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孙子兵法》第7讲:虚实篇第七(二)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11-22 发布于江苏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以迂为直,是《道德经》里所说的曲则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在两军相争的时候,就没有办法走直线了,因为走直线就是没有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可能会被别人干掉。所以要以迂为直,迂的目的是安全的到达终点。

所以会有四渡赤水,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再走过来,就是以迂为直,在这种运动战中,慢慢巩固自己的实力,消耗对方的实力。如果不能够站在一个很大的格局去看整个战争的盘面,是做不出这样的战略决策的。

以患为利,看上去对自己不利,其实是一种假象。我们常会说吃亏是福,因为有智慧的人算的是总账,不会把眼前的一点一滴都算的分毫不差。

会算总账的人,看上去一把糊涂账,其实,他自己心中很清楚最终的结果是有利的;锱铢必较者看上去很精明,其实亏吃的很大,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以患为例。

所以,能承担的人,才是能成长的人。《道德经》里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称之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者,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让对方走弯路,用利益诱导对方。后人发是比别人晚一点出发,这样,先知道对方的意图,敌不动我不动;敌动了我再动,叫后发制人。

先人至者,就是先摸清对方的意图,然后提早埋下伏兵。所以有先发者,有后发者。

后发者必须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个战术,从而让自己虽然是后人发,但却能够先人至。这就是懂得迂直之计,就能够调控战场的时间,调配百万雄师在大的战场上运动起来。

下象棋是后发制人,很多人一开始很凶,到后来就不行了。所以善为兵者,先使自己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迂直之计,要用好就是迂其途而诱之以利,这和前文中说的一脉相承,人性的弱点是看到利益就动了,看到危险就停了。所以,以利诱之,以危害之,这便是迂直之计战术运用的两个诀窍。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有些时候两军相争,能够得利;有些时候两军相争,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两种结果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这是第一种,把所有军队全部都用上。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千里马拉的战车、牛拉的车、步兵、骑兵,一股脑儿全部上的话,肯定是有人先到,有人晚到。这就会有不及。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委,是放下,卸下装备千里奔袭。戚继光和霍去病都做过,他们不拘一格,是战神,一般人不会这样打仗,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想把速度提快,肯定要丢下这些革车,派精锐出去。

辎重缺乏了军队的保护,就有可能会被别人抢掉,可能为了争利而中了别人的圈套,也有可能判断的很准确,直接就能够过去直捣黄龙。这在于知的程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第一种,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盔甲全部卷起来,全速前进,百里去争夺利益,很有可能自己的三将军会被敌人擒拿住,因为将军是骑最快的那匹马。

但是,劲者先,疲者后,有人在前面,就有人在后面,肯定只有1/10的人会先到。这样敌人就可以以十倍的兵力吃你这一倍的兵力。

三将军会被擒,就是有利在前面,军队赶过去,只有1/10的精锐先到,也是长途奔袭,很疲劳,别人如果埋伏在那边,就是以逸待劳,不能打的赢。这个方法,孙子是不提倡的。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第二种,如果是五十里这样做的话,有一半的人能到,但是依然有可能会损兵折将。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第三种,从100里到50里,到30里,30里的快马跟慢马区别不大,2/3的人能至,这样可能就没有那么危险。

速度的快和慢带来的危险不同,一个主将领要对战场有足够的了解,冷静的判断,还要有很好的候选方案,才能够争到这个利。

争到利之后,军队有粮食、有辎重、有补给,仗才能打下去,否则,仗就打不下去,他要始终把整个盘面的延续放在心里,而不是争一时一地的得失。一百里、五十里、三十里是对战争不同时期、不同战局的把握。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粮食、盔甲的补给,还有各种服装、军服、药品的补给。因为人要吃饭,人会受伤。

刘备70万大军,攻打东吴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最后会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蜀军受不了那么湿热的天气,大部分中暑,给了陆逊可乘之机,一把火烧到了解放前。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这三个是告诉将领,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诸侯之谋。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诸侯是对方,只有知道对方大概是什么思路,对对方的战术、心性很了解,才能够两军对垒。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行,不能行军。地形非常复杂,人要行军,必须懂得地形,打仗除了靠人之外,还要靠天,靠地,所以要火攻、水攻,水火无情,是消耗最少,毁坏力最大的。如果不懂地形的变化,会吃很多亏。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一切信息都要靠人来获得,千万不要靠占卜来决定接下来做什么,而要靠人来提供准确的消息。

所以,在敌国、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要用向导,向导是本地人,他们对地形熟悉,要找他们引路,这样,我们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要知诸侯之谋,要知地形之变,要能用好向导,才能够行军。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兵肯定是用阴谋诡计才能够成利,兵不厌诈,两军开打,不可能打明牌,如何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利用人性的弱点,人性趋利,以利动。

这就要判别是真利,还是假利,也不是每次设套都能套住对方,也有可能是折了本,偷鸡不成蚀把米,凡事都不是绝对的。

绝对的就不叫战场了,分分和和,虚虚实实,就是调整虚实、调整强弱、调整形式,靠分和来调整,为了实现分和都能够随自己的心去走。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其疾如风,命令下达下来,要日行百里。战场上要推进一百里,可能要绕很远的路,没有直线可以走,而且没有车。虽然是现代化,真正打起仗来,桥、路都炸掉了,还是要步行,但速度一定会满足命令的要求,不会拖拖踏踏。

其徐如林,徐是慢慢调整;林,树林,就是不动。非常的庄严,非常的稳妥,就是慢慢走,慢慢调整,或者隐蔽的时候像树林一样看不出来,隐蔽的很好。

侵掠如火,正面冲突的时候打起来像火一样,非常无情,非常勇猛;不动如山,一个阵地要守住,就是人在,阵地在,守卫坚固;难知如阴,阴是看不见的地方,就是不会让对方知道你的意图。

动如雷霆,一旦动起来,就像雷霆霹雳一样。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九地就是阴;善功者,动于九天之上,九天就是雷霆。

风、林、火、山、阴、雷是对一个军队行军打仗是否合格,是否优秀的判定。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打下来的地方,打下来的战利品,要能够分给大家;悬权而动,大家都能够听指挥。指挥要停下来的时候,就是其徐如林;指挥穿插到某地的时候,就其疾如风;开打了就是掠如火;要守了就是不动如山。

能做到这几点,迂直之际就在心中,可以运筹帷幄。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争首先是知道你如果百里争利、五十里争利,看到利益一股脑往前冲,只有找死的份;然后,要知道诸侯之谋、地形之利,要能够用向导。在很有效的风、林、火、山,把队伍训练出来,军争才能够争到利,而不至于在争当中被对方占了利。

经典原文: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