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炸毁24架日军战机,老蒋直呼不可能,毛主席:这是真的

 昵称14934981 2022-11-22 发布于辽宁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带领下,突袭山西代县阳明堡飞机场。

最终,769团成功炸毁24架日军战斗机,歼灭100余名日军,大大地缓解了山西忻口国军正面防御的压力。

此役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又一次痛击日寇,切断日军在华北交通运输线的重大胜利。

消息传将出去,八路军769团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蒋介石与一众国军高级将领起初不相信“土八路”居然这么英勇,后来得知了详细战报后,老蒋这才颁发了嘉奖令,还象征性地拿了2万元当作769团的奖励。

刘伯承元帅将这一好消息上报给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高兴地说着:“这个小钢炮(陈锡联将军的别称)真是名不虚传,769团首战告捷,打得十分漂亮。”

或许令陈锡联都没想到,他会在新中国成立后,受毛主席亲自委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之后数十载间,陈锡联负责全解放军各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调配和管理工作。

那这位被毛主席亲昵地称呼为“小钢炮”的陈锡联将军,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光辉往事吗?

图片图|开国上将陈锡联


一、从“放牛娃”到“小钢炮”








































陈锡联,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黄安(今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红安)人,生于1915年1月。

一家六口人只有不到两亩薄田,加上各种苛捐杂税,致使陈锡联家庭条件贫困。

其父忠厚老实,农闲之余还去帮别人打短工贴补家用,但不幸在务工时被砸伤身亡。

家里的顶梁柱倒塌,陈锡联的母亲只好带着四个孩子分离出大家庭,靠着种田、打零工为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减轻家庭负担,8~9岁的陈锡联就被送到地主家放牛。

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地主时常无故打骂陈锡联,不仅克扣薪水,甚至连日常饭食都无法保障供应。

年幼单薄的陈锡联常常食不果腹,因忍受不了残酷的剥削,他多次逃跑回家。

家里条件实在贫困,陈锡联若不去替别人打工,留在家里只会活活饿死。他的母亲只能狠下心肠,把陈锡联送到其他地主家里做工。

日复一日,重复着放牛娃的苦难生活。

后来陈锡联实在忍受不了如此暗无天日的生活,他跑回家中跪倒在母亲的面前:“母亲,我实在是忍受不了又吃不饱饭,还被人毒打的日子了。

就这样过下去,我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我倒是宁愿出去乞讨,也不愿看别人脸色。”

母子二人抱头痛哭,母亲这一次尊重了儿子的选择,兄弟几人跟着母亲开始四处乞讨生活。

封建时期,凡是有头有脸的大家族都讲究“礼义廉耻”,若是族中有人当了大官,或者做生意发了财,就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若族人为非作歹,便辱没了家风。

陈锡联与母亲已经沦落至乞讨度日,自然是丢了家族的脸面。

他的远房叔叔陈芝斌是村里的一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陈芝斌认为陈锡联母子就是活活饿死也不应该外出乞讨,丢了整个家族的脸面。

于是他把陈锡联的母亲捉来,将其毒打一顿。

尚且年幼的陈锡联与兄弟姐妹跪倒在地上,不住磕头,苦苦哀求陈芝斌放过他们一家。

孩子们悲怮的哭声没有打动这些地痞流氓,相反,陈锡联的母亲更招致了疯狂殴打辱骂。

陈锡联虽然年幼,但也有了基本的是非观。他认为自己与母亲虽然外出乞讨的确不甚光彩,可一家人没偷没抢,因为贫困不得已外出流浪,没有妨碍到任何人。

远房叔叔陈芝斌家庭条件富庶,在自己父亲还在世时,就经常欺辱他们,现在又以祖宗脸面不让陈锡联一家进行乞讨。

全然不顾亲戚血缘,不让乞讨也不给资助,这还能有活路吗?

