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游徽州14】2029年是这个村千年大寿,有明末古石桥,桥边古树林掉一地的果子,捡来就做“豆腐”

 新用户2420aRkV 2022-11-2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祁门历口叶田】

    叶田在地图上很难找,就是叶田村的人没弄明白的大有人在。其实它是叶村和陈田新合并的,刚并村时叫叶陈,后来群众意见大了,就改为叶田。其实百来年前这个村原名沙堤,村头有明末石桥称沙堤桥。唐白居易《官牛》诗:“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昨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沙堤本意是平坦官道,取村名沙堤可能也有此意。沙堤村是宋英宗时期从歙县(蓝田)迁来的,再过十来年就满千岁了,有没有给村做寿的打算呢?

图片

    叶田水口是一片苦槠林,每棵苦槠都有上百岁年龄,沙堤桥就掩映在这片苦槠林下。当我来到沙堤桥头时,几位老妪正手拿小棍弯腰在地上拨来拨去、寻找什么东西。一问才知道,她们正在捡从树上掉落的苦槠籽,说是拿回家做苦槠豆腐。桥对岸一大片枫树林高举起火把一样的叶子,把天空都染红了一半。有《秋日入叶田》诗为证:

槠林荫蒙入叶田,

沙堤老桥横眼前。

枫叶百倾映日红,

叶村兴族已千年。

图片

    叶田村位于黄山余脉--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脚下,是历口镇3个贫困村其中之一,于2014年由原叶村村和陈田村合并而成,辖11个村民小组,372户,1510人,收入主要以茶叶、木材和劳务输出为主。在扶贫工作组齐心协力帮扶下,已经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

    第一书记周桃林把叶田村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了广泛收集和整理,说起叶田如数家珍:原叶村古称沙堤村,始建于宋朝宋英宗年间,距今近千年历史。叶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厚,崇文传家风,代有人才出。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曾为沙堤叶氏重修家谱作序。自宋以来,官从县丞至大理寺正知营阳郡守以及御医叶奭等;近代以来,有红军地下工作者王跃宝等革命先烈。

图片

    叶田旅游资源丰富,古有“九龙凝垣”、“三台列秀”、“赵坞甘泉”、“宇山古祠”等十二景,还有塘家岭古道,连接叶田村与彭龙村的一条古道,全长3.5公里,大部分石板路较好,开发利用价值较高;沙堤桥,是叶村的古典文物之一,史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民宿开发,叶田村有两个已空心的自然村落,即原下叶组和外程组,目前下叶组部分民房已被县文投公司购买,准备开发作为民宿,外程组有投资商有意愿购买作为民宿;“古竹林”,进入叶田村有一片竹林,面积约有10亩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即“竹林藏兵”之说,因此这片竹林又称“古竹林”。同时全村有红豆杉等名木古树点缀,景色优美。

图片

    叶田物产富饶,沙堤河清澈如镜,沿村而下,灌溉千亩良田,滋润万亩茶园。因此叶田村既是祁门县的余粮区,同时又是祁门县祁红茶叶的主产区。上世纪五十年代村民王达安设计试制成功木质手摇揉茶机,为我县在红茶制作工艺中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当前叶田村水田有1200余亩,连片100亩以上的有3处; 茶叶面积约2000余亩,是祁门县祁红的主产区,近年来多生产早毛峰。叶田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七挖金 八挖银”的传统习惯,茶园很少使用农药,茶叶品质优良。

图片

    我相信有周桃林这样的好干部在这里扶贫取得的成绩、设计好的脱贫致富线路,叶田村人肯定会继续按这一思路快步走向康庄大道。

图片

《水氻头》摘录:

——是的,这一路走来,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有了家无论天寒地冻可以互相取暖,有了家就有了生活的希望,有了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家好万事兴啊……而彼此的内心深处都留有彼此的位置,就是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