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草】热烈祝贺蓝草五人诗歌入选《大昆仑·中国当代诗人档案》

 海乐2022 2022-11-22 发布于浙江

鸡年大吉

海乐给蓝草及海内外诗友拜年了!祝福大家前程似锦!鸡年大吉!同贺蓝草五人入选《大昆仑·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解非品鉴大全,分别为海乐、李富元、任泽健、马维驹、汪其飞。



1、海乐·中国当代诗人档案[XIEFEI—533]


解非品鉴:海乐女士的诗歌用诗性的语言去叩解心灵的密码,语调清新,语言精致,心态淡然,笔端的情致恬淡而有味,诗味浓郁盎然。她善于采用了很多琐碎的细节,用一个个节点将内心深处长久的思考串联在一起,理性使抒情的层次不断打开和伸展,不温不火的文字,构思深思远虑,沉浸于一种爱的述说之中,情感的至真至纯,丰沛地在字里行间涤荡回旋。意象与哲思来源于生活的日积月累,或就生活小事,或就环境生态,或就人类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且表达了一种很雅致、很理想、分寸感很强的现实关怀,优美雅致,格调洒脱,意境辽远空灵。

海乐诗歌

现实主义

/海乐

铜臭者们的思想,沾满密密麻麻的小心肝
野心和贪婪活跃在交通栈道上
在幽深的夜里,蚊子出来吸血,隐于市井,议论一首诗的长短
黑夜把思想捆绑
离愁把爱火点燃
活在文字的风雨里,偶尔短路,偶尔痴狂
暴雨狂风抵挡不住梦想的归途
拉近了彼此,还有远方



鸟睡了,梦醒了


故事开始有许多困境
结尾或偶然,或奇迹,或败笔

犹如候鸟的命运
一生都在苛求中成长

顽强地躲过了风雪
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本领
学会用远游的方式赢得生机
这是对生命本能的挑战
是对命运永不屈服的磨砺

候鸟成群
经过无数时光的尝试
中途偶尔停下来
忘不了追寻的目标
长途迁徙
成功存活下来




云在树的头顶上像风飘过
月上村头的田埂,那记忆
真实而美好地藏在夏蝉声中
嗡鸣——然后……呼啸
沿着那一颗明媚的星宇
俯首,用心吻过一片轻柔的云彩
溅透了碧色的翡翠
那一夜,最后的风从
石桌穿越唐宋,与季节交谈
一如夏花绚烂,一如阵阵云水的暗语
在佛的道场,聆听禅音


村庄和老树

走到村口
就看见那棵老树
如同看见我的父母长辈
见证我的成长
想起老家江边的四合院
那年,我从上海
回来的急
又匆匆搬离
建桥建高楼建大厦
我们搬到了兴建的家
从此我和江滩
有了亲切的怀念
不远也不近
时常走走看看
只是没有了岁月痕的
青石板
勾起我深深地思念



【青涩年华】

黑夜,赐予我一双眼睛

就像大漠带不走风雨

人类离不开苦难岁月

你明天的梦境里

不再出现若即若离的“光明”

那是我日夜守望的星辰

遗忘了春天的果园

来时路上,你的歌声,回响



简介:海乐,原名李建,女,1984年出生,自由撰稿人,现居温州。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出版诗文集《消逝的流星》,2016年和任泽健共同主编诗集《诗草本》,主编的散文/诗集《等一个秋天》正在出版中。创作以诗歌、散文为主,作品被收入多部选集。2014年5月创办蓝草诗歌网论坛,现任《蓝草》诗刊总编。 

祝大家新春快乐

2、李富元·中国当代诗人档案[XIEFEI—531]


解非品鉴:李富元先生的诗歌营造出一种生存的文化时空,自然地把自己的思维、情感融合在一起描摹出一幅幅浓郁的民俗风情画,注重情感表达的同时更有思想上的升华,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他有着敏锐地感受生活、捕捉形象的能力,几乎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场景,让内心的情感有所依托,用沧桑的笔墨涂写真实的人生,且在苍凉的意境中注入一些温暖的情愫,让人看到一线希望与光明。这种对生活对事物的感受能力是诗意的自然表露,而不是生硬的堆砌,葱茏的诗意,闪光的哲思,峻拔的风骨,不隔不离,浑然天成,语句丰富雄健,贯穿着一种精神之美和艺术之美。