从这时起,陈锡联立志从军,他要为全天下的劳苦百姓除害。

20世纪20年代末,因为大革命失败,各地反动势力日益嚣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逐渐式微。

党中央决定开展敌后斗争,深入乡村进行革命宣传,让广大百姓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红安县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

陈锡联经常抽出时间。细心聆听红色革命思想。在他的认知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任何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皆亲如一家、不分高低,这正是陈锡联向往的未来,他当即决定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

图片

图|指挥战斗的陈锡联

但是,身为家里顶梁柱的陈锡联,把想法告诉给母亲后,却遭到她的极力反对。

母亲想让陈锡联留在家里,不要掺和什么革命,老老实实种田,打些零工,将来攒点钱娶妻生子,一辈子过个安安稳稳。

况且,陈锡联的父亲因病早逝,若此时的他也出现意外,那整个家就散了。

陈锡联看到母亲心意已决,知道自己或许很难通过讲道理说服她,于是陈锡联准备来个“先斩后奏”。

一有机会先去参加革命,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后,再向母亲请罪。

“知儿莫若母”!陈锡联的母亲清楚这个儿子生性好动,一旦认定下的事,即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为了防止陈锡联不告而别,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母亲都会在陈锡联的右手上绑上一个线头,线头的另一端连到自己的手上。

这样只要陈锡联一有动作,她就能迅速起床。

1929年4月,当陈锡联得知游击队正招募士兵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参军的念头。

某一天深夜,陈锡联趁家人熟睡之际,悄悄地用之前藏好的剪刀,剪断了母亲拴在他手上的线头,投奔了游击队。

或许令陈锡联没想到的是,他与母亲这一分别,二人再见,竟是18年后了。


二、“小钢炮”名震全军








































当时陈锡联已经年满14周岁,他又为自己虚增了三岁,得以顺利加入游击队。

几乎是同一时间,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打败了桂系,正开始对中国共产党的鄂豫皖边区进行“会剿”。

为保存实力,根据党中央指示,陈锡联所在的游击队在红安县七里坪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

改编过程中,红军首长识破了陈锡联的真实年龄。考虑到实际情况,首长希望陈锡联回家与母亲团聚,等年长几岁再来参军入伍也不迟。

陈锡联此时慌了神,他明白:若是再回到母亲身边,自己这一辈子都可能无法参军了。

他找到游击队的其他同志,让大家帮自己跟首长说好话。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红军首长看见陈锡联行为处事非常机敏,就同意他留在部队中。

不久后,陈锡联所在的红军被编入红一军团,在徐向前元帅的率领下,红一军团于1930年6月,第一次主动出击平汉路。

这是陈锡联首次参加大规模战斗,他在班长孙玉清的鼓励下英勇作战,顽强抗击反动派。

工农红军相继攻下了平汉路、广水以南的杨家寨据点,歼灭反动军阀郭汝栋的两个连队。

利用郭汝栋急于报复的心理,红一军团分出一支部队伏击于杨平口,俘虏了反动派的一个团,取得了鄂豫皖边区红军首次歼敌正规部队的重大胜利。

1930年7月,红一军团二出平汉路,昼夜行军40余里,逼近敌钱大钧部教导师第五团;敌军毫无防备,只得束手就擒。

1930年9月,红一军团三出平汉路,先打广水,后攻信阳:陈锡联向团部送信的途中俘虏了一名敌人,缴获一杆老套筒。

战后,上级领导赞赏了陈锡联,将其发展为共产党员。

营长高汉楚评价陈锡联:“小胖子(陈锡联的另一个外号)人小志气大,打仗比较勇敢,就像一个小钢炮。”

从此,“小钢炮”这一陈锡联的绰号就在红军部队中流传开来。

1930年底至1931年初,反动派对鄂豫皖边区再次进行“围剿”,革命根据地的军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取得反“围剿”胜利。

在双桥镇战斗中,陈锡联所在的连队经过英勇斗争,活捉第34师师长岳维峻,缴获无数战利品,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自成立以来,活捉的第一位敌师长。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红安县成立,陈锡联被编入红四军第10师第30团政治处任通信班长。

