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历史】游览佛冈700多年的上岳古村

 elabman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虽然另一半早就要我一起去游览上岳古村,鉴于时间安排不开或时不时散发的疫情影响,一直没有成行。今年国庆7天长假,没有长途旅行,正好有空去上岳村寻古探幽。

10月4日上午,国道、省道、乡道、村道,兜了几十公里,上午十一点半到达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村,在村口不远处有一农庄,先停了来吃了午饭再说。

乡下农庄就是朴实,2个菜,也不贵,份量很足,2个人根本吃不完。吃完午饭,正午的太阳火辣得很,这个时候去看景点肯定顶不住,先在农庄有空调的小餐厅里眯上一觉,到下午2点才从农庄前往上岳古村,在火辣太阳下暴晒两个多小时的车内,座椅烫得要命,好在不到两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上岳古村落位置图:

据百度百科介绍:“上岳村是一个有着720年历史的古村落。它始建于宋代,于清朝达到鼎盛时期。村内108座古民居掩卧在桔果树丛中,前塘后山的布局,蕴含着藏风纳水的寓意。

南宋末年,朱氏始太祖朱文焕抵抗元兵,护送南宋皇帝逃亡北江金鱼咀时不幸殉难。其子于兵荒马乱之际选择落户上岳村,从此安居在此。如今,居住上岳村的村民大都是南宋名将朱文焕的后裔,已经传到30多代了,人口近万人。”

距北江不远处的S252省道边上至今有抗元英雄朱元焕纪念馆:

上岳古村“由18个里组成,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每个里有一门楼进出,也有自己的名字,自成一体。其中,相连在一起的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上岳村口广场上立有一尊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全身塑像,虽然上岳村并未说明他们和朱文公是朱行的同一支系,但建立朱文公的塑像本身说明他们遵从先哲,以此来教化族人:

朱文公塑像不远处的这块碑,意在指明该村是礼仪文化之乡,但这“朱熹”二字,似乎有点不着边际或者说多余,意义上也不明确。但他们既然这样写了并立了这块碑,我还还是照拍:

村前有一口大池塘,几乎是我这几年游览过的广州附近很多古村落的标配,使得古朴的村落更添一份宁静和安祥:

但愿这样的“保护单位”的牌子不是立了就完事了:

实际上,上岳村应该是分为好几个村民小组,这栋古建的门楣上有“里心村”的牌子:

扶角祠:

发现上岳村的主屋或祠堂里,都有一个可烧香烛的神龛,但均不在主屋的正面而是大门后或两边,这个好像与其他地方的建筑模式和布局完全不同,也算是地方特色之一吧:

扶角祠门前球场边的一堵墙上,有一幅上岳村的全景画,可惜被篮球架的立柱遮挡了一部分,但还是完全可以看出上岳村井然有序的古建筑群的全貌:

村内小路由麻石铺就,很多大户都是雕梁画栋、青砖黛瓦,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风格。古屋山墙的形状就像菜锅手柄的扩大版,俗称'锅耳墙’。在元明清时代,这是官职的象征,形状其实就是官员的帽子,锅耳的高低也代表着官位的大小。如果看到有的锅耳墙在额角上雕龙画凤,便可得知屋主当年地位显赫。”

锅耳楼介绍牌:

每个游客向一个守护古建的居民掏5块钱,可以登上一座废弃民居的二楼和三楼,拍摄整个村落古建筑群鳞次栉比的锅耳墙,看上去是不是蛮有特色:

上岳村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上岳村的连片古建筑总体上保存相当完好,但仍有部分建筑倒塌、损毁。原住民绝大部分已迁出古建筑,在周围新建多层的新居。

上岳村的连片古建筑布局整齐、井然有序,与现在绝大多数农村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民居相比,体现出古代大族聚居区建筑的规划和秩序(2022-10-4下午无人机航拍):

无人机飞高一点,可以看到古村后面群山环抱,古村前后稻田连片,宛如东晋著名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先生所作饮酒·其五》一诗的意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风水宝地,自然是古代很多大家族苦苦寻求,并得以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数百年的根源所在:

上岳村有众多祠堂,其中以朴山朱公祠最为出众,保护得相当好,而且祠堂门前有一个方正的广场:

朴山朱公祠正面及相邻建筑。应该是现代为了保护文物,在祠堂大门前的阶梯上加了一道栅栏门:

朴山朱公祠大门:建成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朱公祠祠堂大门牌匾:

朴山朱公祠的介绍牌:

朱朴山世系图(局部):

大族聚居之地,有学堂那是必须的,泗吉堂:

泗吉堂(学堂)介绍牌:

深入古村的街巷:

悠长的巷道:

古巷拍客:

整齐划一的建筑群,即使被围,每个里都有古井可以保证水源,家有粮食,有加工的脚碓可以碾米,足不出户可以满足一定时期的生活所需,因而具有很强的方位功能。室内的古井:

古井和神龛的介绍牌:

室内碾米用的脚碓:

祠堂内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群内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了,村民大多在古建筑群外建有散落的多层民居,而古建则作为一处重要的古代大族聚居的重要遗存被保留下来。

新的乡规民约建起来了:

文创单位的入住,也许能够更好地给古建筑群赋予新的生命:

加上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希望类似这样的民间古建筑群能够长期保存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