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486期: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的藏书情

 新用户8586BKKu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初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晚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以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图片

明 唐寅 桐阴清梦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众人笑我太疯癫

唐寅远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曾任晋昌太守),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其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其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母亲丘氏。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寅年卯月丑日),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唐寅后来写给文徵明的信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犹奉吾卿周旋。”看来他小时候没少干杀鸡宰狗、卖酒卖肉的活儿。

但唐寅“性绝颖利,度越千士”,即他聪慧过人,气度非凡。唐寅非常好学,经常闭门读书,很少与人来往,甚至连家门口街巷的名字都不知道。有人来拜访他,他也不回访。后来祝枝山写信劝他,他才改了这个毛病,进而和祝枝山成了莫逆之交。

16岁那年,唐寅考上了苏州府学,录为生员第一。同年结识了文徵明,并受到文徵明父亲文林的极大赏识,四处向人推荐,这是唐寅进入吴中士子圈的关键一步。唐寅和文徵明比较起来,就像学霸与学渣一样,只有文林看好自己的儿子:“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唐寅虽好读书,却不喜功名,有任侠之气,性放诞不经。但他的父亲却指望这个儿子通过学业成就功名,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说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成名,可惜的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在唐寅24岁那年,其父去世,同年,其妻徐氏、五岁的儿子也去世了。不幸的遭遇接连到来,第二年,唐寅的母亲去世,刚刚嫁人的妹妹遇人不淑也选择了自杀身亡。一时间,唐家凄凄惨惨戚戚,只剩下唐寅和弟弟唐申(字子重)二人相依为命。唐寅备受打击,意志消沉,26岁便长了白发。

此时,祝枝山、文徵明、张灵等几位朋友劝他振作起来,以唐父之遗愿再三勉励,唐寅于是说:好吧,给我一年的时间准备乡试,如果考不上,就从此放弃了!自此他开始闭门读书,专心应试。

弘治十一年(1498年),文徵明和唐寅一起到应天(南京)参加乡试。唐寅首次参加,便高中解元。而文徵明两年前已落榜过一次了,这次再次失利。事实上,文徵明从26岁开始就参加“岁考”,一直考到53岁,整整27年,交了10次答卷,都没中,一直都是个秀才身。文徵明虽然为人豁达,但此事一直为其心中阴影。

接下来,唐寅便准备参加会试,目标是连中三元,拿下会元和状元头衔。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富家子弟徐经(徐霞客高祖)结伴而行,一起赴京参加会试。然后,便爆发了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图片

明 唐寅 草屋蒲团图 辽宁博物馆藏

由于唐寅盛名在外,公卿造请者不绝于巷。徐经还有优童数人,随同两人日夜招摇过市,所以徐唐二人行踪颇为惹人注目。会试刚刚结束,流言蜚语便传遍京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无锡华氏,参见大收藏家484期:华夏,与文徵明有性命之交的无锡大藏家)立即上书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严查,结果证明鬻题之说子虚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朝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但仍查无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以送乡试座主梁储,将两人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案,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徐经回家后闭门读书,35岁时也郁郁而死。唐寅则耻不就吏,归家后与第二任妻子反目离异,此科场案也成为他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失意之余,唐寅远游闽、浙、赣、湘等地,回到苏州后,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自娱,后筑室“桃花坞”。

再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天长日久,两人结为夫妇。九娘为唐寅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1512年冬,年仅37岁的沈九娘因操劳过度,过早离世。此后,唐寅再也没有继娶妻室,一个人带着五岁的女儿艰难度日,并且皈依佛教,自称“六如居士。”

正德九年(1514),宁王朱宸濠遣使至苏州,以期延揽人才,唐寅与谢时臣等人应聘前往南昌,文徵明则辞病不往。后来唐寅见宁王有反状,于是佯狂求归,第二年三月回到苏州。当年,唐寅在《又与文徵仲书》中说:“诗与画,寅得与徵仲争衡:至其学行,寅将捧面而走矣。寅师徵仲,惟求一隅共坐,以消熔其渣滓之心耳,非矫矫以为异也。虽然,亦使后生小子钦仰前辈之规矩丰度。徵仲不可辞也。”至此,唐寅对文徵明是心悦诚服,甚至愿意师事之。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1524年1月7号),唐寅卒于家中,享年54岁。绝笔诗曰: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图片

