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汉朝如何测量道路长度

 sdzcwangbo 2022-11-22 发布于山东

古有「十里长亭」一语,意思就是在官道上每隔十里设置一个凉亭供途人、驿夫休息,也可以让行人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的路。这个设计自秦汉大规模铺设贯通全国的驿道就有,当时每隔30里设一「驿」,每隔10里设一「亭」,每隔5里设一「邮」。驿站有住宿之处。但是问题来了,到底古人是怎么测量道路长度的呢?

  其实,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发明了能够计算道路里程的车了,称为记道车,也称为大章车、记里鼓车。

《西京杂记》中在描述皇帝出巡时就有关于记道车的记载:「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记道车驾四,中道。」这辆车会跟在指南车后面,记录皇帝出行的距离。而据说张衡曾利用齿轮原理,为记道车加上会敲打小鼓铜铃的木人,令车每走一里,木人敲鼓一下,每走十里就敲铃铛一下。
就如晋代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汉代,乃至两晋都有大量制作这种车,来测量各地道路的长度。

  测量道路长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汉代在大一统的情况下,横跨全国的邮政系统越发重要。汉室十分重视全国的邮政系统,邮驿系统由州、郡、县三级管理,并在各级设置了专责官员,确保由中央发出的命令能够到达全国各地。

而汉代更为这套邮递系统划分了不同级别的公文传送方法:普通的邮件靠人力传递,称为「邮」(邮差派信!);官方文书则靠马匹传递,称为「驿」;按照各自的级别依靠人或马匹,每5里、10里、30里接力传递。官道上的「邮人」,亦即负责传书的官吏需要随时候命,接力传递文书(快递!)。而这套系统能够运作的要素,就是准确的道路长度测量,这样各级邮政系统才知道自己需要安排多少人手,设置多少邮亭,来维持这套邮驿系统,确保汉帝国的运作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