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69年,朱元璋问谋士朱升:“咱封你什么爵位?”

 新用户2830kzGu 2022-11-22 发布于湖南
朱升听后直接跪倒在地,连忙说自己年纪大了只想回家,让朱元璋必须同意。朱元璋无奈,又问他有没有儿子,朱升听后老泪纵横。
 
朱升如何能得以册封爵位?与此同时,面对朱元璋的一句询问,又为何潸然泪下?这就得从朱升的坎坷的仕途经历说起了。
 
[微风]朱升的一生概括地来说,应该属于晚年得志。出身普通家庭的他立志要走上为官之路,直到41岁时才考中了进士,被封为“池州路”。

时运不济,恰好赶上农民起义的他延后了十年上任,这一拖就到了他52岁。
 
然而,很不幸的是他所上任的徽州,硝烟四起,战火不断,是起义军最活跃的地方。
 
眼看着战火激烈,朱升靠一个人的力量也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决定跑路,先保住性命要紧,就回到了徽州石门开设了学堂。
 
也正是在朱元璋在攻打徽州的时候,才真正与朱升这样一匹千里马结缘。
 
朱元璋的军队在徽州城下击败了元军,但是谁承想元军副将福童负隅顽抗,朱元璋也没讨到好处,不仅让自己军队元气大伤,而且多日都未能攻破城池。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升挺身而出,独自一人来到城下。最终,他靠自己的才华,硬生生地说服了守将福童开门归降,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这一战,让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很多人都看到了他身上的胆识和才华。
不久后邓愈面对久攻不下的婺源,向朱元璋进谏,希望取得朱升的帮助。朱升当时说了十四个字:“杀降不祥,唯不嗜杀人者,天下无敌。”

果然,朱元璋采纳他的建议,下令“城破不许妄杀”的政策后,一月不到,婺源便不攻自破了。
之后朱元璋决定去拜访朱升,请他出山。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朱升根据当下的局势说出了九个字,正是在《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中明确记载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朱升向朱元璋提出的立国策略,因为采纳了朱升的建议,所以朱元璋一直并未称王,直到后来打败陈友谅才改称吴王。

在此后的很多场战役中,朱升都展现了优秀的军事才能。
 
可以说他的到来才让朱元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更是功不可没,所以朱升当然有被册封爵位的资本。
 
朱元璋登基称帝,他唯独把朱升留在身边,拜为翰林院学士,事事与他商议,一直敬重他,朱升更是唯一一个见他不需要跪拜的大臣。
 
直到1369年,明朝天下已定,朱元璋开始面临封爵的问题,他便找来“天下第一谋士”朱升,问道: “咱封你什么爵位合适?”
 
朱升听后急忙跪下,坚定地表示自己什么也不要,只想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并表明若是朱元璋不同意,便就此长跪不起。

朱元璋见朱升心意已决,便同意了让朱升回去。
 
但是临走前还问了句:“你有没有儿子?”朱升听后老泪纵横。
 
含泪说道自己有一儿名为朱同,但是担心触犯法条不让其为官,如果朱同真触犯了法律,请看在老臣的份上,能够赐他全尸。
随后用自己的官爵和赏银向朱元璋求取了一块免死金牌。

朱升因此也成了唯一在朱元璋大封功臣之前激流隐退的谋士。
 
朱升在谋士期间,深知朱元璋的为人,打天下可以,享天下不行。
也正是因为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才得以在乱世之中功成身退,安度晚年。
但是他的儿子朱同却未能免去一死。
 
在他死后,朱同刚上任仅一个月,就因为牵扯蓝玉案被杀,因为朱元璋念及朱升,最后给他儿子朱同留了一个全尸。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感慨朱升一家的命运,或许认为朱元璋的做法失之偏颇,对有才之人痛失的遗憾。
 
朱升料到朱元璋要大杀功臣,却没料到会牵连到他的儿子,最终朱同惨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下。

所谓伴君如伴虎,时时刻刻都要审时度势。
 
同样身为谋士的刘伯温,就是因为没有看清局势,及时隐退,最终他的聪明招致朱元璋忌惮,才惹上杀身之祸。
 
所以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在这个故事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