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自然,有心而成——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品质的成功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1-22 发布于内蒙古

—1—

在前面我们说过,我们每个人在确定梦想之后,都要选择一种跟梦想相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将会成为什么人。(链接:成为自己的“道”——在平常心中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甚至不要盲目地模仿你佩服的人。同样道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道方式,不要模仿别人。喜欢茶的人就在茶道上成就,喜欢弹琴的人就通过琴声成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而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在平常心中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随缘,随顺世间规则,明白自己这辈子需要什么,并且用尽一生心力去实现它,就是随缘。
人生最重要的是觉醒。“觉”指的是不再迷惑,从大梦中醒来,拥有了觉性;用这种智慧观照人生,同时拥有一颗清净心,不受分别心的污染。我们拥有一颗清净心,净心看世界,世界也清净。眼中的世界清净时,我们才能看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因此,老祖宗强调“心净则佛土净”。心净者,则是值得尊重的人。
每个人都拥有本自具足的智慧、善良,每个人都是“道”的载体。大道真正的载体是发现大道、知道自己承载了大道的人,这种人不但能妙用大道的智慧贡献社会,还能传播大道的真理,让其他人也发现道的载体。相反,一个人虽然承载了大道,却不知道自己是大道的载体,还在向外求智慧,它就是一个坐拥宝藏,还在为吃饱肚子而讨饭的乞丐。所以,拥有宝藏还不够,还要能够发现自己拥有的宝藏,并且懂得如何使用宝藏,这样才能真正变得富有。
同样道理,单纯拥有智慧还算不上智者,如果他不但拥有智慧,还发现了智慧、能妙用智慧,他才算是真正的智者。仁者也是如此。人人都有仁爱之心,人性向善,但并非人人都是仁者,有些人会无视人性中的慈悲,冷漠麻木地对待世界,甚至恶意地伤害别人,这就定然不是仁者。仁者只可能是那些发现了仁爱之心,还能启动仁爱之心、为世界作出贡献的人。换句话说,虽然人人都有真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说“我就是佛,佛就是我”的。只有那些认知真心、能安住真心、能用真心观照世界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才能说“我就是佛,佛就是我”。
当你用污染心看世界的时候,你就不是大道的载体。相反,当你能恒常地用一颗清净心去观照世界时,你就是大道的载体,我们称之为得道者。得道者的世界是真实圆满的,他感召的世界也是圆满的,而且他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这就叫觉行圆满。
其实,能健康地活着本身就很圆满了,如果不但能健康地活着,还能自主地选择,就更加圆满了。所以,拥有这一切的人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也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我们永远都要用一颗清净心看世界,哪怕世界上的一些规则我们不认可,也一定要尊重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图片


—2—
我们一再说,你在那个阵营,就要遵循那个阵营的规则,你玩什么游戏,就要遵守哪个游戏的规则。你既然踢足球,就要遵循足球的规则;你既然打排球,就要遵循排球的规则;你如果当公务员,就要守好公务员的规则。永远不要做跟自己的身份相抵触的事情,不要挑战规则。
在相对的条件下选择最好的,不要用自己的心衡量世界,永远随顺世界,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世界,都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例如,跟朋友相处的时候,你没必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朋友,没必要希望朋友像你期待的那样,你该做的,就是在不侵略他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帮助他,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儒家在这一方面做得特别好。孔子“克己复礼”,就是制定一些列的规则和制度,而且倡导大家来遵守制度。单纯的遵守规则也很好,这套秩序使中国两千多年来在“有序”的道路上前行。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表面上是独尊儒术,其实法家才是真正主流的文化。荀子被归类为儒家,但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把法家作为政治制度确立了。在我们传统的意识形态中,所有语言都是儒法共有的。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要建立规范和制度。儒家和法家之间相互接纳,共同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互相对抗。我们学习任何一种文化时也都要这样,永远不要去对抗。佛陀是革命者,但他更多的是在革自己的命、改自己的心、打破自己的成见和执著,而不是跟外界对抗。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佛陀学习,默默地做事,不要过于侵略和干涉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你只管做好自己,守好自己的智慧境界,不要张扬。面对世界,只要你用好这些智慧,随顺世间法,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就会成为真理的载体,大道的载体。如今,我们的文化要回归本源,回归经典,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照经典中所说的去做,改变自己那些不规范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的礼仪。比如说《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标准,对照标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要能达到那些标准,你就是一个有着很高修养和教养的人。《礼记》等经典也是这样,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培养你的品质,让你拥有一种真实的修养、教养、规范和境界。
还要明白一点,在拥有绝对优势之前,人必须低调,尽量别让人忌妒,这样,大家才不会对你产生敌意,不要过多的树敌,你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自己的实力。第一,不要让自己显得扎眼,要待在一些安静的地方,默默地做你该做的事情,积蓄你的实力;第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走向你的一切,你拥有的一切,都要好好地珍惜,善待他们,向他们学习,用好他们。同时,要有佛家“三轮体空”的智慧,行善时不要执著,不要著相,更不要做一点事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要有一种藏而不露的智慧,多一点谨慎,多一点低调,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

图片


—3—
老子强调“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其重点就在于消解自己,不要执著自己,不要老是有高见想要发表,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
我们强调无功利的做事,所以不要想着扬名立万,不要多说话,尤其不要沾沾自喜、自我炫耀。因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你自己不强大,说上多少话,说的多好听,都没有用。自己强大之前的攀援,不会有人理你。所以,要珍惜身边的一切,珍惜迎面而来的一切,一切都顺其自然,根据条件、随顺因缘而行,不要逆天行事。要像杜甫的那句诗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春天的雨那样,悄悄地滋润人间,不要骚扰人间。春雨的味道,就是君子和圣人的味道,你和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可能不怎么说话,甚至不说话,但你自然会觉得他们说了很多,你得到了很多。
不要封闭自己,要做一个“无闭”的人,在“无闭”之中实现自守。真正的君子就是这样。当你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闭”时,也就没有人能摧毁你了。同时还要学会矜持一些,人要想活得有尊严,就要会一点矜持,不要随意跟别人承诺、许愿。这样的话没有意义。就算不说这些话,君子和圣人也不会抛弃你。因为圣人既不弃人也不弃物,只有你弃他时,他才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不弃他,他也不会弃你。
这其实是个人修养的智慧,我们年轻时由于不懂这些智慧,更多的碰壁,很多的弯路。有了这些智慧,但不要执著,尤其不要执著成功。一旦执著成功,你就会陷于功利,而不是“善计者”了,因为“善数不用筹策”。要知道,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事的成功,而是人格的成功、品质的成功。这方面如果成功了,其他的一切都会自然成功。所以,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无为自然,有心而成。“善行无辙迹”者虽然不执著成功,但他得到的是大成功。
人的功利心太重,就会活得很累。其实幸福的人生很简单,就是没有功利心,积极认真地做事,能多做就多做一些,不能多做就少做一些,并不复杂。所有的成长和升华,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自然出现的,它不是一种你可以求到的东西。所以,不要求,也不要算计。记住老子的“善数不用筹策”,人生太短暂了,真诚地待人做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地过完一生,尽量多做些该做的事情。不生执著,不起烦恼,做人处事,都会圆满。这就是老子的“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最后你还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