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haior 2022-11-21 发布于重庆

在历朝历代的各类演义小说中,有许多原本在正史记载中的正面的名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描述成了嫉贤妒能、搬弄是非、没有真本事,靠着谄媚上位的的小人,而且打压、陷害主角们,使得这些名将们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臣,下面这几位便是被黑的典代表。

1.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定方是其表字,唐朝初年的名将。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而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屡立战功。到唐太宗时,才开始为唐效力。随李靖北伐东突厥时,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二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高宗显庆二年,苏定方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等,“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王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且为人正直。随程知节伐西突厥时,行军副总管王文度杀降谋财,“唯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苏定方让各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还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时,苏定方答应留他姓名,为信守诺言,他顿首乞求高宗免去都曼死罪;在其人生的最后时光,依然被委以重任,以七十多岁的高龄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但在演义小说中苏定方的形象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可以说是被后世通俗小说、评书、戏剧歪曲形象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之一。

在明朝前期、罗贯中所著的《隋唐两朝志传》中,只描写了作为骁将的苏定方随唐太宗征高句丽,与盖苏文作战;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以文武兼备、事母至孝的正面形象示人;至清朝年间,隋唐历史演义类小说的集大成作品《说唐演义全传》中,苏定方及其子孙的形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反面人物,之后的《隋唐演义》、《兴唐传》等相关评书中,苏定方的反派形象彻底定型。

《说唐》中,苏定方原是窦建德的一员大将,与罗艺交战时,使用暗箭射杀了罗艺;投奔刘黑闼后,在紫金关外用计把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引诱至淤泥河,乱箭射杀罗成,这样便是罗家与苏家的世仇。到了《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中,苏定方以一个白脸长髯的奸臣形象出现,与两个儿子苏麟、苏凤为苏党,与瓦岗后人组成的秦党势同水火。罗艺之孙、罗成之子罗通在北征突厥时,斩苏麟、吓走苏凤,最后苏定方奸计败露,被罗通剖腹掏心,苏凤逃往番邦。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在《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中,苏定方之孙、苏凤之子苏宝同成为西凉国大元帅,兴兵进犯大唐,秦琼之子秦怀玉、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都死在苏宝同手上,薛仁贵被打的重伤、罗通也在界牌关大战身亡,最后被主角薛丁山等人率兵剿灭。

当然以上故事情节皆子虚乌有,罗成、罗通、苏麟、苏凤、苏宝同、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等均是小说创作的虚构角色,正史中均无其人。

2.李道宗

看过电视剧《薛仁贵传奇》的观众们,应该对立面的大奸臣成亲王李道宗的印象深刻,剧里的李道宗嫉贤妒能,陷害、打压薛仁贵,最终落得个被活活烤死的下场。《薛仁贵传奇》基本改编于清代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在演义小说中李道宗的存在意义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给主角添麻烦,以衬托主角的正直、勇武、聪明的形象,但历史上真实的李道宗是这样的么?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李道宗是唐太祖李虎的曾孙,东平王(追封)李韶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所以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弟,而不是演义中的皇叔。

李渊称帝后,追封李道宗的父亲李韶为东平王,李道宗则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武德二年跟随李世民进攻刘武周、宋金刚,夺回河东、巩固关中;武德三年至武德四年,随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武德五年,再随李世民出征刘黑闼。

