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奖作家勒克莱齐奥:唐诗没有过时,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文化观察

 置身于宁静 2022-11-22 发布于浙江

来源:三人随笔(百家号)

无意间看到一条消息:近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和翻译家董强合著的《唐诗之路》中文版推出。现在还有外国人读唐诗?我们的“著名诗人”、“一级作家”赵丽华不是说“我们的诗歌审美落后西方一百年”吗?

勒克莱齐奥

这条消息确实没有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第一次读到唐诗就爱不释手。“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充满着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宇宙动能性的力量,这是唐诗无比强大的原因,为唐诗带来了一种永恒性。”在勒克莱齐奥看来,唐诗一点也不过时。

勒克莱齐奥最喜欢的唐诗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至今记得读到这首诗时的激动”,勒克莱齐奥说,西方那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环境问题,但在李白的这首诗里,“山是一个静穆、庄严、令人尊敬的场所”。

《唐诗之路》中文版封面

在山的面前,人——脆弱的、短暂的人——所能做的,就是坐下来,静静地看山。”这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环境意思。而这样的意识,在唐诗里屡屡皆是。

唐诗里的万物,树叶、森林、溪流、湖水、岩石、山、月亮,每一件东西,每一个生灵,都有一个“灵性”。这种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直强有力地存在的”。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文化,“让我们习惯了运动感,习惯于欲望和激情,情感往往转瞬即逝。”

《唐诗之路》法文版封面

在诗歌的表现方面来看,唐诗表现的“是一种冲和,一种内心的平和”,这和西方的诗歌理念“完全不同”。勒克莱齐奥对唐诗的喜爱,还在于我们并不熟知的一些诗,他却印象极为深刻。比如杜甫的《见萤火》,就是勒克莱齐奥一直忘不掉的一首诗,他在杜甫草堂一直希望能够找到萤火环绕的那口井。

《见萤火》 唐 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唐诗——也可以说,一切真正的诗——也许是与真实世界保持接触的最好手段。这是一种交融的诗,引导我们遨游于身外,让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秩序,感受时间的绵延,感受梦。我第一次读到李白时,他所传递的信息是那么的显明,让我惊叹。

勒克莱齐奥和董强

在勒克莱齐奥看来,我们古诗词的力量在现在仍然是巨大的,“可以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下阅读”。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年,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同那个时代的诗人和艺术家是那么的近。我们能理解他们,那个时代与我们的时代是如此的相似。

总的来说,在勒克莱齐奥看来,我们的唐诗,还包括宋词、论语等等传统文学作品,一点也没有过时,一点也不落后。“唐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性”,“与我们的时代如此相似”。这也是勒克莱齐奥要撰写《唐诗之路》的重要原因,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伟大的诗人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现在的“著名诗人”们,反而觉得唐诗宋词过时了。他们以西方为“神祇”,认为我们的“诗歌审美落后西方一百年”。他们不断地模仿西方的诗,写出了大量“口语诗”,说这就是诗应该有的样子。

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没想到我们觉得过时了的唐诗宋词,在国外看来却是一块宝。这些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作品,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很多东西,在唐诗宋词里,早已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勒克莱齐奥和董强在杜甫草堂

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们的著名诗人们,是该醒醒的时候了。不要一味地模仿西方,不要丢掉我们最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这是舍本逐末。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们,即使是再过一百年,我们的“诗歌审美”还是会“落后西方一百年”,甚至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