李富元诗歌

千年古柏

文化广场东面,大成殿白玉雕栏前
两排千年的古柏,星光下
像是早朝的元老、宰相和大臣
正冠束带、官服整装,似在参议国政。

月光如雾,湮没松柏沧桑的年轮
更蕴藏了风霜刻下的斑驳皱纹
庄重、肃穆的身影,让我深悟
以德为本,仁治天下的崇高理念。

春秋、战国,已去二千五百多年了
诗、书、礼、乐,却走过雄关漫道
直到今夜,依然站在大成殿的石阶上
与树影深切地话说春秋。

千年的大树,寥廓的苍穹下
我看到伟岸的身躯,闪光的智慧,
深邃的道理,撑起广场上灿烂的星群
守候着黎明的曙光。



山歌

苍茫之上,是更远处的苍茫
辽远之外,是更深处的辽远
“哎……呀……呀……咿……
我的命哟……尕妹妹……换在你心上……”

悲切深厚的腔调
像鹰一样跃起,盘旋
盘旋在苍茫之上,缚住鹰的翅膀
在高空里使劲拽着

抖落在遥远处的风,停了
山歌,似乎站在风上
把远处的山
近处的树,震惊


拉卜楞寺的经声
      
我知道,拉卜楞寺的经卷
如大夏河平静的水声日夜流动
是经声洗净了大夏河的水
还是大夏河的水流过经卷
使经声如鼓如罄,如湧如潮
时而隽永,时而滔滔

那天,桑科草原深邃的天空
自由盘旋的一只鹰,让我感到
苍穹下拉卜楞寺的辽远、深刻
有一种博大的引力,提着我的心
在雄浑合唱的经声中沐浴


一匹狼
                                 
一匹来自天籁的狼,风雪的旷野
划过嘶吼的裂痕,那声音
把沉重的苍穹举起,又狠狠撂下

似在灵魂深处痛切地撕扯
荒原上狂卷的旋风
是放逐的灵魂

有时候,仰望天空
咬住一颗冷冷的星,或空旷处的寂寞
用长声,再拖长孤独

如是今夜,泛白的月光
照亮一匹狼
美丽的忧伤



古道驿站
   
茶马贩子,丝绸商户
粗布搭裢中沉甸甸的五贯铜钱
打马柱没拴住夜光下的那些脚步
今天来看望你的乌鸦
不再是唐朝的那一只

油布包里背着经卷的那个僧人
不知从何云游而来,不走了
住进驿站南面山上的窟龛
一住就是扎根,直到圆寂,留下的
经卷,还被后来的钟罄唱着

驿站在垂暮中,迟迟不愿离去
走向它的砾石路,都成了滴雨板
一脚踏上去就走进了传奇
挂在翘檐上的圆月
比宋朝时磨得更明


老人

吃完昨夜最后一颗土豆
老人说走就走了

在温热的被窝里,双手
紧握着他余温的气息

留下的许多事情,站在台阶上
门框的拉手,还等一双熟悉的手拢合

什么事都没有结尾
什么事都嘎然而止

简介:李富元,甘肃省甘谷人,1963年生,朵金轩书画院院长,《诗歌网》专栏诗人,曾在《星星诗刊》《北京文学》《海燕文学》《中国文化报》《诗林》《生活报》《白银日报》《天水晚报》《作家网》等刊发表诗歌数百首,现任《诗声音》《好诗人》微刊主编,出版诗集《世间物象》(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祝大家新春快乐


3、马维驹·中国当代诗人档案[XIEFEI—535]


解非品鉴:马维驹先生的诗歌追问精神的存在,探究灵魂的居处,打开的魅力世界让我从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护佑,这样先天的使命被他引以为自己诗歌创作的宗旨。诗歌是一种高度提炼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对人生经验的高度综合,对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沉思,对世界与人的存在的超验性的理解和阐释。他的生死彻悟剖析深刻,人性表现节奏清晰,控制力好,整体气象更为开阔,在圆润柔软中添加了一些锋利的元素,读来劲道十足显示出一种浓郁的主观色彩,沉郁的岁月沧桑充满了内心定力,用心灵感知大地人生炎凉与深度,成就自己的审美品格。

