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学的看法: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万病之源”吗?

 成靖 2022-11-22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2-11-19 13:50·开心戴夫医话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许多现代疾病的名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曾几何时,“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名称随处可见;而今,则大都隐身和移行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躯体症状障碍,或者慢性疲劳综合症以及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的诊断名下了。


如同日月和阴阳关系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植物神经,主体由分布于从皮肤到全身各内脏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这一对功能上相反相成的合作伙伴所组成。二者很有特点,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具有自动、自发和自主、自律的生理运作特点,这植物神经系统不受我们的意志支配而调控着心跳、血压、脉搏、呼吸、排泄以及发汗和血糖等内脏及腺体组织的功能,并影响着免疫、代谢以及情绪状态,为此也被称为自律神经或自主神经。

其中,交感神经像太阳,负责调控人体白天紧张的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像月亮,是夜晚以及放松和休息状态时的主管。换一种比喻,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就好像一辆车上的制动系统: 前者相当于引擎,后者则相当于刹车。若从中医阴阳理论看,凡具有令人兴奋、紧张、向上、温热、明亮、亢进、积极等特性者属阳,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相符;凡具有令人沉静、放松、向下、冷郁、幽暗、抑制等特性者属阴,也恰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合。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对立且互根,拮抗而协同,相互牵制而致中和,维持着我们的生理状态。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阴一阳之谓道”。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万病之源”

影响着几乎全身各脏器机能以及情绪状态的植物神经,被视为是联络和沟通人体全身以及心身双方的一个桥梁。一旦出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紊乱,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心身状态失调。

例如,在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可表现出心慌、胸闷、多汗、口干、焦躁、失眠、肌肉紧绷、呼吸浅浅促、腹胀、便秘,以及血压或血糖升高、白血球增多等压力升高的应激状态;而副交感神经的过分紧张,则可能带来容易疲劳,身体倦怠、畏寒、低血压、头晕目眩以及抑郁情绪或过敏等症状。

在国际医学界,植物神经失调常常被视为亚健康状态或者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之一,不过以往并未被高度重视。只是,日本医家们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称植物神经紊乱、自律神经失调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给患者带来多种多样的心身痛苦,其本身可归于功能状态异常的病症,亦即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或自律神经失调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而在这一病症发生的基础背景之上,形形色色的“万病”可以相继出现。由此,就有了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万病之源”的说法。

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之中,交感神经的过分紧张与功能亢进,被认为是众多现代人心身失衡的主要问题所在。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能令我们平静与放松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会逐步减退。从中医学的立场上来看,是机体容易出现“阴虚阳亢”的状态。有关于此,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提出过“人过四十,阴气自半”的名言。中老年人的血压容易升高,在中医看来其发生机理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就是一个实例。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构成亚健康状态或者多种疾病发生背景和基础的观点,也与中医学“夫百病生于气也”以及“初病在气,久病入络”的认识颇相吻合。所谓“气”,有精神情绪以及机体的各种功能之含义。而“气病”所指,主要为疾病初期阶段的心身状态异常,有别于久病多见的器质性病变。对表现为功能紊乱的植物神经失调症,以往也有过“神经官能症”的称呼。由于其病因和症状牵涉到心身双方以及躯体的多个系统,可以说现代医疗至今对它的应对还是力不从心的。



20年前,我曾受邀在东京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与日本医师联手开展中西医学协同合作的医疗研究。下面的病案,提示的是一位从消化内科转来的患者的诊疗经过。


功能性腹痛共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的案例


患者:34岁,男性,公司职员,家住东京。

初诊:2003年12月11日,由消化内科转来。

主诉:心窝部痛。

现病史:3年前开始,心窝部腹壁时时痉挛作痛。近4~5个月以来几乎天天发作,多发于空腹时。常伴发手指与小腿痉挛,腹部胀満。平素身体多汗,食欲可,排便无异常。经西医多种检查多次,原因不明,考虑“功能性腹痛”。