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恼羞成怒,集结30余万兵力,于1932年8月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

图片图|中美英领导人会谈,蒋介石(图左)

时任红十师第30团特务连指导员的陈锡联,在七里坪带领特务连奋战在一线。

因敌众我寡,红四方面军最终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很快就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使得王陵基、刘湘,等一众四川军阀大为恐慌,他们找到蒋介石询问有何良策。

在蒋介石的操纵拉拢下,1933年2月,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纠结近六万兵力,分三路对红军的川陕根据地进行“围剿”。

已经担任红军第30团一营政治委员的陈锡联,与营长带着部队在山上坚守三天,田颂尧及其六万人马无果而返。

红军趁着雨夜主动反击,田颂尧仓皇应战,一触即溃;此战让陈锡联在红军队伍里彻底声名远扬。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规模整顿扩编,陈锡联任第三十军第88师第236团政治委员。

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组织六路人马,企图在1934年初之前,将川陕根据地的红军全部肃清。

1933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采取“步步诱敌、孤军深入”的战术,经过10个多月奋战,红军共歼敌8万余人。

陈锡联率领的第236团因战绩突出,被红四方面军授予“钢军”的荣誉红旗。

1934年9月,陈锡联升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不久后担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

1935年3月,为了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陈锡联带着一个团的兵力,从苍溪渡江占领了剑阁、阆中一带。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陈锡联调回十一师任政治委员;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抵达会宁,与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形成全国统一抗日战线。

红军第四军第十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陈锡联担任团长。

1937年9月底,华北战局危急,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亲率769团与前方指挥所组成先遣队挺进山西。

1937年10月16日,陈锡联率领769团抵达山西代县以南的苏龙口村一带。

因国民党军在忻口战役中正面防御压力较大,刘伯承命令陈锡联在敌后做做文章,缓解友军正面防御压力。

接到任务后,陈锡联敏锐地判断出苏龙口村附近必定有日军机场,在当地群众与一位前国民党晋绥军团长的帮助下,陈锡联初步掌握了苏龙口村南边的阳明堡机场部署和日军戒备情况。

经过周密安排,他率领769团于1937年10月19日深夜,对阳明堡机场发动突袭。

整场战斗不超过一个小时,八路军干净利落地将24架日机全部炸毁。消息一出,极大振奋全国抗击日寇的信心,蒋介石为陈锡联颁发了嘉奖令,还拿出2万元作为769团的奖励。

毛主席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称赞:“这个小钢炮真是不得了,仗打得很漂亮。”

1937年11月,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日,陈锡联进入游击训练班学习游击战术。

图片图|阳明堡战役中牺牲的赵崇德烈士

学成完毕,陈锡联返回部队,率领769团在短短三个月内与日军连续交战20余次,取得歼敌300余人的战果。

恼羞成怒的日军决定出兵围剿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当即命令769团等主力部队由陈锡联统一指挥,向东转移至河北涉县。

行军途中,陈锡联身先士卒,率领部队与日军在白泉村玉女山展开激战,他不幸中弹负伤。

1938年6月,陈锡联任385旅旅长,下辖769团、独立团和独立纵队。

1940年8月,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即为“百团大战”。

作为129师主力部队,385旅在旅长陈锡联的率领下,正面破击正太路。

385旅769团、14团和386旅772团组成中央纵队,在陈锡联和陈赓、谢富治的共同指挥下,顺利完成了扼守正太路的防御任务。

1940年8月26日,八路军385旅奉命投入落摩寺战斗。

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作战中,385旅的主要任务是阻击辽县、黎城的敌人,掩护黄崖洞八路军总部兵工厂安全转移。

陈锡联率领385旅粉碎了日寇南北夹击的战略意图,与敌激战数日,坚守阵地;1940年8月28日,黄崖洞兵工厂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各种机器转移至后方,八路军部队有序撤出战斗。

在近一个月的“百团大战”期间,385旅进行了大小70余场战斗,击毙击伤1500余名敌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物资。