马维驹诗歌


我无法……

我无法把一串鸟鸣丢在家乡
每到大地开花季节
它就会找到城里,满街满巷地唤我

我无法把一棵老柳丢在家乡
每一片叶子,都藏着一段山歌
每一次剃度,都是乡思和血脉的皈依

我无法把一座大山丢在家乡
满山的草长莺飞,占据了冗长的夜梦
除了那一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与比肩

我无法把童年丢在家乡
每一个安静的时刻,我都要起身返回
为根系浇水培土,把来路洒扫干净

简历

简历是我身后长长的影子,是记忆
被日月的风霜划伤的一道道口子
它们分行排列着,但不是诗
每一行,都像一小截燃后的断枝,带着余温
每一行,都会有人站在街角处,指证

它们像一些陈疾,却又有新鲜的痛感
拎起任意一串,都有嗟叹滴落
令人不忍卒读
对这些诗一样排列的文字,我有时
会丢弃一些什么,有时回避一些什么
制造了一些断崖或硬伤

如今,我还在努力拼装着一些文字
有的句子,总也写不好
留白,是最好的表述
最后一行,豹尾,将来会有人补上
而我,不再过问

与大地握手言和

自从立于地上的那一刻,大地
给我准备了一个陷阱
我展开全部羽毛,怎奈何命运很重
无法改变永恒的跌落

这一刻,冬日露出一丝暖意
雪底的嫩芽向上顶了顶
冰层有骨折的脆响
寒冷释放和解的迹象

这时候,我觉得一切不是很坏
所有恩仇无足轻重
我只想与大地握手言和
尽管它终将取胜

我观黄河

第一次站在黄河边,我惊异于
它太像母亲锅里煮沸的羊汤
羊皮筏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一次喝到黄河水,我惊异于
西部黄土特有的泥腥味儿
家乡百姓的血液,从这条血管缓缓流失

第一次从飞机上看黄河,我惊异于
它就是一条长长的麦草绳
那个漂亮的弯,死死缠在右派老尚的脖子上

最后一道窄门

现在,让我们坐下来吧
山,已经瘦了许多
山脊,有着利刃般的尖刻
我们曾经心怀的远方,被重重瘦山
阻隔在更远更远的远方
无法抵达,就让它
像星辰一样闪耀吧
而此刻,最好的选择是,坐下来
感受新雨后的凉意和寂寥
抬头看一朵倒空了的云,怎样
朝着远方慢慢地挪动,就像
一个花光了日子的老人
一步步,挪进他的
最后一道窄门

化作泥土

麦种落进土里,长出一条小尾巴
蝌蚪一样,让土地受孕
土壤放下坚硬,侧过身子
不再有生长杂草的念头

青苗出土,天空让出足够的空间
云,高远了许多
拔节,分蘖,抽穗,灌浆
希望走向成熟。而麦子
把根留在土里,化作新的土壤

种麦子的农民,他们在播种
一茬茬麦子时,把自己
也一截截地种进土里
土生,土长,然后
化作泥土

简介:马维驹,男,1957年出生,甘肃会宁人氏,现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关工作。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燕京诗刊》签约诗人。有170多首诗歌发表于《诗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甘肃日报》等官民报刊和选本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你读诗》等。出版个人诗集《缝隙》(长江文艺出版社)。

祝大家新春快乐

4、任泽健·中国当代诗人档案[XIEFEI—536]


解非品鉴:任泽健先生的诗歌谛听世界的声音又向世界倾诉,对日常生活的观照,对神性土地的热爱,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品质,率真的人格得以张扬,为他的情感找到一种释放方式和精神寄托。他的语言精巧绵密又雄浑刚健,诗风厚朴凝重又平实优美,擅长运用色彩和声音来表达意象之美,民族风情在他的笔下斑斓多彩、熠熠生辉,对生存世界和生命体验的精到感觉、理解以及把握写得独特而深刻,凄怆而悲凉,深情而执著,艺术感觉敏锐,他以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乡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历史文化根源所做出了诗意的表达。

任泽健诗歌

平阳味道(组诗)

1、塘川橄榄


我没去过塘川
朋友的妻子是那里的乡村教师
冬季,还能淘到上品的橄榄
探亲带上
把平阳的美味带回家乡

青橄榄,青橄榄
青涩的日子,很美
一张张少儿的脸
真真明净

反复咀嚼
绿色植物的气息
让人更加珍惜

更加安心

2、麻步文旦


我见过白花盛开
我见过青果挂枝头
如今三个文旦
依次排列在我面前
接受检阅

这是一位同学的爸爸送我
这是长在她老家的果子
我不知道
它为何又叫四季抛

像铅球像铁柄吗
用力抛出
校园操场上的一幕幕
想起那一年
当老师的快乐时光
那一年,是哪一年?

