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祠堂不光要有漂亮的外观,还要有独具魅力的内涵

 阿奇旅拍专栏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今年五月上旬,我应邀参加石榴群友在湘东五峰山风景区的釆风活动,返程回萍,路遇汤氏宗祠,原以为是大名鼎鼎的汤增壁故里所在地,便停车进去瞧一瞧。        

经打听,这里是位于东桥镇五峰村石香组的汤氏宗祠(原坑背敦本堂),其宗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从保存完好如初的山墙及壁画看,当初可谓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后,仍然原貌如初,而祠堂内部破烂不堪。经2013年全面整修,旧貌换新颜。

汤氏宗祠还组织首修湘赣支谱,刻碑立于堂中纪念,还从广州市图书馆,寻觅到本族名人清代书画家汤宝成两幅作品,复制悬挂在宗祠显目之处,视为"镇祠之宝"。

除此之外,可供游览的内容寥寥无几,祠堂如今成了本地村民加工竹制品的场所。      

目前,各地农村民间均热心修复宗祠,或新建宗祠,而不太注重祠堂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宗祠,不仅承载着一个姓氏家族的传统美德与历史辉煌,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圣殿,而且用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诠释一个村庄的时代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笔者认为:古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不谋而合的。目前,古代的祠堂文化的复兴要与当代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它至少应该有以下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的场所,弘扬祖先的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是寻根问祖,联络宗亲,接待来访的场所,加强民族团结,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三是道德教育基地,通过祠堂文化内涵,匾额、楹联、碑记,以及族规家训,如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四是展示书画,书报杂志的阅览室,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宗亲邻里情谊,喝茶聊天聚会休闲,发扬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五是民俗文化、民间收藏的陈列馆,收藏陈列旧宗谱、旧碑记、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是新旧历史教育,唤起乡愁回忆的重要场所。

总之,农村各地祠堂修缮之后,祠堂不光要有漂亮的外观,体面的装饰,还应该有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本姓氏家族文化特色作灵魂,才能让祠堂传统文化发挥教化育人和凝聚人心,激励后人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