三、受任上将,陈锡联转任炮兵司令








































1943年3月,八路军385旅与太行区军第三分区合并,28岁的陈锡联担任司令员;1943年8月,陈锡联前往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毛主席对陈锡联称赞有加。

图片图|毛主席接见军队代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意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夺取胜利果实。

阎锡山与反动派狼狈为奸,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起进攻,我军决定发起“上党战役”。

为集中兵力,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把太行、太岳、济南三个区军的主力编为三个纵队,陈锡联任太行纵队副司令员。

“上党战役”初期,陈锡联针对敌军特点作出周密安排,一战毙敌上千人,俘虏阎锡山手下副司令贾汉玉以下2100余人,缴获了大批物资弹药。

1946年,刚满31岁的陈锡联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是年8月,晋冀鲁豫解放军发起“陇海战役”。

1947年初,陈锡联率领第三纵队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主攻国民党军,取得了傲人战果,多次受到党中央的通令表彰。

其间,陈锡联率领第三纵队歼灭敌军第二快速纵队5000余人,配合友军解放汤阴,肃清了当地土匪,解放豫北地区。

1947年7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近一个月的急行军,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8年3月,陈锡联率领第三纵队北渡淮河;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再建中原区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更名为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

1948年10月至12月,中原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配合发起郑州战役,取得秋季攻势的胜利。

淮海大决战中,中原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与各部队组成突击集团,分别歼灭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杜聿明集团。

陈锡联率领的第三中队在安徽宿县歼敌1.2万余人,在双堆集俘虏了国民党中将司令长官黄维以下6300余人,缴获无数武器装备。

1949年4月,决定中原战局的渡江战役拉开序幕,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的陈锡联率部猛打猛冲,行程750余公里,歼敌7万余人,解放32座县城。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打响,陈锡联马不停蹄率领部队参加了解放重庆的战斗。

1950年10月,陈锡联离开重庆,受毛主席亲自委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任炮兵司令员,积极投身炮兵建设。

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委员会成立,陈锡联担任书记,在步兵军、师两级设立炮兵主任,解放军的炮兵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

图片图|担任炮兵司令的陈锡联

期间,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部合并改名为军委机械部,陈锡联任部长,负责解放军全军各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的计划调配、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

为弥补文化不足,陈锡联主动进入政治学院和军事学院学习,多次与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相关训练和实弹演习。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为提高炮兵部队整体素质,陈锡联提议在西北、西南、华东区军建立炮兵指挥学校,组建各类技术文化学校。

1957年7月,党中央与中央军委成立中国解放军炮兵学院,陈锡联兼任学院院长。

1959年10月,国防部奉周总理命令,委任陈锡联担任原沈阳区军司令员。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陈锡联作为沈阳区军司令员,号召大家“节产增约、抗灾救灾”。

他大力创办部队农场,提高生产能力,成功解决北方粮食供应问题。

1973年底,毛主席亲自提议调任陈锡联任北京区军司令员;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会上任命陈锡联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6年2月,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0年1月,陈锡联响应小平同志号召,主动辞去一切领导职务,把舞台让给年轻人。

1988年7月,小平同志签发命令,授予陈锡联“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6月,陈锡联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结语








































纵观陈锡联将军的一生,少时因家庭贫困,为地主放牛,尝遍人间疾苦,但始终不放弃对光明生活的渴求,怀揣拯救天下、拯救苍生的愿景。

参军入伍后,文化水平不高的陈锡联利用一切机会,向周围领导和战友请教。

图片图|陈锡联将军

即使担任司令员的陈锡联,也从来不骄傲自满,贯彻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技术,不仅使其军事素养和作战指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还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向全军进行推广。

正如《人民日报》对于陈锡联的评价:“他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敢打、善打硬仗恶仗,常能出奇制胜,以共产党人特有的大智慧,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陈锡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忠贞。

他时刻关注解放军军队建设,关注国家改革开放,在危难时刻及时拨乱反正。

党和国家有陈锡联是一大幸事,人民有他更是一大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