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广寒寨知青博物馆,你还记得这些老物件吗?

 阿奇旅拍专栏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最近,手机拍客记》发布了《江西广寒寨知青博物馆:收藏了哪些知青印象?推文后,得到读者的热情关注,并有不少读者留言,給予鼓励,谨此表示谢意。当时因篇幅有限,小编集中拍摄馆内展示的老物件照片未曾编入, 为満足读者的探寻欲望,现将广寒寨知青博物馆里那些老物件在此予以展示。

 ▲图为湘东区政协委员,五峰山旅游公司董事长周桂萍(右)与本文作者合影留念。

走进广寒寨知青博物馆,我们不仅能了解广寒寨乡(场)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而且也能了解到那段特殊而不平凡的知青岁月,还能从似曾相识的一些老物件中,喚醒那一段令人怀旧的历史记忆⋯⋯

   这是一张拍摄于1960年12月10日的照片

       六十年前,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让时间凝固,由此而产生的"萍乡县机关上山干部创建国营广寒寨综合垦殖场亖周年留影"的照片,让我们有无穷的时间去品味、去细嚼那段峥嵘岁月

这些老物件,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些老物件是广寒寨乡告别贫困、走向富裕,记住历史变迁的见证。

         毛主席瓷像与红宝书

这些老物件,可以找到我们以前生活的永恒记忆,那种情感和怀念与日俱增,不曾消退,年轻的一代人则在这些老物件中找到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根系。

   山区农民与知青使用过的部分农具

 山区农民与知青使用过的部分农具和雨具

       一件件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见证了一段段难忘的岁月,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老故事,形象地还原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广寒寨乡村民的生产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广寒寨历经的悲欢岁月。

               ▲石磨朩桶竹筛

                         ▲木匠工具箱

     《增广贤文》说:“家有良田百顷,不如薄技在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尤其是在山区乡村的农民普遍认为,再多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学到一门手艺,方可保障衣食无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手艺在山区乡村盛行,因广寒寨竹木资源丰富,尤以学木匠,蔑匠手艺的居多。

▲红薯刨

      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期,山区粮食,副食品短缺,山区农家均有此类自制的工具,用来刨红薯丝,红薯片。红薯丝饭是每个家庭一日三餐的标配,晒干的红薯片,则用沙子伴着炒熟或用茶油炸熟,这是逢年过节时,山里人待客的上等果品。

                                ▲锉 刀

        萍乡有句歇后语叫做:“红薯藤上架,请锉(坐)”,就是说的这个物件。农家养猪喂牛,备用饲料时,都要用这个工具辅助完成。

▲烧窑

       这是一座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瓷厂烧窑,至今原汁原味的保存着,成为知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勤劳智慧的广寒寨人,曾充分利用当地瓷土资源,烧制出质优色白的日用瓷和工业瓷。

                              ▲烧窑内部

▲烧窑添柴进口

 与烧窑连通的砖砌烟囱,如今有这种砌砖技艺的人可能不多了。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山区乡村居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在这里,老辈人能寻找到过去的记忆,年轻人能感受到先辈们的辛劳付出。了解家乡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而可以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提高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上海产飞鸽牌打字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类机关团体使用过的办公用具。

  ▲打字机用的铅字,与其相配的还有打字蜡纸和修改液

▲农村广播站常用的大喇叭

电唱机

唱片

手风琴

腰鼓

       农村赤脚医生携带的药箱

▲茶水桶

▲米桶与捞箕

▲筷篓

▲果盒

▲背篓

▲老式座钟等日用品

                    ▲洗脸架

                  木质沙发

      这些老物件在诉说着往日的时光与乡愁。曾经盼望长大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连90后也要“奔三”了。而这些童年旧物,承载了个人的记忆,也折射了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父母戓爷爷奶奶的你,又见旧物,是否能勾起你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文化研究学者眼中,知青博物馆的这些老物件是山区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生产状况的载体;在乡村干部眼中,它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走向繁荣昌盛的见证;在村民眼中,它是留存家乡气息的怀旧之物;在知青游子心中,它散发着“青春原乡”的乡土气味。

           ▲五十二年前的结婚证书

知青博物馆的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广寒寨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成为留住乡愁、记住历史、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怀旧感恩、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为建设美丽新农村注入新的内涵与新的动力。


上期回顾

江西广寒寨的知青博物馆,收藏了哪些知青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