武德五年十一月被授为灵州总管,时割据朔方的梁师都,派遣其弟梁洛仁引突厥兵数万包围灵州,李道宗据城固守,寻隙出击,大败突厥军。高祖李渊闻讯后,对裴寂、萧瑀说:“如今道宗镇守边陲,以寡制众。从前魏朝任城王曹彰有退敌之功,道宗勇敢,与之相似”。遂封李道宗为任城王。此后大唐北伐东突厥、西讨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北破薛延陀等诸多战役,均有李道宗的参与,为大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唐初宗室人物中与赵郡王李孝恭并称为贤王。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评价李道宗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贞观二十一年,李道宗因为身体不适请居闲职,转为太常卿。永徽四年爆发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这个谋反案牵连了众多的皇亲国戚,其中就有长孙无忌一向忌惮的吴王李恪,还有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李道宗。在这场血淋淋的政治争斗中,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之子)、薛万彻、柴令武(柴绍之子)被斩首示众,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巴陵公主、高阳公主被赐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没逃出报复式的清洗,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在流放路上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不过权力斗争是周而复始,武则天得势后,长孙无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覆辙,李道宗又被追复爵邑。

3.张士贵

与李道宗一样,无论是电视剧《薛仁贵传奇》还是《薛仁贵征东》等通俗演义小说中,张士贵也扮演一个极不光彩的奸臣角色,那正史中的张士贵是什么样的呢?

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后投奔了李渊,在李渊的授意下,前往河南攻城略地,发展势力。大业十三年,李渊攻下长安后,派刘文静经略河南,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其所占地盘为依托,在河南战场取得一系列的胜利,隋义宁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指名要张士贵进京奉见,加官通州刺史。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唐高祖武德元年,张士贵随秦王李世民西征,消灭了薛举、薛仁杲割据势力;随后张士贵又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的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马步劲旅,创下了以少胜多的骑兵战例;武德三年,又随秦王李世民进军河南,凭借在河南征战多年的优势,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由于张士贵多次跟随李世民征战并屡立战功,遂被授为秦王府将军,成为李世民的嫡系心腹。

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也立有大功。《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李世民在自己的经历中深知玄武门的重要,所以他称帝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首脑。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贞观七年,西南发生叛乱,李世民任命张士贵为行军总管前去平定;贞观十五年,漠北薛延陀部南犯,李世民组织五路大军进行反击,张士贵一路出云中,大败敌军;战争结束后,张士贵被召回京,依然统领禁军;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山西绛州人薛仁贵应募到张士贵营中,成为其部属。次年三月,张士贵以辽东道行军总管的名义,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十月还师。虽然此次东征无结果,但其中“安市大捷”是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战斗时,张士贵首先率领精锐部队冲锋,张士贵营中的薛仁贵身穿白甲、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的英勇形象给前线观战的李世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李世民曾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东征回师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直到高宗永辉四年,张士贵致仕,薛仁贵接替了守卫玄武门的重任。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显庆三年,薛仁贵二征高句丽时,张士贵已经去世。事实上张士贵对薛仁贵始终是信赖、器重并大力扶持的,根部不存在加害之事。

4.狄青

狄青也是一位在通俗演义小说中被黑的名将,涉及到杨家将的,都把狄青写成了反面人物。

狄青是北宋时人,年少时因与人发生冲突,被捕入狱,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御马直的骑兵,后被选做散直。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宝元初年,李元昊发动叛乱,狄青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前往边疆作战。作战四年,狄青前后历经大小二十五场战斗,身中乱箭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狄青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康定元年,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尹洙见到狄青后,很欣赏他,便将狄青推荐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范仲淹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受尹洙推荐,出任泾州督监。

庆历二年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庆历四年被加升为捧日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皇祐四年六月狄青升任枢密副使,接着广源州侬智高反叛。在杨畋、孙沔、余靖等平叛无果后,狄青主动上表请战,宋仁宗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狄青率军夜袭昆仑关,击溃叛军,斩首数千,平定叛乱。平叛后狄青复任枢密副使,并升任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谏官多次对狄青发难,称其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求将狄青调出京师以便保全其声誉,仁宗均未答复。

嘉祐元年京师发大水,狄青为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并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任陈州通判。嘉祐二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三月抑郁而终。仁宗在禁苑为其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后为其神道碑额题名为“旌忠元勋”。

被黑的名将—本应流芳百世,却变成了遗臭万年

熙宁元年,宋神宗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四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