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盔甲骑士》,引发18点思考

 走读生日记 2022-11-21 发布于浙江

朋友买来《盔甲骑士 为自己出征一书特意送给我,可能是觉得我一直活在“盔甲”之中吧。

用心阅读之后,发现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书中讲述的故事也确实启发自己要认真面对自己。至于自己到底有没有被无形的“盔甲”捆缚,阅读之前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可以确定的说,“盔甲”之于我,即便有,也远没有骑士的“盔甲”那么沉重且与身体锈死在一起。

昨天感慨,一本好书,往往胜过一个好人。“盔甲”穿得久了,不论轻重,该卸掉还是早一点卸掉的好。一本好书,需要感谢,一个好人,更需要感谢。

书很薄,也就4万字出头的体量,很容易读。阅读全书,随手记录了一些感慨,选择其中18点分享在这里。

1.

骑士有位忠贞、宽容的妻子——朱丽叶,她会写优美动人的诗歌,而且语言机智,很喜欢品酒。(P3

这样的女人永远是稀缺品。谁遇到谁幸运。

品酒,一个“品”字,除了作为“品酒”的动词,更是赞美和评价一个人的名词——品质,品位。没错,真正有品质、品位的人,都是“稀缺品”,不论男人女人。

说到这里,闲聊几句题外话。

前几日网络上热聊的“清华妈妈语录”事件,不知道语录背后除了商贩的炒作之外,是不是真的有一位这种“品位”的“清华妈妈”。

来看一下这些语录:

妈妈为什么逼我学习?
是为了你将来点餐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
是为了你累的时候,随时可以打车回家。
为了你在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
为了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让你被迫谋生。
为了你将来给父母花钱的时候,不再犹豫。

因小见大,什么人说什么话。从这些“毫无文化”的“励志语录”来看,这种“清华妈妈”无疑是没有什么“品质”和“品位”可言的。

再看一下1500多年前,一位唐朝妈妈写给孩子的“语录”:

我本世胄深宫质,下嫁祝门妇道执。

汝父从戎干戈戢,命我避难江郎入。

下抚双郎时训饬,上侍老祖年九十。

念汝生父丧原隰,生死茫茫不相及。

人生励志应早立,汝宜经史勤时习。

莫负我身亲炊汲,汝父汝祖各饮泣。

人生励志应早立,汝宜经史勤时习。

这才是有品有格的“励志语录”,这样的语录不仅仅可以激励自己的孩子,还可以激励人世间所有志向高远勤奋刻苦的孩子。

这位唐朝妈妈史传名字淑德郡主,她还有一首咏兰诗值得一提:

素有含芳志,移兰植象床。

灵根生嫩笔,笔笔吐青香。

这也是一首赞美鼓励孩子的诗,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妈妈写给孩子的“励志语录”。

一个“清华妈妈”,一个“唐朝妈妈”,从“语录”的品位和格调来看,高下立判,一个不过是“鼠目寸光”,另一个确实称得上“高瞻远瞩”。

说心里话,父母多去读读那些经典唐诗,应该远比把这种“清华妈妈语录”上墙,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更大。太多没品的父母,都在用“鼠目寸光”打量和定义自己的孩子,这对太多孩子来说更可能是一种“生无可恋”的心灵暴击。

回到正题。

2.

心情烦躁的骑士“哐啷哐啷”地走进他的书房,陷入了思考。(P7

骑士真的喜欢读书吗?

书房会不会是骑士另外一副盔甲?

3.

一个人无法一边忙着到处跑,一边学习。这个人必须得停止奔波,待在一个地方,花些时间下来。(P25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太多人终生也不明白。

如果借助一本书,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让自己静下来,这本书就足够有价值。

4.

如果你确实是一个关爱他人又心地善良的好骑士,那么你为什么还要证明给别人看呢?(P33

很多时候,我们看清了别人,却看不清楚自己。看不清楚自己,就难免对自己产生怀疑。

怀疑自己不够自信,怀疑自己不够强大,怀疑自己缺少爱心……然后极力去证明给别人看。

可悲的是,别人只会从这种证明中看到一个人的虚荣和愚蠢,永远看不到他的努力。

5.

