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令丨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昵称503199 2022-11-2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意思是说小寒季节,天渐寒,但还算不上太冷。
虽然名曰“小寒”,之后还有个“大寒”,可小寒一到,便当真来到了寒风刺骨的隆冬。走出屋外的人们,一个个包裹得严严实实,双手袖在衣内,戴着帽子,围着围巾,上下牙嗑得嘚嘚直响。
图片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寒时处二三九”,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的时间段。在天寒地冻的北方,那种彻骨的冷已近极致。我们冀中老家便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资料显示,在北方地区,只有少数年份大寒的气温会低于小寒。
小寒时节究竟有多冷?在唐代,诗圣杜甫写道:“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诗鬼李贺亦云:“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宋代文豪黄庭坚这样形容:“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还有位佚名作者留下了“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这样的句子。

图片
古代文人笔下的小寒
小寒虽冷,却无法冰封文人墨客的诗情。

宋人喻陟填词《蜡梅香》以记:“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元代张昱面对小寒,挥毫写下:“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春光不与人怜惜,留得清明伴牡丹。”

明代黄佐感时而作《小寒节有感》:“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以小寒为题的诗,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脍炙人口,把小寒时节的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图片

图片
小寒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伟大的先祖对气候规律的观察总结,其中融入了对世象万物的人文思考。
道家认为,小寒时阴气很重,温度极低,但自冬至后阳气日渐转强,有“一阳来复在冬至,心礼火发在小寒,五运六气大寒始”的说法。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西汉孔安国语称:“雨以润物,阳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时,所以为众验。”“暖以长物,寒以成物”的说法,无疑是极富哲理的一句话。是啊,“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时节虽然寒冷难耐,却即将迎来冬春相交的时刻。经历过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即将迎来又一度春暖花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漫漫小寒,正在孕育春日之光!

(改编自2022年1月5日《语言文字报》文章《小寒漫漫迎凛冬》;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刘明礼;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