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海北任我游 | 在上海邂逅萍乡故事

 阿奇旅拍专栏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今年“五一”期间,我又一次到上海,探望刚刚大学毕业在那里就业的小侄女。这是我第三次到上海,没有前二次的工作压力与负荷,因此显得从容悠闲。在上海逗留期间,又重游了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东方明珠、k11购物中心、人民广场,还去了上海市图书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青浦区朱家角镇、西塘水乡,还去了国防教育基地东方绿州游览。在游玩之中,无意间发现有三处与我们赣西小城有关的萍乡故事。


第一处地点是位于位于淮海中路1555号的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含新馆),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现己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全年接待到馆读者190万人次。新馆外貌由多维台阶式块体顶部造型,如同自然生长的台阶,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人类向知识高峰的不断攀登。

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音乐欣赏室和影视观摩室,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

走到三楼中国名人手稿馆,发现墙上挂着一块"盛宣怀档案研究中心"的牌匾,引起了我的关注。盛宣怀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名字与萍乡煤矿(安源煤矿)的历史紧密相连,在我们家乡---萍乡安源,可以说是老幼皆知,家喻户晓

盛宣怀(1844-1916),出生于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常州,晚清官员,官办商人,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1898年,晚清重臣盛宣怀为确保东方最大钢铁厂汉阳铁厂炼铁之急需,引进西洋现代技术开发安源煤,于1907年,耗资670万两白银修建的萍乡煤矿建设全部竣工,建成的萍乡煤矿(安源煤矿),其煤产量年达百万余吨。在萍矿的依托下,中国首个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组成的大型煤铁厂矿联合体---汉冶萍公司在上海建成。


萍乡煤矿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抢得先机,在采煤、炼焦、运输管理诸方面集当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于一身,建成继抚顺、开滦煤矿后中国笫三、南方第一大煤矿,享有江南煤都的地位。成为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见证,而的组建,则引领着长江流城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潮头。

盛宣怀的一生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紧密相连。累计17,8万件,共计1亿多字的"盛宣怀私家档案”就收藏保管在这里,这可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工业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在我们家乡的安源煤矿炮台山上,至今仍完美屹立着一座盛公祠。盛公祠原为萍矿办公大楼,建于1898年,占地面积2396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德式建筑。1916年盛宣怀去世后,汉冶萍公司为纪念怀创办安源煤矿的功绩,1923年将此办公楼改名为盛公祠。该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处也是位于淮海中路的K11购物中心,这是一个让商业变身为艺术的地方。

说起“K11购物中心”的名字,有一个自圆其说的来由。“K11”起初只是香港当年土地发展公司列入九龙区第11个项目的编号,是一个毫无商业价值和意义的代号而己。但投资商却发现“K11”这个编号,也可以有东方哲学中“虚实共生”的内涵,希望建成后的购物王国财源广进,能给更多顾客留下美好的遐想和深刻的印象。

自2013年开业以来,“K11购物中心”凭借艺术、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理念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虚实共生”,率先引领着上海的时尚消费,成为淮海路上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购物中心新地标。


在富丽华贵典雅的大厅里,陈列着许多老上海人的岁月记忆。比如洋包车、时装模特……

还有老牌公交车……

我驻足欣赏,在老牌公交车上发现了一张六十年代的电影故事片《燎原》的广告宣传画。电影广告宣传画堪称原汁原味,经典完美,而当年风靡全国的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不知今安在?

《燎原》是一部由张骏祥、顾而已执导,王尚信、王熙岩、张雁、祝希娟等主演的电影故事片。影片于1962年上映发行。影片讲述了1905年,赣西煤矿工人要求发清欠饷。矿上以“议事”为名,把领头的工人肖昌定骗出来杀害了。在血腥的镇压下,矿工们忍气吞声,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中问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血海深仇万丈深,矿工的生活苦啊,要比牛马苦三分!吃的是阳间饭,干的是阴间活,到何时拨开乌云见青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的长夜从此破晓。


《燎原》的故事原型取材于萍乡煤矿(安源煤矿),电影编剧之一就是当年响当当的萍矿工人作家彭永辉。

影片的拍摄地也大部分在萍乡矿(安源矿)

在我们家乡,凡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电影《燎原》都不会生。当时还有不少老萍矿人在影片中充当过群众演员呢。

第三处地点是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步入馆内,首先就可瞻仰到这幅名为《起点》的巨型青铜浮雕,这是于2016年7月1日重新开馆后的新增展品。画面中,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均以半身浮雕形象出现,栩栩如生。作为人物浮雕背景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这是“起点人物示意图”,列数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的姓名,其中有一人是来自萍乡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的张国焘。

瞻仰一大代表群像雕塑,回顾党的光荣历史,不禁感叹伟大开端,英雄辈出;也感叹岁月苍桑,大浪淘沙。

张国焘(1897-1979)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他离开家乡进入北京大学读书,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

1938年4月初,张国焘趁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74年著有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1979年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如今说起张国焘的一生沉浮,功亏一篑的传奇故事,令家乡人唏嘘不已! 

2014年11月26日是张国焘诞辰117周年,的族亲全程策划和组织了一场以“回家”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近200名张氏族亲和社会名流的共同见证下,体现叶落归根情怀的焘纪念碑在萍乡人文公园落成,家乡的热土宽容地收留了飘游在异国他乡的孤魂。有道是:人间自古谁无袓,归祖为安,世上迄今孰全人,回家就好。

在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中行走,稍稍留心身边事,就可发现自己所生活的赣西小城市竟然如此不平常,与外面的世界是相通的.是彼此联系、融合在一起的。

在上海邂逅萍乡故事,令人感到更亲切,而上海收藏了百年历史的洋务安源、星火燎原的红色安源、前功后弃的起点人物这三个萍乡故事,又让上海更丰盈,更精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