既往史:4年前曾患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近查胃镜局部已瘢痕化,未见其他异常。

家族史:无特殊。

问诊:自诉在3-5年前未发病时,曾经历一段较长期间的强烈压力境遇。性格认真、内向而寡言、易于拘谨和紧张,有时入睡困难。结婚5年,尚未生育,性生活时射精困难。

西医所见:身高176cm,体重67.6kg,血压134/88mmHg。

血液検査:白血球数4700,红血球数472万、血色素15.0、红细胞压积45%,甲状腺T3 1.02、T4 6.16、TSH 0.75,均在正常范围。

胃镜检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1.功能性腹痛 2.自主神经失调症

中医所见:

望诊:体型偏瘦,脸色黄。表情紧张、拘谨。额部与手心多汗,双手指微颤。

舌诊:紫红舌,淡黄腻苔,舌下静脉曲张。

脉诊:弦细滑数。

腹诊:腹壁无明显紧张,腹部未见压痛区,全腹胀气(++)。


中医诊疗

症状特征:肌肉挛痛,心身紧张。

病理核心:肝脾失调,紧张疼痛。

从肝考虑――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功能与消化系统、肌肉、性机能以及情绪和压力调整密切相关,与气血循环及其代谢密切相关,多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合。

从脾考虑――脾与气血的生成和供给密切相关。脾统领胃肠的消化吸收而化生营养和气血,供给各个内脏以及手足、肌肉等全身器官。

辨证:肝阴不足,肝脾不和,血瘀湿热。

治疗:调和肝脾,柔肝缓急;清热活血,解痉镇痛。

处方:主要以芍药甘草汤(柔肝解痉,调和肝脾,缓急镇痛)与大柴胡汤(疏肝理气,清热活血,通腑除烦)合方应用,针对心窝部腹壁时时痉挛作痛,手指与小腿痉挛,腹部胀満,额部与手心多汗,易於紧张以及性生活时的射精困难。间用调和肝脾、抑肝缓急的抑肝散加陈皮半夏方,也是出于同样目的。而前述症状,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结果:经对患者反复解释病情并让其服用以上中药冲剂4个月后,诸症渐次减轻,以至基本消失。


考察

患者症状多彩,但查无器质性病变,这样的病人临床上非常多见。考虑病案中“功能性腹痛”与焦虑倾向的出现,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相关。从中医立场上探讨,与肝的疏泄功能紊乱,导致调整气机、情绪与气血运行以及脾主肌肉功能和射精等性机能的异常最为密切。病变关键在肝气郁结、肝脾失和、阴阳失调。

清代医家王旭高在其肝病专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强调: “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细究肝病的种种表现,大都与植物神经失调症状相关。近半个世纪以来,传统医学界对肝与植物神经的关系进行过广泛研究;从植物神经功能探讨中药以及针灸治疗的疗效机理,在中日两国也见诸于大量文献。

临床上,植物神经失调(症)与躯体症状障碍,慢性疲劳综合症以及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病症常常彼此叠加,相兼为患,互为因果。我们既需要鉴别区分,又需要考虑到它们彼此的关联。当然,植物神经失调与器质性病变的共病也很常见,从调和阴阳、调气疏肝等角度来优先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也是治疗许多复杂难治病的捷径之一。


小结

植物神经失调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除了性格、体质、环境压力、负面情绪等的作用之外,来自日常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影响尤为重要。在都市高压力、快节奏和充满激烈竞争的工作与生活中,许多人做不到“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该放松就放松,该运动就运动”。持续的心身紧张,令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体内的生物钟紊乱,这就很容易引发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此也就会应运而生。


金元名医朱丹溪认为: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诸病之始,多可见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诸病之中,也可见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从近年来在养生保健中因重视防治未病而强调的“亚健康”概念中,同样可以见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存在。

当然,从植物神经状态考察心身状态,仅仅是诊疗的角度和方法之一。调控和左右我们心身健康的,还有免疫与内分泌系统等等存在。中医的诊疗和保健,重视心身一体以及机体与环境、生活的整体观。在保持心身平衡,预防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这一众多疾病之源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2年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颇与中医的传统养生理念相合。

在减少压力,舒缓心身以保健方面,近年来在海外兴起的慢生活(Slow Life)观念、以及可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正念呼吸训练方法,也值得参考。此外,就中药、针灸、按摩、八段锦、太极拳、各种放松心身的运动,以及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对植物神经的调整和改善作用,近年来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文献可以作为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