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朗队为什么而战?

 萧武在此 2022-11-22 发布于上海

11月21日,伊朗队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的首次亮相,换来的是2:6的惨败。英格兰队在大比分领先情况下,依然坚持猛打猛攻,完全不留后手——虽然英格兰队主帅索斯盖特换下了部分主力球员,依照国际足联制定的新规则,换下人数很多,包括头号球星哈里·凯恩,但新换上场的替补球员的求胜欲望、进球欲望甚至更加旺盛。

当然,2:6跟0:6还是有区别的。伊朗队能进两个球,这一方面证明英格兰队的后防线其实一如媒体和球迷所称的存在巨大漏洞,在曼联队已经沦为酱油角色的马奎尔确实继续暴露出转身缓慢的问题,而英格兰中场跟后场之间的衔接在比赛中也不是那么紧密。英格兰队进球多,包括饱受诟病的斯特林和拉什福德都能捡到进球机会,这只能说明伊朗队完全不在状态。

伊朗队不在状态,在开赛前的国旗国歌仪式上就表现得很充分。观众席上,伊朗球迷尤其是女球迷的姿态也能说明问题。今年9月以来的风波,已经使得伊朗的知识阶层,职业运动员,相当数量的民众与有关方面离心离德。伊朗队的主力球员开赛前几次公开场合的表态已经预示着他们参加本届世界杯,主要是向全球展现他们的主张,而不是取得良好成绩来为该国的有关方面背书。

其实,英格兰队这几年来也经常通过赛场来宣扬特定的价值主张,比如反种族歧视。但两个球队的考虑显然不同,英格兰队教练和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显然是将赛场上的良好表现,理解为与推进价值主张一致的行动。但伊朗队的球员似乎过度承载了推进进步的使命,所以在主力门将受伤下场后,很快就城池大开,几近溃不成军。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以东道主夺杯告终。该次世界杯之前,阿根廷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军政府上台,对左翼知识阶层乃至持进步立场的普通民众开展了大清洗,“人间蒸发”的人数达到了数万。这不过是美国支持下拉丁美洲保守右翼向左翼反扑的一个篇章而已。

为了办好世界杯,为了夺得世界杯并由此来凝聚人心,阿根廷军政府强迫阿根廷足协召回了在海外踢球的阿根廷球员,引入美国的舆论议程操控技术,让球队封闭训练,在国内制造出非常“纯净”的观赛氛围——没有了左翼进步人士的抗争,1978年世界杯成功举办了,阿根廷队夺魁。球员是在世界杯结束后才得以知晓左翼人士的命运。

很显然,伊朗有关方面无法复制1978年阿根廷的操作。伊朗队中有多人在海外踢球,几乎覆盖了欧洲顶级和二级的联赛,这其中最为大牌的就是有“亚洲梅西”之称的阿兹蒙。再加上社交网络的影响,所以要屏蔽伊朗国内9月风波的讯息,就不再可能。

这也使得那支在亚洲赛场上大杀四方,也能与欧洲和拉美二流强队掰手腕的伊朗队,根本找不到参赛的意义所在。这场情况的一触即溃,根本不能用来与若干年前亚洲球队在世界杯上拼遭欧美强队“血洗”的记录相较。

换言之,如果伊朗国内不能传回能够切实振奋斗志的信息,即便主帅奎罗斯有点石成金的能力,伊朗队接下来对决美国和威尔士,很可能也将延续溃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