3、瓯柑

瓯地产瓯柑
名声在外
欧阳修早有记录在册
温州土贡柑桔(瓯柑)

三晋才女指尖
初尝细品
大赞其味
齿颊留甘

我吃着今年最好的瓯柑
这是小男孩从爷爷种植园
一个个端详

摘下

端午瓯柑似羚羊

人生岂可无酒
醉酒最好有柑
快哉如风

4、甘蔗


我曾种植过甘蔗
(阳台上)并不缺少阳光雨露
也不缺少关爱
歪歪扭扭,长不大的甘蔗
颇令我难堪

终究不能离开大地
蓝天白云相伴才能
写下绿的诗行

榆垟的甘蔗
麻步的甘蔗
榨成红糖,甜的
让我望而生畏

我喜欢在甘蔗林行走
那绿色荡漾里
真是一段理想的时光

5.平阳粉干

热闹的街市或寂寞的小巷
一抬头发现平阳粉干
敢以此开店必有几分底气
甚至还带着自豪

炒粉干还是平阳的好
每每听人说
我就想一想
它的确俘获了我的胃(爱吃面的胃啊)

炒粉干很简单
只需一分用心
三分细心
九分的友爱足矣

炒粉干,最好到平阳五十丈

来品尝吧
因为这山这水才更有味

6钱承恩馄饨

来碗馄饨
我一直跟踪着这味道
许多年了
从水溪头到汇水河路

馄饨皮白而透明
蛋丝金黄
蒿草翠绿
紫菜深黑色
端出来就是
清汤馄饨单碗煮

老钱的独门技艺了不起

多年前,我曾采访
馄饨恩
与苏渊雷先生的一段佳话
让我暗赞称奇
这馄饨满是人情味文化味
乡土气息

7顺溪黄年糕

顺溪黄年糕真是美味
常能吃出山野的淳厚

黄年糕的独特
取山中柴
烧灰,水烫过滤
再把最好的晚稻米
泡入,碾粉木桶蒸

每年春节,昆阳大巷口
总有围观者陶醉于
两三个大汉捣年糕的活动

据说顺溪黄年糕已有300
曾经完全手工的年糕
做成眉峰山的形状
婉如弯弯眉毛真清爽

咬一口,似咬住大山的衣襟

哎,只怕它一天天

变了模样

 8、蟹..跳鱼

大海真是丰富

一个海边长大的孩子

对海充满了感恩

最好吃的海鲜

是自己下涂捉来的

螃蟹蛏子跳跳鱼

赶潮拾海

隐藏得够深

女孩敏锐灵巧

轻松地拿下

也有受伤的时候

被猶蠓咬了一口

每次经过宋埠的小巷口

总习惯地张望

地摊上摆售的海鲜

味道依旧鲜美

只是海涂一天天缩小

那些牡蛎藏得更深

我试图找出一些闪光的句子

像月光一样皎洁

我要赞美生活

像大海一样深沉

简介:任泽健,男。故乡在鲁南滕州,现工作生活于浙南沿海小城温州平阳。学生时代开始与文学结缘,陆续在《散文》《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时代文学》《青年文学》《诗江南》《安徽文学》《雨花》《辽河》《温州文学》《抱犊文学》《新民晚报》《钱江晚报》《台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三百余篇,有作品获奖,并入选一些选本。现为县文联兼职副主席、县作家协会主席、温州市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祝大家新春快乐

5、汪其飞·中国当代诗人档案[XIEFEI—537]


解非品鉴:汪其飞先生的诗歌对自然、历史、哲学、宗教和生命作更深入的思考,执著于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对生命的沉思直抵真与假、爱与恨、肉身与灵魂、角色与本我、希望与失望、坠落与上升的生命问题,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以及生命的直觉很好地融进创作之中,经过艺术的酿制便会从血管里流出来,有温度、有气息、有个性、有痛感,并从中寻找精神的力量,而诗歌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力量是无限的。他的诗歌具有纯正的抒情品质,激情洋溢,诗意隽永,笔法灵活多变,自觉的修辞意识和对音韵感的不懈追求蕴含了汉语独有的简约与儒雅。

汪其飞诗歌

见诗如面

题记:蓝色的诗儿啊,
你多么像我穿着蓝色纱裙的新娘!