明 唐寅《落花诗帖》 苏州博物馆藏

“只少唐生数千卷书”

唐寅名列“吴中四才子”、“吴门四家”,诗书画俱佳。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在书法上,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唐寅早年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中年转学颜真卿、李邕,晚年则吸收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

图片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四美图)   绢本  70x128 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上,唐寅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在山水画上,他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并能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唐寅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唐寅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整体上来说,唐寅的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

唐寅学画,和仇英皆师从周臣。周臣名动两浙,可是他的两个弟子都是后来居上。若干年后,唐伯虎卖字画供不应求时,恭请老师代笔。这就颠倒了师生关系,吴中传为趣谈。那周臣也大度,有人问他的画作为何不及弟子,他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这话精辟。

充楼古今书

事实上,唐寅真的非常喜好读书,而且是一位真正的藏书家。

关于唐寅藏书,其好友文徵明《饮子畏小楼》诗曰: '君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寥寥数语,将一个身居闹市却依然埋头苦读的文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曾在苏州担任过晚清江苏巡抚的梁章钜(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73期:梁章钜,藏同翁阮,功同林则徐)在其《浪迹续谈》中介绍,吴趋坊北口原先唐寅读书的地方,人称“唐六如读书处”。

文徵明还在《大川遗稿序》中说: '弘治初,余为诸生,与都君玄敬、祝君希哲、唐君子畏倡为古文辞。争悬金购书,探奇摘异,穷日力不休。”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明代苏州府画家热衷悬金购书,以此为雅。

除了画家群体,当时江南的其他收藏家也非常多,唐寅与他们也多有交往,有些甚至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如王鏊、吴宽等,此外还有无锡华氏之华云、华夏等,无锡安氏之安国(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83期:安国,多财不必俗,好义每尚雅等,松陵史氏史德弘,石湖卢襄,王宠、朱存理等人。

图片

宋刻本《王建诗集》,唐寅题识,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好友徐祯卿在《新倩籍》中说: “(唐寅)喜玩古书,多所博通。'《何水部集》三卷有文徵明仲子文嘉题跋: '惟孙鸣歧有此本,而子畏有别本,故诸公校者录跋者,不遗余力,其好尚可知.又闻一时名士,如杨、祝、都、唐辈,每得一异书,则争相夸示以为乐,故其所成皆卓然名世。”

据文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修建“桃花庵别业”时,因为经济拮据,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为抵押,向朋友借的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借款。

收藏书目

唐寅藏书没有编写书目,经学者考证,其藏书精华有:

图片

宋刻本《陆士龙文集》,国家图书馆藏。唐寅旧藏

《陆士龙文集》十卷 ,宋庆元六年华亭县学刊本。孤本。国家图书馆藏。

《童溪王先生易传》三十卷 ,宋王宗传撰。宋开禧元年(1205)建安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宋曾巩撰。金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后村居士集》四十八卷,南宋刘克庄撰。宋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群经音辨》七卷,宋贾昌朝撰。宋绍兴十二年(1142)汀州宁化县学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新雕注疏珞碌子三命消息赋》三卷 ,《新雕李燕阴阳三命》二卷。宋李全注,东方明疏。金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通鉴纪事本未》四十二卷, (宋)袁枢撰。宋刻元明递修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这些藏书,后来都经历代名家递藏,甚至曾入内府珍藏,各有其传奇经历。

图片

宋刻本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 国家图书馆藏 唐寅旧藏

读书题跋

唐伯虎在其藏书或经眼书籍上留下了许多藏书题跋。据说,唐寅当时每天晚上要读书,并且会用红、黄两色作眉批。每当看完一卷书,就会在书页上端画一些山水、人物、飞禽、竹木,有时还要再配些短小的诗歌,或者把所阅部分的中心思想概括成一两句话给写下来,有时没啥好记的就干脆留个阅读的年月日时辰之类。

在唐寅自藏书上(此处只列部分),他的题跋有:

