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人为什么老跟“自烤酒”较劲!瓶装酒却拿不出手,这酒能喝吗

 常熟老李jlr5mr 2022-11-22 发布于江苏

云南西双版纳州以其迷人的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着八方旅客,它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这里林木茂盛,湖水清澈,鸟鸣山涧,大自然的魅力触手可及。

云南人好客爱酒,每有客至必以美酒相待,定让你不醉不归。他们的酒量也出奇的好,“云贵川不相信酒醉”在白酒圈盛传已久。

我的表弟自小在这里长大,酒量惊人。上月我去他家耍了20天,发现云南人爱酒,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瓶装酒,他们对“自烤酒”的喜爱则达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让人很难理解。

某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向他说出了我的困惑,他给我细细讲了讲,我才了解了云南人为什么老跟“自烤酒”较劲的原因。

1.地域文化

表弟说:“我们对自烤酒的喜爱和这里的地域文化关系密切,云南少数民族较多,自烤酒的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户都习惯自己酿酒,自己饮用或者待客,基本不在市场上流通。”

而且自烤酒有很大的自由度,口感、风味、酒精度数等都可以自己把握,喝起来随心自如,不受瓶装酒度数、香味等的限制。

  1. 外界刻板印象

“旅游业没有兴起以前,我们这里还是很偏远落后的,”他喝了口酒说道:“外地人对云南的印象是恶水穷山,只知道云南自烤酒,不知道其他。”

他介绍道,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西双版纳也成了美丽富饶的象征,可外界对这里白酒的刻板印象是难以消除的。

在云南白酒市场,自烤酒占据半壁江山,一些成品牌的自烤酒也开始流通市场。可是,还有半壁江山是掌握在瓶装酒手里的,外界却对其知之甚少。

比如咱们今天喝的这些酒,有当地品牌酒,有外地来的口粮酒,也有传统自烤酒。云南人不追求名气和价格,只要性价比高,酒质好,我们都来者不拒。接着他让我逐一品尝起来。

玉林泉

他拿起瓶玉林泉酒给我斟满,说道:“表哥,这是我们云南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特产,它始创于清朝中叶,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他说,这酒始终坚持云南传统的“小曲小罐发酵工艺”,纯粮酿造,喝起来绵甜可口,净爽迷人,是咱们国家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范。

我头一遭喝这酒,细细品尝起来,果然如他所言,酒体非常纯净,甘冽清爽,回味绵长。

包谷酒

不一会儿,表弟又拿了瓶包谷酒说:“表哥一定要尝尝我亲手酿的酒,原料用得自家种的玉米,绿色健康纯天然,加上传统手工工艺,清澈的山泉水酿造而成。”

我轻轻喝了一口,一股浓郁的玉米香气顺喉而下,味道很冲,酒曲味儿也很浓辣燥刺激。我适应不了这个味道,禁不住干咳了几声。表弟笑说,这酒有62度,一般人都喝不惯呢!

表弟还提醒说:“这包谷酒是云南特色,各家传承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没有金刚钻千万不要揽这瓷器活!还是老老实实喝瓶装酒方便!”我点头赞同。

木台厚道酒

最后,他拿起瓶木台厚道酒说:“这酒产自贵州茅台镇,流传甚广,云南和贵州接壤,两地饮食风俗相近,我们当地人也都很喜欢这酒的味道,酱香醇厚,茅味十足,你品品吧。”

我之前在贵州旅游喝过一回,因此对这个酒并不陌生,我说:“这酒我喝过的,它是由'茅台八仙’之一冯小宁老师把关生产,口感上和飞天有8分相似,确是好酒。”

表弟点头赞同,接着向我介绍起冯老师来。我对她了解不多,认真听着。表弟说,冯小宁是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的唯一女徒弟,她在茅台工作了30多年,非常熟悉茅台酒的生产流程。

在她的指导下,这酒的用料及工艺都和茅台一样,在当地有“小茅台”之称,我一饮而尽。它酒花绵密粘稠,酒液如琥珀透亮圆润,回味焦香醇厚,花果气萦绕不绝,让人爱不释手。

表弟说,这酒的原料是当地特产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颗粒很小却坚实饱满,皮厚且耐蒸煮,是酿制酱酒的不二之选。当地很多酒厂都很喜欢,但是产量低,只有少数酒厂能用。

它的工艺也很具特色,是传统12987大曲坤沙工艺,这种工艺出酒率很低,要求严格,仅是基酒的生产就需要1年的时间,其后更要经5年窖藏、10年以上陈酒勾调,才能出厂。

我俩猜枚划拳,边喝边聊,不觉1瓶酒已下肚,才各自回房睡觉。

这次云南之行让我收获颇多,真是不来不知道,原来这儿的白酒还有那么多的奥妙。看来还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