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亡祸福,皆自取也

 幸福萌爸 2022-11-21 发布于江苏

         夜读《孔子家语》,文中有哀公问孔子国家的兴旺是天命呢还是人为呢?

        孔子则回答说:“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意思是说,一切祸福都是自己招来的,并不是天灾地妖能够影响到的。可以看出,孔子非常看重人的自我修为,祸福不是天降的,而是自招的。如果有福不珍惜,祸即招来了。即便有祸,如能善于补过,也会化祸为福,否极泰来。

       为了说明他的观点正确,孔子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殷商帝辛,就是商纣王,当年有个小鸟雀生出了一个大鸟来,占卜表明国家将要兴旺。但是纣王认为上天降瑞,国家必兴,所以不修国政,荒淫残暴,结果国破身亡。

       与纣王相反的例子是他的先祖殷王太戊,他不理国政、道德缺失,纲纪不正,以至于朝堂上长出有不祥之兆的桑榖二树,七天就长成两手合拢之粗。殷王太戊感到恐惧,就改恶从善,修养德行,三年后国家就兴旺起来。

       孔子用这两个正反例子告诉哀公,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福不在天而在人。

       至于人的寿命,孔子也同样认为取决于自己。他说人有三种死于非命的情况,都是自己造成的,他的原话“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自取也。”换种说法,孔子认为死于这三种原因的,都是咎由自取。

       他说的“三死”是哪三种死法呢?

       第一种就是当代很多人犯的毛病,“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也就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不劳逸结合,过度安逸或过度劳累,招来疾病而死亡的。(此为病杀)

       第二种是以下犯上、过度贪婪、不节制欲望,一味求名利者,会触犯刑法而招来灾祸死亡的。(此为刑杀)

        第三种是自不量力的人,自己弱小还要欺侮强大的,不能控制自己愤怒而动用武力,会激怒强敌而招来打击死亡的。(此为兵杀)

         孔子认为这三类自取灭亡的人都不是仁智之士,真正的智士仁人不会犯这类错误,他们“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就是说,智士仁人会爱惜身体,劳逸结合,喜怒适时适度,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自然能够长寿。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话语,至今听来犹振聋发聩,值得反复咀嚼,时时警醒自己, 祸福在己,存亡自取,戒之戒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