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六”式火箭筒的仿制和对苏作战

 冬不拉拉 2022-11-21 发布于安徽

今天北京雍和宫大街至北新桥一带,交通便利、商圈云集,是京城“寸土寸金”之地。不过70多年之前,这里却是一个占地五六百亩的“华北最大”兵工厂: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七十兵工厂,国营547厂的前身。

新中国第一种火箭筒——“56”式火箭筒就诞生在这个工厂。

图片

56式火箭筒

547厂的由来

1939年9月,日本人(一说朝鲜人)叶奇,在北平北新桥王大人胡同(今东城区北新桥三条)往北一直到北新胡同、前永康胡同一带,强购民房建立了一个“长城公司”,主要为日军修理汽车、磨制面粉,有车床7台、工人30名。

1940年,侵华日军将“长城公司”改组,更名为“山浦工厂”,隶属日军华北总部,主要为日伪军生产手枪和马枪,工人增至100人。

1941-1945年,日本人又对山浦工厂进一步扩建,机器设备增加到200多部,工人增至1000人,主要生产日本30式骑枪和19式步枪,更名为“北支工厂”。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开始接收“北支工厂”。

图片

1947年的北平

1947年1月1日,接收后的“北支工厂”改名为“兵工署第七十兵工厂”。

此后,国民党继续扩建第七十兵工厂。工厂在雍和宫北城墙外、 地坛东边的城外继续盖房, 占地将近五六百亩。

工厂还从美国新购入不少机器设备,机床也增加到了600多台。工人随之骤增至2000~3000人。当时仅驻厂消防员、警察及特工就有600多名。

此时“第七十兵工厂”成为第十一战区、十二战区、华北剿总的军火后勤中心,可以维修枪炮、生产手榴弹、枪榴弹,还曾经仿制过美式M3冲锋枪,但一直未能成功。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人民政府军管会接管了七十兵工厂,开始为解放军生产60迫击炮炮弹。

1950年该厂划属华北兵工局。1956年3月,七十兵工厂改称“547厂”,归属五机部。

此时547厂的产品已经不仅限于军工武器,还增加了民用产品,比如“巨龙牌”拖拉机、卷扬机等。

图片

“巨龙牌”拖拉机在中南海

正是在1956年,547厂接到了仿制苏联RPG-2的任务。

红色铁拳

火箭筒是一种出色的步兵反装甲武器,不仅威力大、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

就像弹道导弹、喷气式飞机、突击步枪一样,火箭筒也诞生于二战后期的纳粹德国,开山鼻祖是“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铁拳”这种武器一在战场出现,马上就引起苏军的高度关注。

1944-1945年,苏联人开始进行火箭筒的研制,但进展缓慢,始终未能列装部队。直到他们缴获了“pzf250”的图纸。

图片

“铁拳”进化图,最下是Pzf 250

“Pzf 250”是德国对“铁拳”系列火箭筒的最后一种改型,主要改进是加装了握把扳机、多次重复使用、火箭弹装药方式这三处。

Pzf 250进步很大,几乎是一种全新的“铁拳”,但这种优秀的武器仅仅停留在图纸上,还没来得及量产,战争就结束了。

苏联设计师在获得Pzf 250的图纸后,受到很大启发。1947年,苏联推出了自己的红色“铁拳”,命名为RPG-2。这种新式火箭筒装备苏军之后,深刻的影响了苏军步兵班反装甲能力。

图片

RPG-2和Pzf 250外形非常接近

RPG-2长1.2米,口径40毫米,发射超口径火箭弹。小握把板机在前部,方便士兵以卧姿击发。

依靠简单的机械瞄准装置,RPG-2能击中100-150米之内的目标,破甲威力达到了200毫米,威力足以对当时的主流坦克形成威胁。

RPG-2一问世就大量装备苏军,并且下发到班一级单位,他们给RPG-2配备一组正、副两名射手,作战时每组携带至少三发备用弹,从此苏军步兵分队拥有了和坦克拼刺刀的能力。

图片

RPG-2使用的火箭弹

技术转让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看到了RPG-2。刚刚在朝鲜战场上切身感受过坦克威胁的解放军,马上提出引进这种单兵反坦克利器。

朝鲜战争之后,苏联人几乎从不拒绝中国的要求,这次也一样。

一年后的1955年,苏联提供的RPG-2全套产品图、技术文件和生产技术资料送抵中国,547厂接受了仿制任务。

德军使用Pzf 250战斗的场景始终没有在现实中出现

1955年11月,547厂成立试制领导小组,负责RPG-2的仿制工作。当时,他们将RPG-2称为“40毫米掷弹筒”。

今天来看,这其实是个十分贴切的名称。RPG-2是靠火药燃烧将弹头推出,从发射后直至命中目标,弹头全程再无动力。这在原理上的确和迫击炮、掷弹筒一致,与后来使用火箭助推的RPG-7有很大区别。

图片

火箭筒战斗小组

547厂接受任务之后,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拿出了试制产品,而且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很快,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就发文批准设计定型,命名国产RPG-2为“1956年式40毫米火箭筒”。

资料记载:“56式40火”一直持续生产到1965年,共生产31,536具。

珍宝岛作战

“56式40火”大显神威,是在1969年的珍宝岛。

图片

为了对抗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苏联军队,我军参战部队配发了一定数量的“56式40火”,和85mm加农炮一起在地面打击敌人装甲分队。

不过,当时“56式40火”已经无法从正面击穿苏军T-62,所以“40火”的重点关照对象是伴随坦克行动的苏军BTR-60PB装甲车。它的装甲最厚处仅有9mm,“40火”可以轻松穿透。

整个珍宝岛作战中,我军一共击毁敌装甲目标19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40火”干掉的BTR-60PB。在战斗中,还有两位战士用“40火”赢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图片

BTR-60PB

杜永春,政治干事。在跟随部队作战时,他看到火箭筒手负伤, 毫不迟疑接过火箭筒,'边摸索边打',击毁了一辆BTR-60PB。

华玉杰,火箭筒手。他接受过长期训练,在战斗中取得了更好的战绩。作战期间,他共发射21枚火箭弹,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

图片

手持56式火箭筒的是战斗英雄华玉杰

杜永春和华玉杰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成为英雄,56式火箭筒在战斗中经受住了考验。

杜永春80年代从部队转业,担任山东龙口矿业集团党委副书记,1997年退休;华玉杰也在80年代转业,任淮北市直属机关工会主席,直至退休。

图片

图片

珍宝岛一战后,“56式40火箭筒”作为标志性武器,大量出现在当时的宣传品中。不过,它的缺点也在此战中暴露无遗:射程太近,对移动装甲目标射程仅有100米;威力太小,对主战坦克遏制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547厂很快开始着手进行改进。

1970年,增大射程的改型56火箭筒通过验收,命名为“56-1式40毫米火箭筒”。

由于56式火箭筒改进空间有限,56-1重量大幅增加;同时也因为性能更好的RPG-7快要仿制成功、一代经典“69式40火”即将服役,所以56-1式火箭筒的产量并不大。

此后不久,新中国第一代火箭筒——“56式”就退出了装备序列。但是,它开创的40mm口径、单兵携行、步兵班装备的技术路线,却一直延续至今。(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