供的数据,《康熙字典》共收四万六千六百字(40200+6400=46600),据中华数据1962年《康熙字典》影印本《出版说明》则为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一般用这个数据(参见刘叶秋著《中国字典史略》,中华书局,1983,页139),但王竹溪教授汰其误植得四万二千零七十三字。

文章图片2



推荐阅读

1

《中华民族的人格》


被日寇禁售的一本书
用中国古代的八个故事
讲述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人格

张元济先生诞辰150年
商务印书馆120年纪念特藏

文章图片3

这本书是张元济先生1937年编著的,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十几位义士的故事。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

藉由此书,先生希望告诉国人,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就在这一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无数人像这本书里提及的义士一样,投身烽火硝烟,筑起血肉长城。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张元济先生坚信,只要坚守中华民族的可贵人格,民族精神就在,国家就不会灭亡。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2

《涉园诗录》

张元济先生诗文集

纪念商务印书馆

成立120年

著名出版家张元济

诞辰150周年

《告别诗十首

别商务印书馆同人

壬午年五月二十七日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此是梁田好耕种,有秋收获仗群才。

文章图片6


3

《张元济画传》


用黑白线描图画描摹出
张元济先生为商务印书馆
孜孜奉献、波澜壮阔的一生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政协会议

1949年,张元济赶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观看了阅兵式。

文章图片9

政协会议绘图

笔耕不辍

1950年,病榻上的张元济开始整理《涵芬楼烬余书录》。全书1951年5月由商务出版,分为4卷,线装装订成5册,书末附有《涵芬楼原存善本草木》,著录了被毁善本古籍1700余种,是中国文化史上旷古罕见的浩劫的记录

文章图片10

病榻上坚持工作的张元济

4

《张元济全集》

张元济先生的后人张人凤先生
将其著作收集、整理
并按体裁分类编辑
文章图片11

5

《涵芬楼烬余书录》底稿本

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
耗费巨大心血编撰的最后一部古籍整理著作
也可视为新中国第一部公藏书志
这部书承载了商务印书馆
乃至近代中国一段不能忘却的伤痛
亦对今天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提供了可贵的学术借鉴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6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

'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
一函六册、线装出版
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题签书名
收手迹、录副共约470件,大部分均为首度公布
记录商务印书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古籍整理全流程
讲述抗战烽火中抢救国宝级戏曲文献的传奇事迹

收录张元济、郑振铎、王云五、袁同礼、王季烈、丁英桂、姜殿扬、胡文楷、蒋仲茀、李宣龚、瞿凤起、任绳祖、孙楷第、孙伯恒、王守兑等人往来信札

文章图片14


这弘伟丰富的宝库的打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许多本的名著,不仅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个奇迹,一个极重要的消息,一个变更了研究的各种传统观念的起点,而且在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最可惊人的整批重要资料的加入。这发见,在近五十年来,其重要,恐怕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
——郑振铎《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7

张元济日记

研究商务印书馆馆史、中国近代出版史、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透过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的日记
回顾百年商务的发展历程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馆事日记(1912年至1923年)
生活日记残本(1937年)
赴会日记(1949年9月至10月)

文章图片15

日记纸印制成表格式,每天一页,每页除月、日、星期外,尚有“收信”、“发信”、“总公司事”、“用人”、“分馆分局”、“关于发行事件”、“财政”、“同业”、“关于编译事件”、“杂记”等项。记录时按事件类别填入相关方格内。
1949年9月至10月,张先生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记有《赴会日记》两册,用荣宝斋印制的毛边纸竖条记事本,毛笔书写。
文章图片16
日记第一页(1912年5月22日)

1949年赴会日记
一九四九年赴会日记
九月十一日
天头 宴商务旧友。
早陶孟和来。马寅初来。胡慕曾、陈叔通来。
午刻宴郭沬若、沈雁冰、胡愈之、沈衡山、叶圣陶、宋云彬、马寅初、黄任之、 郑振铎、陈叔通于欧美同学会,周建人、马夷初、伊见思、宣节[信]予均在座。英儿同往。
午后王重民来。王岷源、祥保亦至。胡慕曾来。往访陶孟和。晚饭来《大公报》记者高女士来谒,未见。傍晚,周恩来来,谈半小时而去。精神奕 奕。临行来属英儿伴余到会,伊当招呼。祥保、岷源来。

8

商务印书馆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

1902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的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

教科书一经面市,风靡全国,并影响了此后学制的确立和新学风的养成,是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的肇始。

本丛书按照启蒙、常识、歌谣、修身、故事、童趣六大类,

从商务民国老课本中择取精华课文辑录而成。

丛书配以师生朗读的CD,以利于小读者体味民国教科书的本来风貌,方便小读者对这些篇章的阅读与学习。


文章图片17

end




每日一书

《希腊史》

文章图片18

扫码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