你说
我若不来  你不老去
我说
你若能来  世界就幸福 

我说
请你不要再孤独
你说
你不能  从那一秒起 
孤独  像冬日衣橱里陈列的
那条淡蓝色的纱裙一样
愈加孤独起来

还好
你已习惯月光的皎洁
我已习惯太阳的光芒
还好
你已习惯与石头相伴
我已习惯在诗中守望

还好
见诗如面

林徽因

晨雾,四月里唱着歌的月光
一片橙黄的叶子,消退在时光的边缘
一棵苍翠的竹子,挺立在命运的中央

一杯茶,沉默着白色
无字碑,典当着衣裳
一支曲,沙哑成无言

香山、峡石的云不时向李庄飘来
那块烧焦的木板上开满了
牡丹、荷花、菊花……





一顶白帽子,羊群般的诉说,挣扎
黑色眼睛的力量,光明、忧郁像苍穹

一把斧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
砍烂了陶罐,砍光了鸡群
砍碎了湖水,砍掉了两个世界的山峰

顿时,所有的乌云和湖水
顺着木屋流淌下来,鸟儿的翅膀是石头
砸醒了,眯着双眼、戴着望远镜的狼群

把自己写成一首诗

滴答,滴答,滴答
一下,二下,三下
……
远处寺院的钟声,透明、坚硬如铁
不停捶打着人世间苦难的石子

我要告诉你
我要采摘天空的云彩
来浇灌这生长出灵魂花朵的种子——
只听过两次:
一声清晨杜鹃的蹄叫,
一片汪洋大海的咆哮;
只想过两次:
一个怀抱玩具的孩童的欢笑,
一个成熟世界的繁华、喧闹;
只见过两次:
一个热爱生活、认真工作、照顾父母、抚养孩子的人,
一个拿着斧头乱砍一气的人;
只去过两次:
一次在灯光照耀的黄河大桥,
一次在山西的一个细雨蒙蒙的人文公园;
……

梦中,遇见一朵娇美的兰花
有一个大自然般的名字:春天
夜晚美丽得
只用星星、月亮和你
点缀

在远行之前
悄悄告诉你
我爱你


借我灯光

什么是借?昔日,拿来主义冠冕堂皇的别称,智慧、方法、星星与故事。
什么是我?圈里,除了蓝天、风筝、盐之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奋斗不止。
什么是灯?黑夜,壮丁举着红彤彤的火把,指引鸽子、老鹰、称砣与飞机。
什么是光?灵魂敲打苦难之门,烘烤小儿子,责任、解构、重生与良知。

就是这样的

一片银杏叶子,寒风中,创造舞蹈、戏剧般的语言。

生活的序曲就此拉开,穿越一所土坯房

和一个个数不清高度的旁边还停泊一辆辆汽车的怪物。

做天空无用的翅膀。一次次给大地致命的袭击。

从此,夜晚,住在云端的人类开始仰望——

仰望碎金子的星空,躯体与灵魂如黑夜般透亮。

白天,一头牛,时间的皮鞭下,用汗、泪、血浇灌着麦地。

它的主人说太阳是信仰,双手是智慧,大地是脚步。

简介:汪其飞,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编辑,微刊《诗声音》总策划、诗人、诗评人、出版人。诗歌入选《星星》《青年诗歌年鉴》《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刊物;主编《见诗如面》(合作)。诗歌信仰:诗歌是第二个太阳;凡是诗人都是可爱的,凡是诗人都值得尊重;诗人兄弟,我们永远在一起;生命不止,诗歌不息!



解非:黑龙江省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首倡者暨核心诗人、诗评家、理论家;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学会理事长;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作品研究学会理事长;文联副主席及《女子智灵性诗刊》《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作品鉴赏丛书》主编。诗集:解非·女子智灵性诗歌上下卷《白罂粟》与《海洛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注:新世纪诗歌于死地而后生,优秀诗人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我用六年的时间追逐他们的诗歌足迹,解读诗意、鉴别诗品、感悟诗魂……。且,画龙还需点睛。(古语:诗者,天地之心)
 

转载自解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a2fy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