宋元明三朝递修本《通鉴纪事本末》有“学圃堂唐寅子畏家藏书籍”三行,书中天头也可见他的小字批注。

金刻本《新雕注疏珞碌子三命消息赋》目录第一页栏格外,唐伯虎墨笔题一行“吴都唐寅子畏桃花坞学圃堂藏书'。

清叶昌炽(详情参阅:【大家】“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二: “余在滂喜斋,见宋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唐子畏藏书,每卷后皆有子畏题字,一云'苏台唐寅子畏学圃堂珍藏书籍',一云'晋昌唐寅醉中读',一云'唐子畏梦墨亭藏书',一云'吴都唐寅桃花庵中梦墨亭',其余大致略同。”

图片

宋刻本 《通鉴纪事本末》 上海图书馆藏 唐寅旧藏 

在朋友的藏书上(此处只列部分),他的题跋有:

《王建诗集》十卷 ,唐王建撰。宋临安除解元宅刊本。上海图书馆藏。《王建诗集》有唐寅题识: “俞子容家藏书,唐寅堪毕。”

明抄本《墨庄漫录》一书,唐寅跋云: “正德辛已夏五月端五后一日灯下勘毕。晋昌唐寅。”又有“姑苏唐寅借勘俞子容家钞书' '前南京第一中式举人晋昌唐寅勘校毕”等语。

《青箱杂记》十卷,抄本,俞子容守约斋藏书,唐寅题:“正德辛已夏六月晋昌唐寅勘毕。”

明代张大复撰写的《梅花草堂集》“笔谈”第四卷中写到,高杏东先生曾经收藏过一本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 ,这本书曾经被唐寅收藏、点校过。

唐寅所用藏书印颇多,常用的有: '唐寅私印'白文圆印、“唐子畏”朱文方印、“唐子畏图书”朱文长方印、“吴都唐寅藏书印”朱文长印、'唐白虎”朱文方印、“桃坞人家'朱文方印、“梦墨亭”朱文长印、“学圃堂印'白文方印、“南京解元”朱文长印、“六如居士'白文方印、“禅仙”白文长印等。

图片

宋刻本 《群经音辨》 国家图书馆藏 唐寅旧藏 

有花有酒六如堂

1524年唐寅去世后,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人给他办了丧事。祝允明写了一千多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他们把唐伯虎葬在桃花坞北面,二十四年后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

唐家血脉一直不旺,唐寅自己没有儿子,他的大侄儿唐长民曾过继给他做嗣子,敏慧至孝,但不幸早夭,死时年仅十二岁(1508年),唐寅痛苦而叹曰:“昊天不聪,翦我唐宗,冤哉死也,斯童!兄弟二人将何从?维命之穷!”此时的唐寅深深怀疑这一切是不是都是因为自己的罪过:“岂余凶穷恶极,败坏世德,而天将翦其宗耶?”

唐寅与沈氏后来生有一女,即桃笙,许配给好友王宠之子王阳(一说王子阳)为妻。唐寅死时,其弟又过继第二子唐兆民为其嗣子,时年三岁。

图片

今唐寅墓

明崇祯十六年(1644年),文人雷起剑、毛子晋等人见墓地荒芜,牛羊践踏,凄然叹曰:“千载之下,读唐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凑钱修墓,又盖了几间祠堂。

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长沙人唐仲冕任吴县知县,以唐伯虎后代的身份再修墓地。立了个碑,“明唐解元之墓”,又建了个石亭。

1957年和1958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唐寅墓。

1966年,墓碑、石亭、石坊全部被砸烂,墓柏被砍伐,只留荒冢一垄。

1985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整修,于墓冢周围砌石护壁,墓地加筑石墙,按原貌重立墓碑、碑亭、石坊。1986年,利用城内拆迁古建筑,在墓南先后筑六如堂、梦墨堂、闲来草堂、禅仙居等,并建门厅桃花仙馆,植树绿化,面目一新,辟为唐寅纪念陈列室,于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如今,墓前一亭,亭内一碑,上刻“明唐解元之墓”。石亭楹柱上一副对联,上联是“花坞菰村双丙舍”,下联是“春风秋月一才人”。

图片

修复后的唐寅故居和学圃堂

参考资料

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

计云倩 孙迎庆《充楼古今书 唐寅学圃堂藏书考》

張桐《唐寅的鑒藏活動與繪畫創作》

其它

欢迎大家提供更多大收藏家的资料,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