作为一件礼物,必须得对方愿意接受才行。否则,这件礼物可能会变成他人的负担。(P41

这就是“礼物”的底层逻辑。

现实中,我们经常被“不符合逻辑”的“礼物”砸得喘不过气来。“都是为你好”的“好”,不合时宜的“秋裤”,突如其来的“问候”与“拜访”……

面对这些“礼物”,最好的法子就是“有主见”,保持自己的节奏。必要的时候,对这一切坚决说不!

6.

当你学会接受现实,顺其自然,而不是希望现实符合你的期待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那么失望了。(P64

接受现实并不是妥协。顺其自然,也不是“躺平”。

量力而行,看清楚自己,守着自己的目标,一点一点向前走,而不是总梦想着一飞冲天。

脚踏实地,才有安全感。脚踏实地,走一步是一步,每一步都算数。

7.

醒悟之前,无门无路。(P71

针对这8个字,我曾经专门感慨。

醒悟之前,无门无路

8.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背负着脱不下来的盔甲,身陷其中,无法自拔。(P73

浅薄和自以为是,是打造“盔甲”和“面具”的两个重要条件。

这种“打造”很隐秘,很难自知,等到明白那一刻,就跟骑士一样,“盔甲”早已锈死在自己身上。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畅销”,并不是因为作者罗伯特·费希尔为整个地球上的人类提供了脱掉“盔甲”的方法论,而是仅仅因为穿戴着“盔甲”的人太多了。

9.

安静,不仅仅是不出声那么简单。(P74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为洞见。

安居乐业,心静自然凉……这些观点需要安安静静的来深思熟虑。这样一想,“动静”这个词,也拥有了固有认知之外的含义。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我们被一个洞见启发之后,按照洞见的指引,去重新拥抱曾经的记忆和认知,会让自己豁然开朗,心情愉快。

读书之乐,由此可见。

10.

真理之路是无穷无尽的旅程。每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感悟,发现新的大门。(P77

这就是“醒悟”的真意。

所以,安静,也是行走真理之路不可或缺的状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不惧“无穷无尽”,一直向前。只有如此,才可能会有新的感悟,才可能发现新的大门。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了解我自己,我也能了解你。(P92

我认为这是心理学概念“共情能力”“同理心”的另外一种表达。

当然,这其实也是“鸡汤”的另外一种做法。遇到这样的文字,可以与鲁迅先生的洞见对照来看。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12.

寂静要独自一人才能体会,知识却需要大家一起共享。(P98

分享,是共享的一部分。

古龙武侠小说《欢乐英雄》(我并不十分确定记得是这一本)中有这样一句话: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快乐,也是更快速获得知识的一种神奇力量。

13.

你是否曾经错把需要当成了爱?(P100

爱,本身也是一种需要。

真正的爱,是彼此相互之间的共同需要。母爱也是。

14.

你只能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P106

这是一碗无法泼掉的鸡汤

恰到好处的爱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爱的分量不够,爱的质量太差,或者爱的过分,爱的极端,都会让一个人因为爱而陷入新的困境。

15.

没有什么比自知之明的光更美。(P107

中国的古人早就洞察了这个道理。

所以,还是从中国古籍经典中多多阅读品悟“自知之明”这一类“元智慧”。

另外,突然发现,拾人牙慧的观点和道理,基本上都是以“鸡汤”的形式存在,寡然无味。

16.

你没有虚度人生,你是需要时间来理解、领悟。(P112

理解、领悟人生的过程,只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浪费和虚度,一种是脱胎换骨。

17.

人能自知,即可生良策。你应该听过这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P133

这样的译文读来虽然亲切,但依然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恐怕是来自英文中国古圣先贤名言之间的违和吧?

18.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做决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P138

或者也可以听天由命。不过,这是弱者所为。

勇者和智者永远不会做出“听天由命”的选择。

2022年11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