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投进去的真金白银,你不是一个观望者,而是一个参与者,那么你就会权衡利弊,慎而又慎,对这件事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怎么投?投什么?这个项目究竟会在未来发展如何?你得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认知,做出一个客观、清晰、必然的预判。 这既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关乎一个人的把控能力,看你在机会来临之时,能否抓住机会。这就像玩扑克,一旦坐在牌桌上,不是赢一两把,从牌桌上撤下来,也不是因为技术的问题,被迫离开牌桌,而是你能留在牌桌多长时间。 如果选择的项目是正确的,那留在牌桌越久,盈利越大。很喜欢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他们一致认为:“投资,短期就是个投票机,长期才是称重机。”,所以可口可乐的股票,他们一直揣着,至今有四十多年,涨幅至少一千多倍。 有时想想,一支股票,竟然拿在手里四十多年不动,不被外界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这需要多大定力?所以,你不得不佩服两个老头子的远见。世界每天都在改变、发展、前进,但一些最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例如吃、拉、撒;例如睡觉、走路、工作;例如恋爱、繁衍、死亡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原则》中,作者瑞.达利欧提出一个词,叫“意境地图”。有这么一种人很擅长自己把问题和解决办法搞明白,也许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这种能力,也许他们天生就富有理性和常识,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怎么才能把事情做正确,就仿佛他们的头脑里装着一幅做事情的地图。 所不同的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或者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你的主业不在投资上,而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换句话来说,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且是占比极少的一部分。既然这样,就不能顾此失彼,或者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想要通过投资改变现状,虽然投资有可能改变现状,你也不能那么做。 这就像说投资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但你不能因为贪婪,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还是查理芒格说得对:“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意思是当机会来临时,你要学会贪婪,抓住时机,因为时机会转瞬即逝;当整个市场或者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恰恰要慎重行事,不能随大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就是一场修行,明明投入真金白银,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可你还是要抑制自己的欲望,不至于在市场太过繁荣的时候,被一种集体情绪裹挟,然后成为别人手中的韭菜。这一点一般人真做不到,都是那些闷声发大财的家伙。 特别是定投,在固定时间投入固定金额,一旦选定正确的标的,接下来一切都交给程序,不需看大盘,不需要关注市场,不需要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甚至不需要预测,连思考都变成多余,一切的操作和人为干涉,都是多余。因为投入的是真金白银, 不去关注市场和行情,一般人还真的做不到。 在定投践行群中,虽然笑来老师一再强调,至少要经历一个大周期——七到十年的时间,不要说一个大周期,很多人连两年都坚持不到,中途就清仓出局。我不认为这些人来是投资的,他们更像是来赌博。结果进来以后才发现,这里的玩法和大多数盯着大盘炒股的状况不一样。 其他地方都是当下满足,赚了钱就跑,但跑了几次以后,由于想要更多,结果因为贪婪输得一塌糊涂。在股市里沉浮的老股民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股市短期无法预测,只有长期,才能预测。”所以不要看短期波动,长期来看,社会总是向前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总是在增加,只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投资标的,就能分享到社会发展的红利。 但前提是,一定是权衡利弊后,购买成长型标的,接下来就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什么样的标的才是成长型?如何筛选这些标的?已经上升到实操的层面,这里不过多探讨。当然投资从来都有风险,回报报越大,风险往往越高。聪明的投资者总是能预见风险,并且能利用掌握的知识,把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 当然,这些人绝对不是投资市场的赌徒,要当下获得巨大回报,他们大都会押注未来。就像那些成长型股票一样,投资的时限更长一些,熊市更长一些,活的更久一些,这样他们才能等到那个最佳的时机。大多数人对一件事情的界定,往往停留在当下,当下能不能满足?当下能满足就是好事,否则就不值得去做。 在股市,一些人总是喜欢根据直接的结果做决策,如果直接的结果是好的,就可以放心投资,如果直接结果不好,抽身走人。这样的人看似整天关注股市,看起来很忙,其实他们一直都是股市的旁观者,局外人,永远无法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例如牛市时,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他们会认为这是最好的投资时机,却从来没有想到,眼前的繁荣已经到了股市的顶部,已经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可大多数人因为某种普遍的情绪,认为股市一直会涨下去,称为“高买”。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旦股市下跌,哪怕赔钱,也要全部清仓,称为“低卖”。股市必将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遇到漫长的熊市,他们会明哲保身,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而这恰恰是那些聪明的投资者加仓或者持续定投的最佳时机。在心理学范畴,有一个名字叫“逆向思维”,就是反其道行之,在一些重要节点上,做出一些违法常理的事情,即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情。 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笑来老师做出这样一个类比:“当你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别人也都是正确的话,那“正确”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大;可当你是错误的,别人都是正确的,那却是很可怕的事情;而当你是正确的,可别人都是错误的,这时候“你的正确”才具有很大价值。在股市违反常理一定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特立独行且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获得巨大回报。 按照股市成功的二八比例,20%的人挣钱,80%的人赔钱。所以心急火燎的随大流,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只能成为那些高瞻远瞩人的韭菜。所以一旦进入股市,首先不要用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应该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在乎眼前得失,而根据直接的结果、后续的结果、再后续的结果,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聊到了环境学,言下之意,环境可一个改变一个人,可以缔造一个人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时会被环境左右,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举动。当然,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旦事业有成,进入一定的圈层,人脉环境变了,人也就会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容易膨胀。 在生意场上,膨胀是一个人做事的大忌,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总觉的自己无所不能,做出一些超出自己主业和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所以很容易把事情搞砸。 我和他聊了投资方面的事情,运用自己智慧和周围厉害人的指点,选定正确的标的,然后在固定的时间投入固定数额的资金,在这期间,不要因为市场上的波动,让自己乱了分寸,坚持不懈执行自己的投资策略。 当然股市的跌跌涨涨,充满巨大的诱惑,虽然投资股市,但也不能把投资作为唯一重要的事情,因为还有生活,还有工作,并且不能全部压上、甚至贷款或者借钱投资,最主要的是,你需要极强的场外赚钱能力。 投资是什么?是在你工作生活之外,增加一种未来改变的可能。这有点像信仰,明知信仰是虚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人还是要去追求,万一实现了呢?你看,只是一种可能,不肯定就说明存在很大变数。未来就是一次冒险,至于能不能全身而退,还真不敢肯定,那为什么还要投资? 有这样一句话,我会时不时拿出来琢磨:“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投资很多可能超速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得到最大化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到最低。” 我把这句话改为:“选定一个成长型的股票或者区块链资产,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现,在那个项目定期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且持续不断地投入,至少跨过一个大周期——七到十年,在这个期间保证收益最大化,并且把风险降到最低。”所以投资的本质不是冒险而是避险,在避险的同时使收益最大化。 想想我和朋友聊过的话题,他谈的是环境学,我谈的是投资学。这就像上山,上山的路千万条,到山顶只有一条。其实我们谈的是同一个话题提,无论做人做事,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在意眼前,因为我们活在未来,一旦把一件持续做的事情拉长到一辈子,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能做成什么,有些事情一定要交给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