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秋雨一场寒。
早晨醒来时,自己被被单一层层的包裹着;出门前也套了长裤、穿了长袜;智能马桶坐垫加热功能又重新打开了... ...
是呀,现在已经秋天了,还没来得及观察街道上有什么自然变化,就又被疫情封在小区里了。

昨天晚上店里的小姐姐来家里,手把手教我背部按摩,喊来了邻居做实验对象,按摩手法、穴位、经络、身体反应及对应的问题... ...都很耐心的给我讲解。给我做完、感受完,给我邻居做,小姐姐边示范,我边练手。
早晨6点50,小姐姐问起床了没,找我一起来健身、瑜伽,我做早餐一起吃。
昨天我休息,给小姐姐做了花生酱拌面;今天小姐姐休息,给我端来了煮好的饺子。

朋友在群里发消息问有没有闲置的耳机,她现在有两个娃要养,不想花钱买耳机,我刚好有一副新的还没送出去,等解封能出门了,就给她送过去。
喜欢独处、独居、有点排斥社交的我,慢慢喜欢上这种“便利”。
“分享”和“被分享”的美好。

可能因为做核酸的地点就在店门口不远处的原因,今天进店客人很多。
孩子在杭州上高中的大姐姐,每天都要来店里跟我们聊天,大姐姐也是一个人住,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苦恼了很多年,现在孩子要高三高考了,还没熬出头,每天都很担心自己的姑娘,担心她的安全、她的学业、她的情绪;跟我们聊聊天,可能能缓解压力,或者只是想找人说说话吧。大姐姐喜欢用精油,给我们科普了很多关于精油的知识。来的时候还给我们带了很多燕麦酥,让我们当零食吃;
有个不想继承自己母业的女儿,想要卖房的大姐姐,在我们小区和隔壁小区有4套房+1套商住,有自己的公司,却有个不爱钱的女儿,对她打拼下来的事业没有任何兴趣,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个有个性的女孩子啊,而这个个性,也来自于不用为经济问题担心或者分心吧;

有想买房子的大姐姐,昨天和店里的小姐姐聊了快2个小时了,到了下班时间,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聊的意犹未尽。今天给我带了半个西瓜,来店里继续聊天;
还有一家三口,妈妈和小男孩先来的,上楼在榻榻米上妈妈给小男孩讲故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安静、爱看书的小男孩,一个很少吵闹的家庭。过了一会儿爸爸来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到5分钟,就下楼梯要走,爸爸嘴里还一直对小男孩说,“你陪手机玩去吧,我跟你妈回家了,反正你有手机就够了”... ...原来,又是手机惹的祸;
还有妈妈带着女儿出来玩儿,女儿太活泼了,自己完全管不住,管不住的都快哭了的年轻妈妈;
... ...

聊到了下班的时间,收拾好,关窗户、关灯、关门,去隔壁的商店花1块钱买了一包小浣熊干脆面想用来代替晚饭的。结果邻居给送来了刚烙的饼,还带了一碗粥,一碟小菜。

小浣熊就被“省”下来了,不想在吃了晚饭,已经不饿的情况下去吃“小浣熊”,怕它的美味没办法发挥出来。那就留到明天再吃吧。
我已经到了如此“小气”的地步了吗?又或者只是对美食的尊重吧。
邻居送的烙饼还剩一个,留着做明天的早餐,很满足。

晚上,坐在床边,打开小夜灯,开始整理今天看完的《人生十二法则2》的笔记,以及今天的写作内容。不到10点,写着写着就困了,边写边打瞌睡,像极了高中熬夜学习的自己,想要睡觉,又想要学习。
慢慢的进入到了梦里,梦里的我在过独居生活,在零零散散的亮着灯的住宅楼里,一个人孤零零的敲着键盘记录着自己的生活。

而每一个亮着灯或已经熄灯的房间里,每天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 到底哪个是梦?哪个又是现实呢?

ps:记录我脑海里的另外一个声音。 在这里,遇见另一个“我”。 感谢阅读,希望没有浪费您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